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新疆三种桑葚理化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1 05:46
   本研究以新疆白桑(Morus alba L.)、黑桑(M alba L.var.tatartirca)和药桑(Morus nigra L.)为研究材料,分别对三个品种桑葚的多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营养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桑葚产品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三种桑葚水分含量、灰分含量、pH值、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药桑含水量、pH值、可溶性固形物、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高于黑桑和白桑,药桑可滴定酸含量最高,黑桑灰分含量最高,说明,不同品种桑葚化合物成分和含量具有较大差异。2、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均是白桑黑桑药桑,品种间差异显著。有机酸含量药桑有机酸种类最多,为9种,黑桑为8种,白桑7种,有机酸总含量药桑最多,为2.59mg/g,其次是白桑为2.02mg/g,黑桑最低为1.84mg/g。三种桑葚均是酒石酸含量最高,药桑酒石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黑桑和白桑,富马酸和琥珀酸仅在药桑中检测到,乳酸仅在黑桑中检测到。3、药桑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黑桑和白桑,黑桑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药桑和白桑。对游离多酚进行HPLC分析,发现药桑和黑桑中含有游离酚种类为13种,其中,新绿原酸只在药桑中检测到,阿魏酸只在黑桑中检测到,白桑中仅检测到8种游离多酚。矢车菊素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芸香糖苷在药桑和黑桑中含量最高,在白桑中没有检测到,白桑中儿茶素含量最高。三种桑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抗氧化活性、ORAC抗氧化活性和FRAP抗氧化活性均表现为药桑黑桑白桑,品种间差异显著。4、对桑葚提取液进行UPLC-Q-TOF-MS分析,结果发现,在提取液中共检测出39种化学成分,其中,三种桑葚均含有的成分有13种,分别为原儿茶酸、七叶苷、儿茶素、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酰奎尼酸葡萄糖苷、绿原酸、咖啡酸己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咖啡酸、香豆酰奎尼酸、p-香豆酸、槲皮素、山奈酚;香草酸己糖苷、锦葵色素、牵牛花色素、飞燕草色素、矢车菊素只在药桑中检测到,阿魏酸、山奈酚糖苷只在黑桑中检测到,荞麦碱只在白桑中检测到。5、对三种桑葚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醇类18种,酯类21种,醛、酮和烯烃类21种,酸类5种,其它25种,醇类和酯类为主要香气成分,占了挥发性成分的89.17%~98.53%。2-甲基十三烷、3-甲基十四烷、2,6,10-三甲基十二烷、芹子烷、2,6,10-三甲基十三烷、7-甲基十五烷、5-甲基十五烷、1-戊基-2-丙基环戊烷、丁香酚和植烷只在药桑中检测到,1-乙烯基-2-亚甲基环丙烷、2,5-二乙氧基四氢味喃和2,6,11-三甲基十二烷只在黑桑中检测到,5-甲基十一烷只在白桑中检测到。总体来看,药桑所含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为1906.92 ng/g,黑桑和白桑较低,为489.82 ng/g和682.05 ng/g。
【学位单位】:塔里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S255.1
【部分图文】:

桑葚,果糖,葡萄糖,有机酸


塔里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三种桑葚的理化指标分析182.2.2三种桑葚的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图2-1三种桑葚的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Figure2-1Freesugarcontentofdifferentvarietiesofmulberry糖是食物甜味的主要来源,其含量影响水果的口感,由图2-1可知,三种桑葚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均是白桑>黑桑>药桑,白桑果糖分别比黑桑和药桑高出55.65%和28.00%,葡萄糖分别比黑桑和药桑高出62.79%和41.47%,总糖分别比黑桑和药桑高出59.29%和34.68%。2.2.3三种桑葚的有机酸含量有机酸是植物体内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的重要中间产物,对三种桑葚进行有机酸测定,结果见表2-2,不同品种桑葚的有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草酸含量白桑>药桑>黑桑,品种间差异显著,白桑分别比药桑和黑桑高出72.72%和100.00%。酒石酸含量药桑>白桑>黑桑。三种桑葚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含量均较低,白桑中两种酸含量均较高。苹果酸含量白桑>药桑>黑桑,药桑和黑桑差异不显著。乳酸仅在黑桑中含有,药桑和白桑未检测出乳酸。三种桑葚中均含有乙酸,黑桑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药桑和白桑,分别高出22.72%和28.57%。三种桑葚中均含有柠檬酸,药桑和白桑含量明显高于黑桑。富马酸和琥铂酸仅药桑含有,黑桑和白桑未检测出。总体来看,药桑有机酸种类最多,为9种,黑桑为8种,白桑7种,有机酸总含量药桑最多,为2.59mg/g,其次是白桑为2.02mg/g,黑桑最低为1.84mg/g。陆燕等[103]研究表明,桑葚中有机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白桑葚、紫桑葚、黑珍珠、大10和283桑葚都是酒石酸含量最高,而32109桑葚不含酒石酸,以柠檬酸含量最高。本研究表明,三种桑葚的有机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酒石酸是三种桑葚中

桑葚,鲜果,总酚含量


塔里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三种桑葚的多酚及抗氧化分析23测定时间2h,每1min读一次数。激发波长在465nm,发射波长在505mm进行比色。用trolox作为标准物质,结果表示为每g(DW)样品中的μmolTrolox当量。3.1.4.10FRAP抗氧化活性的测定FRAP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加入配制好的缓冲液,然后向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品或标准品以及30μL去离子水,然后将混合物在37℃下反应,并在593mm测定吸光度,测定时间为30min。使用第30min的读数作为检测值。结果表示为每g(DW)样品中的μmolFe2+当量。3.2结果与分析3.2.1三种桑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图3-1三种桑葚的总酚含量(mgGE/g鲜果)Figure3-1Totalphenolindifferentvarietiesofmulberry图3-2三种桑葚的总黄酮含量(mgGE/g鲜果)Figure3-2Ttotalflavonoidcontentindifferentvarietiesofmulberry由图3-1、图3-2可知,药桑总酚含最高,其次是黑桑,白桑含量极低,品种间差异显著,药桑比黑桑高出34.33%。黑桑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药桑,白桑最低,品种间

桑葚,鲜果,总黄酮


塔里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三种桑葚的多酚及抗氧化分析23测定时间2h,每1min读一次数。激发波长在465nm,发射波长在505mm进行比色。用trolox作为标准物质,结果表示为每g(DW)样品中的μmolTrolox当量。3.1.4.10FRAP抗氧化活性的测定FRAP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加入配制好的缓冲液,然后向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品或标准品以及30μL去离子水,然后将混合物在37℃下反应,并在593mm测定吸光度,测定时间为30min。使用第30min的读数作为检测值。结果表示为每g(DW)样品中的μmolFe2+当量。3.2结果与分析3.2.1三种桑葚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图3-1三种桑葚的总酚含量(mgGE/g鲜果)Figure3-1Totalphenolindifferentvarietiesofmulberry图3-2三种桑葚的总黄酮含量(mgGE/g鲜果)Figure3-2Ttotalflavonoidcontentindifferentvarietiesofmulberry由图3-1、图3-2可知,药桑总酚含最高,其次是黑桑,白桑含量极低,品种间差异显著,药桑比黑桑高出34.33%。黑桑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药桑,白桑最低,品种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彤彤;晏志勇;;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在化妆品中的抗氧化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24期

2 乔宇;李悦;吴继军;程薇;陈学玲;廖李;;不同品种桑椹汁的抗氧化作用及其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5年11期

3 唐长波;刘臣;;超微桑叶粉对蛋糕保质期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21期

4 吕春玲;姜绍通;沈鸿;齐路路;;浓缩对桑葚汁营养品质的影响[J];饮料工业;2015年05期

5 刘玮;陈亮;吴志明;郭东月;金田茜;;3种不同产地桑葚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20期

6 颜才植;叶发银;赵国华;;食品中多酚形态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年15期

7 曾俊;;桑葚的植物化学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年07期

8 蒲俊松;陈虎;向仲怀;杨光伟;何宁佳;;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J];食品科学;2015年20期

9 周倩;施洋;兰卫;张帆;王红丽;;黑桑色素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10 李辰辰;陆小腾驾;童华荣;;HPLC-Q-TOF-MS-MS测定桑椹中多酚类物质[J];食品科学;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瑶;桑葚花色苷的代谢及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2 李富华;桑葚酚类化合物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赛男;桑葚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王娟;草莓多酚的提取及其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3 李楠;海棠多酚的种类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胡金奎;桑葚花色苷的分离制备、结构分析及其体外活性[D];江南大学;2013年

5 张明;几种体外抗氧化检测方法的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叶卉;酸枣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8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78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