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载六自由度稳定平台动力学建模和控制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U674.703
【部分图文】:
第1章绪论-3-舰船载稳定平台的研究对于国家海洋战略有着重要意义,而当前的舰船载稳定平台在实时控制、动力学解算效率和控制响应快速性和控制精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国外已有相应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成熟产品,国内目前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难以形成相关产业。因此为了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舰船稳定平台,进一步提高舰船载稳定平台动力学解算效率和控制精度对于舰载机安全降落、保证舰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稳定跟踪、激光武器发挥高性能、海上科考以及海上资源勘探人员安全输送,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有重要意义。1.2舰船稳定平台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舰船稳定平台研究开始较早。早期的稳定方式对整个船体采取减摇的办法,世界上第一个舰船减摇装置于1904年由施里克研制出,该装置能够在一定的航速范围内有效减弱船体的摇荡[6],这种减摇装置属于舰船整体减摇,而稳定平台属于局部减遥稳定平台早在100多年以前就被用于各种不同的运载体上,目前国外用于雷达天线、光电系统、舰载武器的稳定平台多采用二、三轴串联转台,用以实现稳定姿态和快速跟踪的目的[7],比如美国海军使用的BEI公司生产的QRS-10型石英音叉陀螺,WSC-6型卫星天线通讯设备的稳定系统,工作12万小时尚未出现故障。图1-1舰载天线稳定系统图1-2姿态瞄准跟踪系统全球最大的舰载天线稳定系统制造商美国SeaTel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海
第1章绪论-3-舰船载稳定平台的研究对于国家海洋战略有着重要意义,而当前的舰船载稳定平台在实时控制、动力学解算效率和控制响应快速性和控制精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国外已有相应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成熟产品,国内目前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难以形成相关产业。因此为了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舰船稳定平台,进一步提高舰船载稳定平台动力学解算效率和控制精度对于舰载机安全降落、保证舰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稳定跟踪、激光武器发挥高性能、海上科考以及海上资源勘探人员安全输送,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有重要意义。1.2舰船稳定平台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舰船稳定平台研究开始较早。早期的稳定方式对整个船体采取减摇的办法,世界上第一个舰船减摇装置于1904年由施里克研制出,该装置能够在一定的航速范围内有效减弱船体的摇荡[6],这种减摇装置属于舰船整体减摇,而稳定平台属于局部减遥稳定平台早在100多年以前就被用于各种不同的运载体上,目前国外用于雷达天线、光电系统、舰载武器的稳定平台多采用二、三轴串联转台,用以实现稳定姿态和快速跟踪的目的[7],比如美国海军使用的BEI公司生产的QRS-10型石英音叉陀螺,WSC-6型卫星天线通讯设备的稳定系统,工作12万小时尚未出现故障。图1-1舰载天线稳定系统图1-2姿态瞄准跟踪系统全球最大的舰载天线稳定系统制造商美国SeaTel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发海
燕山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4-上卫星天线,推出过第一套Ku波段和C波段海上VSAT系统、“ConScan”(圆锥扫描)跟踪天线系统以及Ka波段VSAT系统。SeaTel公司产品工作稳定可靠,均通过美国海军军用产品性能测试,无论在海上遭遇任何恶劣天气,都能保持天线平台稳定[8]。SeaTel公司的卫星双向天线系统设备的精度非常高,即使在船体侧倾达到+/-25°,误差也能控制在0.2°范围内[9]。由德国研制的iICSC-OFC稳定平台,主要用于摄像和天线的稳定,性能优良,承载能达到25Kg,横摇和俯仰两个方向的分辨率较高,精度能达到0.01°[10]。稳定平台还用于舰载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IRST系统研究起步最早,水平也最高[11],法国SAGEM公司研制的新一代VAMPIRMB型IRST系统,能够实现360°偏转和-20°~+45°俯仰,且精度达到1mrad,角速度为1.4r/s,可承载180Kg。美国Honeywell公司研制的姿态瞄准跟踪系统如图1-2所示[12],采用激光陀螺(RLG)技术,精度达到0.001°。随着机构学的发展,机构的研究从单一开环运动链向多环封闭运动链方向发展。随着并联式机构的问世,海上钻井作业平台、引桥装置、装卸作业平台多为承载能力更高的并联式机构[13]。荷兰BARGEMASTER公司研制的BM-T700型稳定平台如图1-3所示,该平台是一个模块化的平台,有效承载能力700吨,可以搭载直径12米的起重机工作,可以补偿高达2.5米的有效波高。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研制的海上人员安全输送引桥装置图1-4所示,它使用并联机构领域比较经典的Stewart结构,能够补偿空间中所有自由度的运动。图1-3BM-T700稳定平台图1-4海上人员安全输送引桥装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晓;赵铁石;高佳伟;;非惯性系下舰载稳定平台动力学建模及特性分析[J];机器人;2014年04期
2 ;船载卫星天线的佼佼者(二)——Sea Tel公司[J];数字通信世界;2007年05期
3 ;船载卫星天线的佼佼者(一)——Sea Tel公司[J];数字通信世界;2007年04期
4 李杰;于川;;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着舰装备[J];现代军事;2006年10期
5 舒金龙,陈良瑜,朱振福,胡文智,宋波,李军伟,车国锋;国外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研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防御技术;2003年04期
6 丛培文;舰载卫星通信系统[J];现代通信;199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2 郭菲;电液驱动3-UPS/S并联稳定平台机构优化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吴鹏;船用卫星天线姿态稳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郭立东;舰载激光武器稳定平台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邵兵;基于李群李代数的统一开闭环机械多体系统递推动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程佳;并联4TPS-1PS型电动稳定跟踪平台的特性及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姬伟;陀螺稳定光电跟踪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欢;船用六自由度稳定平台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杨建涛;并联折叠式舰载稳定平台机构分析与控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武晓春;车载稳定平台随动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4 罗二娟;耦合型3自由度并联舰载稳定平台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宋志远;激光测距仪稳定平台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陈猛;基于DSP和模糊PID的稳定平台的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芳菲;两自由度稳定平台的控制策略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刘盛韬;灯光助降系统稳定平台的建模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5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8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