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电机位置伺服驱动系统研究与应用
【学位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M31
【部分图文】: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精密工程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现,涉及到光学测量、高精度定位、扫描显微镜等多种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领域,代表着国家制造业的综合实力[1]。在高精度定位系统中,通常采用压电陶瓷或音圈电机进行驱动,而音圈电机具有行程相对较大、容易控制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大有替代压电陶瓷的趋势,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2]。音圈电机是一种特殊的直流直线电机,只有一个线圈绕组,且因其原理与扩音器相似而命名[3],不需要任何传动机构就可获得直线或圆弧运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孝噪声低、高精度、高速度、高加速度等特点[4]。如图1.1所示,音圈电机从结构上主要分为定子和动子两部分[5]:定子为铁磁圆柱,内置有永磁体,形成刚性磁通回路;动子为缠绕有线圈绕组的绕组支架,支架顶端引出有线圈绕组的两根接线引脚。音圈电机种类繁多:从电磁原理上划分,音圈电机有传统式、集中通量式和磁力交叉存取式三种[6];从运动部件上划分,有动线圈式和动永磁体式;从气隙长度上划分,有长线圈式和短线圈式。不同结构形式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应的适用场合,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性能要求。图1.1音圈电机实物图随着控制理论的进步、永磁材料的突破和电子技术的创新,各种高性能伺服系统不断涌现,其性能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7]。在设计音圈电机位置伺服驱动系统时,不仅要了解它的工作特性和数学模型,还要明确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性能要求,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合,确定相应的控制指标,以便采取相应的软硬件控制策略以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8]。
第三章音圈电机控制方法研究与仿真分析27图3.7电流环PI控制仿真模型图时间(秒)时间(秒)电流(安)电流(安)电流给定和响应电流误差图3.8电流环仿真结果图如图3.8为Simulink仿真的电流给定、电流响应以及电流误差的波形:电流响应从1s的时刻跟随电流给定的变化开始持续增大,经过0.5ms时电流响应第一次达到电流给定值,而后继续增大,产生超调;再经过0.5ms的时间电流响应稳定在电流给定值。在该PI控制下,电流环调节时间在1ms左右,存在较小的超调,达到稳态后的误差为0,基本满足电流环快速响应的要求,但电流响应仍存在较为明显的超调,动态性能上略显不足。(2)电流环前馈补偿设计电流环使用PI控制通过电流反馈进行校正的方式,对反电动势扰动的抑制和电流给定的跟踪总是有限的,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超调。通过添加前馈补偿环节可以加快电流环调节速度、补偿反电动势的扰动、减小系统超调。在音圈电机高精度位置伺服控制中,要求电流响应能快速无超调的跟踪电流给定,而图3.8的仿真结果表明单纯的PI是难以达到系统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流环设计为“PI+前馈补偿”的控制方式。如图3.5的电流环结构框图。反电动势变化频率远低于电流环的执行频率32kHz,被视作电流环的低频扰动,通过1()环节对反电动势扰动进行补偿。同时通过2()环节对电流给定进行前馈控制,能够减小电流环PI调节器的调节压力,加快电流环调
第三章音圈电机控制方法研究与仿真分析28节速度。下面对分别这两种前馈环节进行计算:对反电动势扰动的前馈补偿,是希望通过1()的补偿使反电动势()不影响电流响应(),即从反电动势()到电流响应()的传递函数为零。()()=[11()()]()1+()()()()(3.21)从而得到:1()=1()=+1(3.22)对电流给定前馈补偿,是希望电流响应()能够完全复现电流给定()的变化,电流环“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恒为1。()()=[2()+()()]()()1+()()()()(3.23)于是电流给定补偿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1()()=(+1)(+)(3.24)根据式(3.22)、(3.24)两个前馈补偿环节的计算结果,两个前馈环节均涉及微分量的提龋而由于Simulink中无法单独建立纯微分模块,在建立两个前馈环节仿真模型时,采用“经典微分器”的思想,在微分通道上串联相应数量的小惯性滤波器,实现“降阶”和滤除微分环节引入的干扰噪声的作用。在图3.7的基础上建立如图3.9的电流环“PI+前馈补偿”的仿真模型图。图中的1()、2()、2()1分别为两个前馈通道上的微分器模型。图中以频率为50Hz、幅值为1的正弦波模拟反电动势对电流环的“低频扰动”,电流给定为阶跃波形。最终得到如图3.10的仿真结果。图3.9电流环“PI+前馈补偿”控制的仿真模型图对比如图3.10与图3.8两个电流环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添加了前馈补偿的电流环响应波形不仅具有无超调的优点,电流环调节时间也大幅缩短至1ns左右,因此前馈补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王亮;张波;王骞;赵博;;航空用盘式绕组旋转式音圈电机的热应力与热变形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2 赵玫;邹继斌;王骞;杨洪勇;刘慧霞;;圆筒型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基础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S1期
3 顾平灿;;电磁振动给料器给料速度的研究[J];机电工程;2012年07期
4 兴连国;周惠兴;侯书林;曹荣敏;;音圈电机研究及应用综述[J];微电机;2011年08期
5 吴红星;钱海荣;刘莹;李立毅;;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综述[J];微电机;2011年07期
6 曾思霖;党选举;张霖;;Bouc-Wen迟滞模型的改进与音圈电机非光滑迟滞特性的描述[J];振动与冲击;2010年09期
7 吴振阔;张亮;张波;;PID参数整定和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22期
8 苏江;;振动送料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7期
9 王艳;朱彪;;电磁振动给料机的使用与维护[J];粮食加工;2010年02期
10 王丽卿;;近红外光谱干涉仪高精度运动控制器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启明;超精密定位音圈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鸣鸣;大行程纳米定位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路佳;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及无位置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2 叶治;基于直线伺服电机的振动传输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王忠旭;旋转式音圈电机控制策略与驱动拓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李昊宇;多通道高速光电式数粒机的关键技术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6年
5 张波;盘式绕组旋转式音圈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贾亚飞;自抗扰控制器研究及其应用[D];燕山大学;2013年
7 顾平灿;电磁振动给料器的建模与参数选择[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8 戚芳芳;CORDIC算法的优化研究及其硬件实现[D];湖南大学;2012年
9 王占军;高频响应音圈电机的建模与控制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丽丽;音圈电机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94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94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