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公建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及与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3:15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直接影响着室内环境的质量和人员的身体健康,微生物浓度也是空气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空气微生物种类繁多,且易受室内环境影响,所以在不同建筑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也不尽相同。目前空气微生物污染研究场所多在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中的医院和校园,而对其他类型的公共建筑则关注较少,同时也缺乏有关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系统数据。因此,为了更广泛的探究不同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本文同时选择人员集中的学校、承担城市大量客运任务的地铁、购物频率最高的超市和作为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的中关村电子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室内空气微生物总浓度、不同粒径段微生物浓度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与颗粒物的相关性进行实验研究。利用安德森空气采样器对不同公共建筑及同一建筑不同区域的室内空气微生物进行现场采样,同时检测颗粒物浓度以及其他环境参数;对比分析这四类公共建筑室内微生物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并基于单因子评价法对其进行微生物污染评价;最后基于实验结果,研究了微生物与颗粒物的相关性,并通过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明确了微生物与颗粒物的相互关系。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公共建筑室内细菌和真菌在污染浓度上存在差异。细菌总浓度均...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公建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及与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

剖面图,剖面图,采样时间,采样点


第2章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11图2-2剖面图Figure2-2sectionview2.3.2采样点设置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81]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88)[82]的采样点设置原则,空气质量监测点选择公共场所人群活动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设置采样点时考虑各测试场所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在高层建筑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检测平面,学校宿舍和电子城分别在不同楼层监测。宿舍室内和卫生间面积均小于50m2,各设置1个采样点,电子城每层面积200m2以上,每层设置3~5个采样点,采样高度距地面0.8~1.2m,距墙壁0.5~1m,并避开通风口。2.3.3采样时间设定依据课题组前期对采样时间的验证[79],通过对比撞击法采样5min、10min和15min的采样结果,得出采样时间为10min时,采样器对空气微生物的捕获率最高,所以本次采样时间设定为10min。2.3.4测试方法利用采样器对微生物进行采样,首先调节三脚架到呼吸带高度,再对采样器进行酒精消毒,放进培养皿并调节采样流量为28.3L/min,采样时间设定为10min。启动采样器,空气微生物从采样口依次通过第Ⅰ~Ⅵ级圆盘筛孔,撞击到圆盘下方的琼脂表面上;利用颗粒物检测仪Model8533检测PM1、PM2.5和PM10,按操作规范对仪器进行流量校准;利用空气质量检测仪检测温湿度和CO2,设置计数间隔时间30s,采样高度均设置在呼吸带高度内。现场实测图如图2-3所示

现场测试,菌落


第2章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12图2-3现场测试图Figure2-3fieldtestdiagram2.4微生物计数校正及浓度计算培养结束后,对培养皿内菌落进行计数。其中由于在采样时微生物粒子通过相同筛孔时会撞击在培养基的同一个位置,使菌落生长后出现重叠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通常需要对计数结果进行校正,公式2-1为positive-hole[84]校正方法:=(1+11+12+...+1+1)(2-1)式中:P———校正菌落数(cfu/m3);N———采样器各级的筛孔数;R———实际菌落数(cfu)。撞击法采样法依据公式2-2来计算微生物浓度:=1+2+3+4+5+6×(2-2)式中:C———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的浓度(cfu/m3);Pi———第i级培养皿校正后的菌落数(cfu);T———采样时长(min);L———采样流量(L/mi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北方地区人员密集场所颗粒物与微生物污染特性分析研究[J]. 孔德龙,狄育慧,陈希.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05)
[2]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微生物群落的溯源分析[J]. 张冰,吴林蔚,文湘华.  环境科学. 2019(08)
[3]特应性皮炎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 郑晓欢,邓婕,郑荣昌,温炬,秦思,李婷,马静,冯洁莹.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04)
[4]连云港市环境空气微生物与PM10相关性研究[J]. 姜毅,季相星,王瑜.  污染防治技术. 2018(04)
[5]长三角淳安地区二次颗粒物污染形成机制[J]. 黄丹丹,周敏,余传冠,朱书慧,王裕成,乔利平,楼晟荣,陶士康,杨强,李莉.  环境科学. 2018(12)
[6]西安市某高校春夏季空气颗粒物与微生物污染特性分析[J]. 孔德龙,狄育慧,陈希,王继前,蒋昊.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18(02)
[7]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微生物粒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研究[J]. 张琦,张熙,张旭辉,陈茸,朱晶颖,周伟杰.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8(04)
[8]空调通风系统对室内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J]. 武艳,荣嘉惠,Irvan Luhung.  科学通报. 2018(10)
[9]霾污染天气大气微生物气溶胶特性的研究进展[J]. 李彦鹏,刘鹏霞,谢铮胜,范春兰,路瑞,李婉欣,邓顺熙.  科学通报. 2018(10)
[10]西安市秋冬季不同空气质量下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J]. 李婉欣,路瑞,谢铮胜,王金龙,范春兰,刘鹏霞,李彦鹏.  环境科学. 2017(11)

硕士论文
[1]不同功能建筑室内微生物浓度水平及相关参数影响研究[D]. 王智.北京建筑大学 2019
[2]不同住所室内颗粒物浓度水平及污染源分析研究[D]. 卢冠舟.北京建筑大学 2018
[3]兰州不同功能区及重点污染区大气微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研究[D]. 宋森.兰州交通大学 2017
[4]南昌市PM10和PM2.5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D]. 黄琼.南昌大学 2015
[5]青岛市市区街道和人工湿地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 王琳.青岛理工大学 2014
[6]校园环境微生物气溶胶的分布特征研究[D]. 张燕茹.长安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00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00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