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资源的皖南地区民居区划与建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11:34
民居建筑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历经数千年融合的特殊体现。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居民在利用自然资源建造住宅时,所形成的建筑形态也有所差异。传统民居的区划研究不仅是一个对不同形态民居的认知过程,通过科学的划分,更能探究民居建造与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好地得出民居建造的智慧经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皖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在经过对皖南地区民居详细踏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皖南地区的不同地形内长期形成的水、土地、植被等资源,并将居民利用自然资源作用在民居建造上最明显的表现方式-材料作为此次划分依据,将皖南地区划分为砖作民居区、土筑民居区、木构民居区、树皮屋民居区、石作民居区和混合材料作民居区。并分别从民居空间形态、民居结构、地面及装饰以及材料应用各个方面对其民居建造进行详细研究。比较各类民居建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最终得到基于自然资源的皖南地区民居建造智慧。
【文章来源】: 马晓雅 北京建筑大学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皖南地区区位Fig.1-1LocationofSouthernAnhui
第2章皖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概述14第2章皖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概述2.1皖南地区自然环境概述2.1.1地貌环境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地区。分隔南北的淮河穿境而过。境内地形丰富,由北及南分别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西部大别山山区与东南部皖南山区。海拔高度大多范围在0~1500米间(图2-1)。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地形主要以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为主。又因长江流过在两侧形成一定面积的冲击平原。又可将皖南地区地形分为地势较低的沿江平原区和地势较高的丘陵山地区。皖南沿江平原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区域内长江及其支流密布,开阔地方易形成湖泊。该区域内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占安徽省总面积百分比约为18.4%;皖南丘陵山地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浙江、江西两省接壤,占安徽省总面积的百分比为20%。该区域内山脉众多。西北有省内海拔高度为1860米的黄山莲花峰,东南皖浙边境有海拔高度为1787.4米的清凉峰等天目山、白际山山脉。大小盆地、低山丘陵镶嵌其间,如位于黄山市区内的屯溪盆地。安徽省五大地形地貌区面积十分接近,其中淮河平原区最大,沿江平原区面图2-1皖南地区地形图Fig.2-1ThetopographicmapofSouthernAnhui图片来源:http://map.9tour.cn/
第2章皖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概述15积最小16。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地形丰富,由西北至东南,地势逐渐变高,宽阔的平原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丘陵地区地狭,仅种植粮食作物难以养活众多的人口,但高山环境亦适宜茶等作物的生产17,山间居民多以林业和种植茶园为生。2.1.2气候环境安徽省在气候分区上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属于北亚热湿润季风气候,黄山山脉以南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8(图2-2)。全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皖南地区位于淮河以南。由于水系较多,长江、青弋江、水阳江和新安江所形成的广阔水面可以为居住在周围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该地区气候温和,但区域内地形丰富,温度、降水等各环境要素在不同地形仍然具有一定差异。2.1.2.1温度皖南地区属于东亚季风季候区,夏热冬暖,年平均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在14~16.5℃间。无霜期约为200~250天。其中一月份的平均温度在0~4℃间,有益于多种植物、作物的生长。冬季寒潮来临时,地区气温骤降,甚至会对某些过冬生长的农作物造成伤害。而屯溪盆地最温暖,温度条件较好,其平均气温较其他地区高,适宜种植茶树和杉木和其他果木。夏季,皖南地区普遍高温,沿江平原区比山地丘陵区温度要高,可达38℃以上。由于山地丘陵区水系、山脉丰富,有利于形成微气候,调节区域温度,改善小环境。此外,在皖南山区,民居村落所处海拔高度相差较大。温度除了水平方向呈现的规律外,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变化也不可忽略。其规律大致为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温度降低16江春雪.安徽省传统村落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17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戴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皖南古村落建筑外墙立面营造技艺的分析——以查济古村为例[J]. 侯琪玮. 长沙大学学报. 2019(04)
[2]陕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区划初探[J]. 李凌,赵均平. 建筑与文化. 2019(07)
[3]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区划初探[J]. 康勇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及其使用初探[J]. 张屹然,陈默. 安徽建筑. 2018(06)
[5]清代徽州民居建造流程分析——以清光绪黟县十都宏村《春晖堂》汪氏文书为中心[J]. 李玲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2)
[6]徽派土楼群落:歙县阳产古村价值分析[J]. 姚子刚,庞艳,杨岭,郭玫君. 规划师. 2018(02)
[7]徽州古民居的和谐生态观研究[J]. 齐宛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休宁县岭脚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调研纪要[J]. 吴叔明,赵群. 安徽建筑. 2016(03)
[9]中国传统村落谱系建立刍议[J]. 罗德胤. 世界建筑. 2014(06)
[10]风土观与建筑本土化 风土建筑谱系研究纲要[J]. 常青. 时代建筑. 2013(03)
博士论文
[1]川渝传统民居地理研究[D]. 熊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的地域性[D]. 卢健松.清华大学 2009
[3]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 王韡.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桂江流域传统民居区划研究[D]. 卜晔婷.华南理工大学 2019
[2]徽州传统民居木作门窗研究[D]. 彭善文.安徽建筑大学 2019
[3]东至县风土建筑谱系研究[D]. 周维扬.安徽建筑大学 2019
[4]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D]. 黄诗贤.华南理工大学 2018
[5]自主营建视角下的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生成研究[D]. 刘征宇.青岛理工大学 2018
[6]安徽省近45年日照时数时空分布及太阳辐射模拟优化[D]. 于海敬.安徽农业大学 2018
[7]皖江支流传统水运集镇空间与演变研究[D]. 杨大映.东南大学 2018
[8]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地貌关联性研究[D]. 张阳.合肥工业大学 2018
[9]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的文化区划研究[D]. 王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10]徽州传统民居木构架技艺研究[D]. 周宏伟.深圳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06798
【文章来源】: 马晓雅 北京建筑大学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皖南地区区位Fig.1-1LocationofSouthernAnhui
第2章皖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概述14第2章皖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概述2.1皖南地区自然环境概述2.1.1地貌环境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地区。分隔南北的淮河穿境而过。境内地形丰富,由北及南分别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西部大别山山区与东南部皖南山区。海拔高度大多范围在0~1500米间(图2-1)。位于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地形主要以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为主。又因长江流过在两侧形成一定面积的冲击平原。又可将皖南地区地形分为地势较低的沿江平原区和地势较高的丘陵山地区。皖南沿江平原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区域内长江及其支流密布,开阔地方易形成湖泊。该区域内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占安徽省总面积百分比约为18.4%;皖南丘陵山地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浙江、江西两省接壤,占安徽省总面积的百分比为20%。该区域内山脉众多。西北有省内海拔高度为1860米的黄山莲花峰,东南皖浙边境有海拔高度为1787.4米的清凉峰等天目山、白际山山脉。大小盆地、低山丘陵镶嵌其间,如位于黄山市区内的屯溪盆地。安徽省五大地形地貌区面积十分接近,其中淮河平原区最大,沿江平原区面图2-1皖南地区地形图Fig.2-1ThetopographicmapofSouthernAnhui图片来源:http://map.9tour.cn/
第2章皖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概述15积最小16。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地形丰富,由西北至东南,地势逐渐变高,宽阔的平原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小麦,丘陵地区地狭,仅种植粮食作物难以养活众多的人口,但高山环境亦适宜茶等作物的生产17,山间居民多以林业和种植茶园为生。2.1.2气候环境安徽省在气候分区上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黄山山脉以北属于北亚热湿润季风气候,黄山山脉以南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8(图2-2)。全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皖南地区位于淮河以南。由于水系较多,长江、青弋江、水阳江和新安江所形成的广阔水面可以为居住在周围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该地区气候温和,但区域内地形丰富,温度、降水等各环境要素在不同地形仍然具有一定差异。2.1.2.1温度皖南地区属于东亚季风季候区,夏热冬暖,年平均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在14~16.5℃间。无霜期约为200~250天。其中一月份的平均温度在0~4℃间,有益于多种植物、作物的生长。冬季寒潮来临时,地区气温骤降,甚至会对某些过冬生长的农作物造成伤害。而屯溪盆地最温暖,温度条件较好,其平均气温较其他地区高,适宜种植茶树和杉木和其他果木。夏季,皖南地区普遍高温,沿江平原区比山地丘陵区温度要高,可达38℃以上。由于山地丘陵区水系、山脉丰富,有利于形成微气候,调节区域温度,改善小环境。此外,在皖南山区,民居村落所处海拔高度相差较大。温度除了水平方向呈现的规律外,在垂直方向上产生的变化也不可忽略。其规律大致为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温度降低16江春雪.安徽省传统村落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17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戴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皖南古村落建筑外墙立面营造技艺的分析——以查济古村为例[J]. 侯琪玮. 长沙大学学报. 2019(04)
[2]陕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区划初探[J]. 李凌,赵均平. 建筑与文化. 2019(07)
[3]中国传统民居文化区划初探[J]. 康勇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及其使用初探[J]. 张屹然,陈默. 安徽建筑. 2018(06)
[5]清代徽州民居建造流程分析——以清光绪黟县十都宏村《春晖堂》汪氏文书为中心[J]. 李玲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2)
[6]徽派土楼群落:歙县阳产古村价值分析[J]. 姚子刚,庞艳,杨岭,郭玫君. 规划师. 2018(02)
[7]徽州古民居的和谐生态观研究[J]. 齐宛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8]休宁县岭脚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调研纪要[J]. 吴叔明,赵群. 安徽建筑. 2016(03)
[9]中国传统村落谱系建立刍议[J]. 罗德胤. 世界建筑. 2014(06)
[10]风土观与建筑本土化 风土建筑谱系研究纲要[J]. 常青. 时代建筑. 2013(03)
博士论文
[1]川渝传统民居地理研究[D]. 熊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自发性建造视野下建筑的地域性[D]. 卢健松.清华大学 2009
[3]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 王韡.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桂江流域传统民居区划研究[D]. 卜晔婷.华南理工大学 2019
[2]徽州传统民居木作门窗研究[D]. 彭善文.安徽建筑大学 2019
[3]东至县风土建筑谱系研究[D]. 周维扬.安徽建筑大学 2019
[4]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D]. 黄诗贤.华南理工大学 2018
[5]自主营建视角下的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生成研究[D]. 刘征宇.青岛理工大学 2018
[6]安徽省近45年日照时数时空分布及太阳辐射模拟优化[D]. 于海敬.安徽农业大学 2018
[7]皖江支流传统水运集镇空间与演变研究[D]. 杨大映.东南大学 2018
[8]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地貌关联性研究[D]. 张阳.合肥工业大学 2018
[9]东北满族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的文化区划研究[D]. 王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10]徽州传统民居木构架技艺研究[D]. 周宏伟.深圳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06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0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