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演变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04:17
以生土为主要材料的营建传统,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分布亦十分广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土营建传统正在逐渐被现代建造工艺所取代,最直接的导致我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与建造智慧的逐渐失传。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更新、传承与保护我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是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生土材料的应用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我国对于现代生土材料的应用与实践同样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作为我国生土材料研究的重要基础,传统生土营建工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对于未来生土建筑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的研究首先对于生土材料的基本概念、应用机理和性能特点进行相关概述。同时借鉴法国国际生土建筑中心(CRATerre-ENSAG)对于全世界生土材料应用分类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遗存现状,将我国常见的传统生土营建工艺分为夯土、覆土、土墼、土坯、草泥和木/竹骨泥墙六种类型,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论文的研究侧重于生土营建工艺的材料、加工和应用的演变与发展,以考古学的相关文献记载为重要研究基础,通过对于相关生土遗址考古发现的总结与梳理,以时间为轴线,按照六种...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中各颗粒之间作用示意图
第2章中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概述19效。此外含水量较多使得夯土墙体干燥后会产生干缩裂缝,同样对夯土墙体的结构强度产生致命的影响。不同的是当使用草泥营建工艺进行营建时,由于其工艺特点是通过人工压实抹匀于结构墙体的表面,为了能够保证生土材料良好的附着性及流动性,其含水量要远高于夯土工艺的生土材料,由匠人利用抹刀涂抹到表面泛浆的状态再修饰光滑,同时为了避免干燥后水分流失而产生的干缩裂缝,通常会加入秸秆、草筋及人造纤维等材料起到拉结作用。在实验室显微镜下,生土材料中的水的作用原理被很直观的反应出来(图2.3)。通过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水分在黏粒与黏粒之间、黏粒与颗粒之间形成水桥,起到了粘结的作用。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黏粒为片状的扁平颗粒,这就为水分子的附着营造了充分的条件,因此黏粒是生土材料的“粘结剂”,其他较大的颗粒为骨料,生土营建二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土质是不同的,不同的土质中黏粒的形状也是不同,所以在营建过程中需要进行补充或过滤以达到最佳的生土混合料。因此宏观上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同地区的土质适宜进行不同的生土营建,我国古人凭借营建智慧与经验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这也导致的我国的生土营建工艺的发展呈现的明显的地域性。2.3生土材料的性能特点生土营建工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之所以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的源于生土材料所具有的一系列的优点。尤其在当今社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与常规工业建筑材料相对比,其所具有的生态优势愈发明显。主要表现在经济与生态优势、吸湿与蓄热性能优势等方面。图2-3显微镜下颗粒与水分之间的关系图片来源:CRATerre-ENSAG
第2章中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概述202.3.1性能优势一、经济与生态生土营建工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之所以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的源于生土材料所具有的一系列的优点。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施工简易,造价低廉的特点。在生土营建工艺传承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手工业阶段,施工营建完全依靠人力完成。因此被广泛应用的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操作简易,通常情况下只需简单言传身教便可进行操作。对于基本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大多数成年村民都耳熟能详。此外,生土材料就地取材的特点也让原本生土资源比较丰富的乡村地区,生土材料的成本远低于烧结砖、混凝土等常规建材,仅原材料、加工、运输三项即可节省主体结构材料成本50%以上。生土材料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既无需焙烧或化学类的加工过程,也无需进行长途运输,其材料加工与成形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平均仅为混凝土的6%,普通烧结砖的3%。也正是因为其非化学改性的加工特点,生土具有很好的可降解性,房屋拆除后生土材料可完全的回归土地之中,或者再次被用于新房的建造。由于墙体图2-4生土材料全生命周期中的可持续循环图片来源:团队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体验馆[J]. 郑世伟. 世界建筑. 2019(08)
[2]国内生土建筑研究历程与思考[J]. 孟祥武,王军,叶明晖,李钰. 新建筑. 2018(01)
[3]生土营建传统的发掘、更新与传承[J]. 穆钧. 建筑学报. 2016(04)
[4]中国早期土坯建筑发展概述[J]. 李晓扬. 草原文物. 2016(01)
[5]传统生土建筑中“桢杆”技术的重识——以浙江遂昌县石仓村为例[J]. 周功钊,周轶玲.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6]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民居夯筑工艺调查研究[J]. 陆磊磊,穆钧,王帅. 建筑与文化. 2014(08)
[7]中国人口迁徙中的经济学分析[J]. 王雨霖. 中外企业家. 2014(02)
[8]浅析中国古建筑施工中的土木工具[J]. 王兴中. 山西建筑. 2011(18)
[9]国内外生土建筑研究综述[J]. 魏洪杨,张波,李袁昊,王龙. 价值工程. 2011(14)
[10]生土建筑研究综述[J]. 赵成,阿肯江·托呼提. 四川建筑. 2010(01)
博士论文
[1]土生土长[D]. 张雯.中国美术学院 2013
[2]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 柏文峰.清华大学 2009
[3]黄土高原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魏秦.浙江大学 2008
[4]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 桑广书.陕西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甘肃地区传统夯土建筑形制区划与营造技艺研究[D]. 骆婧.兰州理工大学 2018
[2]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生土建造技术研究[D]. 张剑辉.长安大学 2017
[3]云南地区传统生土建筑营建工艺及新技术应用研究[D]. 喻仅祝.重庆大学 2017
[4]夯土新的形式可能性研究[D]. 易雪.东华大学 2017
[5]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民居营建技术与工艺优化应用研究[D]. 王莉.重庆大学 2016
[6]传统夯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研究[D]. 陆磊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7]现代夯土建造工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陇东地区传统生土建筑建造技术调研与发展研究[D]. 马小刚.长安大学 2013
[9]陕南地区生土建筑营造技术研究[D]. 严富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10]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生态经验及再生设计研究[D]. 李延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4990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中各颗粒之间作用示意图
第2章中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概述19效。此外含水量较多使得夯土墙体干燥后会产生干缩裂缝,同样对夯土墙体的结构强度产生致命的影响。不同的是当使用草泥营建工艺进行营建时,由于其工艺特点是通过人工压实抹匀于结构墙体的表面,为了能够保证生土材料良好的附着性及流动性,其含水量要远高于夯土工艺的生土材料,由匠人利用抹刀涂抹到表面泛浆的状态再修饰光滑,同时为了避免干燥后水分流失而产生的干缩裂缝,通常会加入秸秆、草筋及人造纤维等材料起到拉结作用。在实验室显微镜下,生土材料中的水的作用原理被很直观的反应出来(图2.3)。通过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水分在黏粒与黏粒之间、黏粒与颗粒之间形成水桥,起到了粘结的作用。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黏粒为片状的扁平颗粒,这就为水分子的附着营造了充分的条件,因此黏粒是生土材料的“粘结剂”,其他较大的颗粒为骨料,生土营建二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土质是不同的,不同的土质中黏粒的形状也是不同,所以在营建过程中需要进行补充或过滤以达到最佳的生土混合料。因此宏观上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同地区的土质适宜进行不同的生土营建,我国古人凭借营建智慧与经验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点,这也导致的我国的生土营建工艺的发展呈现的明显的地域性。2.3生土材料的性能特点生土营建工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之所以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的源于生土材料所具有的一系列的优点。尤其在当今社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与常规工业建筑材料相对比,其所具有的生态优势愈发明显。主要表现在经济与生态优势、吸湿与蓄热性能优势等方面。图2-3显微镜下颗粒与水分之间的关系图片来源:CRATerre-ENSAG
第2章中国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概述202.3.1性能优势一、经济与生态生土营建工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之所以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的源于生土材料所具有的一系列的优点。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施工简易,造价低廉的特点。在生土营建工艺传承的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手工业阶段,施工营建完全依靠人力完成。因此被广泛应用的传统生土营建工艺操作简易,通常情况下只需简单言传身教便可进行操作。对于基本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大多数成年村民都耳熟能详。此外,生土材料就地取材的特点也让原本生土资源比较丰富的乡村地区,生土材料的成本远低于烧结砖、混凝土等常规建材,仅原材料、加工、运输三项即可节省主体结构材料成本50%以上。生土材料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既无需焙烧或化学类的加工过程,也无需进行长途运输,其材料加工与成形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平均仅为混凝土的6%,普通烧结砖的3%。也正是因为其非化学改性的加工特点,生土具有很好的可降解性,房屋拆除后生土材料可完全的回归土地之中,或者再次被用于新房的建造。由于墙体图2-4生土材料全生命周期中的可持续循环图片来源:团队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活体验馆[J]. 郑世伟. 世界建筑. 2019(08)
[2]国内生土建筑研究历程与思考[J]. 孟祥武,王军,叶明晖,李钰. 新建筑. 2018(01)
[3]生土营建传统的发掘、更新与传承[J]. 穆钧. 建筑学报. 2016(04)
[4]中国早期土坯建筑发展概述[J]. 李晓扬. 草原文物. 2016(01)
[5]传统生土建筑中“桢杆”技术的重识——以浙江遂昌县石仓村为例[J]. 周功钊,周轶玲.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6]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民居夯筑工艺调查研究[J]. 陆磊磊,穆钧,王帅. 建筑与文化. 2014(08)
[7]中国人口迁徙中的经济学分析[J]. 王雨霖. 中外企业家. 2014(02)
[8]浅析中国古建筑施工中的土木工具[J]. 王兴中. 山西建筑. 2011(18)
[9]国内外生土建筑研究综述[J]. 魏洪杨,张波,李袁昊,王龙. 价值工程. 2011(14)
[10]生土建筑研究综述[J]. 赵成,阿肯江·托呼提. 四川建筑. 2010(01)
博士论文
[1]土生土长[D]. 张雯.中国美术学院 2013
[2]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 柏文峰.清华大学 2009
[3]黄土高原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魏秦.浙江大学 2008
[4]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 桑广书.陕西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甘肃地区传统夯土建筑形制区划与营造技艺研究[D]. 骆婧.兰州理工大学 2018
[2]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生土建造技术研究[D]. 张剑辉.长安大学 2017
[3]云南地区传统生土建筑营建工艺及新技术应用研究[D]. 喻仅祝.重庆大学 2017
[4]夯土新的形式可能性研究[D]. 易雪.东华大学 2017
[5]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民居营建技术与工艺优化应用研究[D]. 王莉.重庆大学 2016
[6]传统夯土民居建造技术调查研究[D]. 陆磊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7]现代夯土建造工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陇东地区传统生土建筑建造技术调研与发展研究[D]. 马小刚.长安大学 2013
[9]陕南地区生土建筑营造技术研究[D]. 严富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10]河西走廊传统生土民居生态经验及再生设计研究[D]. 李延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44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4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