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日益深入,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机遇,自2005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步扩大,但在巨大的贸易顺差额背后隐藏的却是我国的生态贸易逆差,我国“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生产和出口模式,使得我国出口产品而进口污染,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本文选取煤炭开采业这一代表性的污染密集型的产业,从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视角出发,以国际贸易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学和能源贸易有关理论,利用投入产出法构建贸易内含污染模型,并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对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的动因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对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继而结合具体实证数据,探究我国煤炭开采业的贸易内含污染平衡指标,并运用计量回归分析对最优出口约束力度进行测算。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对有关我国煤炭开采业乃至中国对外贸易如何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第一,建立煤炭开采业贸易内含污染模型,在明确界定贸易内含污染的概念的前提下,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1997-2010年(由于我国的投入产出表每五年编制一次,在论文撰写过程中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还未出版,所以本文此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1997年、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以及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公布的2000年、2005年、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的完全产污指标和贸易内含污染平衡指标。结果证明,1997年——2010年,除了2010年,我国煤炭开采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三种污染物出口贸易内含污染量均大于进口贸易内含污染量,1997年——2007年,固体废弃物净出口贸易内含污染量由517421吨下降至17879吨,废水净出口贸易内含污染量由38514642吨下降至3609851吨,废气净出口贸易内含污染量由11197万立方米下降至1167万立方米,所以从生态贸易的角度来看,为逆差。2010年由于国内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出口急剧下降,进口大幅度增加,因此出现生态贸易顺差。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的贸易内含污染平衡指标分别为:141255.3452(单位:吨)、78829591.98(单位:吨)、17486.75338(单位:万立方米)。但总体上仍为生态贸易逆差,表明外国在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发展其本国的相关产业,把大量污染留在我国,为后文约束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并且从时间序列来看,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的生态逆差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这正得益于我国出口关税的实施。因此,下文将通过计量回归模型计算我国煤炭开采业的最优出口关税率。第二,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约束的动因机制就是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能够被分解为三部分: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从总体来看,国际贸易的净环境效应为正还是为负取决于负的结构和规模效应与正的技术效应的大小。作为我国煤炭开采业而言,负的结构和规模效应大于正的技术效应,所以煤炭开采业的出口增加了我国的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的改善。第三,构建我国煤炭开采业的运行机制。借助国际贸易环境效应分解模型,从规模、结构、技术效应三方面考虑,构建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内含污染的环境效应函数,以最优关税率来衡量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的最优约束度,并以出口贸易的供需平衡来计算最优关税率。第四,构建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一般需求模型,以1990——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计量分析工具,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国内外居民的收入水平、价格指数、需求均对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政策有影响。最后以最近一年(2012年)的数据为基数,计算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的最优关税率。结果显示,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最优约束度为3.37%,与我国现实情况相符。说明应该对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量进行约束,但并不是关税率越高越好,应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关税率。目前情况下,应将我国煤炭开采业的出口关税定在3%——4%。针对此结果,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经济、法律、行政、非政府四个角度提出实现贸易与环保“双赢”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内含污染 煤炭开采业 出口贸易 约束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21;F752.6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导论12-21
- 0.1 研究背景12-13
- 0.1.1 国际背景12
- 0.1.2 国内背景12-13
- 0.2 研究意义13-14
- 0.2.1 理论意义13-14
- 0.2.2 现实意义14
- 0.3 相关研究综述14-18
- 0.3.1 贸易内含污染研究综述14-15
- 0.3.2 煤炭开采业研究综述15-16
- 0.3.3 能源贸易研究综述16-17
- 0.3.4 约束机制研究综述17-18
- 0.4 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框架及研究方法18-20
- 0.4.1 主要内容18
- 0.4.2 结构框架18-20
- 0.4.3 研究方法20
- 0.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0-21
- 0.5.1 主要创新点20
- 0.5.2 论文的不足20-21
- 1 贸易内含污染及贸易约束机制的相关理论依据21-23
- 1.1 贸易内含污染理论依据21-22
- 1.1.1 向底线赛跑理论21
- 1.1.2 污染天堂假说21
- 1.1.3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21-22
- 1.2 约束机制理论依据22-23
- 1.2.1 激励约束机制22
- 1.2.2 纳什均衡22-23
- 1.2.3 机制设计理论23
- 2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机制模型23-34
- 2.1 我国煤炭开采业贸易内含污染模型23-26
- 2.1.1 我国煤炭开采业完全产污指标24-25
- 2.1.2 我国煤炭开采业贸易内含污染平衡指标25-26
- 2.2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动因机制26-31
- 2.2.1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动因机制概念界定26-27
- 2.2.2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动因机制一般均衡模型27-31
- 2.3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运行机制31-34
- 2.3.1 环境效应函数及其最优化31-32
- 2.3.2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模型及其最优化32-34
- 3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机制实证分析34-50
- 3.1 我国煤炭开采业贸易内含污染实证分析34-39
-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34-35
- 3.1.2 我国煤炭开采业完全产污指标35-37
- 3.1.3 我国煤炭开采业贸易内含污染平衡指标37-39
- 3.2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最优约束力度估算39-50
- 3.2.1 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39-44
- 3.2.2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最优约束度44-50
- 4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其他国家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机制借鉴50-53
- 4.1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美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借鉴50-51
- 4.1.1 美国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相关模式50-51
- 4.1.2 在美国模式下我国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借鉴51
- 4.2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日本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借鉴51-52
- 4.2.1 日本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相关模式51
- 4.2.2 在日本模式下我国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借鉴51-52
- 4.3 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英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借鉴52-53
- 4.3.1 英国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相关模式52
- 4.3.2 在英国模式下我国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借鉴52-53
- 5 结论与对策53-56
- 5.1 结论53-54
- 5.2 对策建议54-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73
- 致谢73-74
- 个人简历74-75
- 发表的学术论文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孝莹;张可成;;行政垄断影响石油开采业微观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2 F·D·Collender ,张淑兰;世界黄金开采业[J];黄金;1982年03期
3 卞书田,,胡克仪,黄殿盈;河南煤炭史话(9)清代河南煤炭开采业的发展[J];中州煤炭;1995年02期
4 ;煤炭开采业2012产量预期目标出台[J];中国农资;2012年36期
5 张丽颖;李胜连;;资源开采业发展路径选择及预测[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年06期
6 梁公民;关于煤炭开采业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的修订意见[J];煤炭经济研究;1990年04期
7 崔薇;俄罗斯规范贵金属开采业[J];世界采矿快报;1997年04期
8 张晓霞;;煤炭开采业可持续发展浅谈[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9 蔡晓珊;张耀辉;;我国原油开采业性质分析:基于规制理论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7年10期
10 宋毅,安宝华,李意;山西硫铁矿开采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化工矿产地质;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明 杨磊;榆次煤炭开采业税收大幅增长[N];晋中日报;2011年
2 记者 钱敏;油气开采业利润居全国工业之首[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巨田证券 李国洪;石油开采业高油价=高业绩[N];中国证券报;2004年
4 常志鹏 姚润丰;我国煤炭开采业浪费严重[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5 记者 李成刚;油气开采业利润增幅52.6%[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记者 李成;石油开采业“暴利”税最高40%[N];广州日报;2006年
7 陈玉强;今年前五个月我国油气开采业利润下降18.3%[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记者 任思源;石油开采业将放开 多家企业入围“大名单”[N];财会信报;2014年
9 记者 朱贵升;让“美丽中国、绿色中国”主旋律激荡开采业[N];建筑时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庞丽静;收购美国油田 民企青岛金王进入原油开采业[N];经济观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寿森;我国石油开采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杨光海;我国石油开采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曲平平;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朱超;民营资本进入油气开采业壁垒及支持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敖特根;蒙古国金矿开采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应对贸易内含污染的我国煤炭开采业出口贸易约束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1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