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农作物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08:27
  有机有毒污染物(OTPs)由于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并且可以随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累积、放大从而对人体严重危害的特点,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部分有毒有机污染物如OCPs等的排放和污染控制问题已有明显好转,但从全球的污染情况看依然不容乐观。由于有毒有机污染物多具有POPs特性,因此可以在环境中残留极长的时间,对环境和动植物及人体持续造成危害;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业进程加快,部分有毒有机污染物如PAHs等依然在全球被大量排放,污染问题严重。因此,对环境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持续性的检测和控制依然是是一项严重的挑战。电子垃圾是近年来一类新兴的污染排放源,关于其中的报道大多集中在PCBs,PBDEs等特征污染物上,对于有毒有机污染物如PAHs等的报道相对较少;同时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多为农业用地,对于拆解地附近农田中OCPs的污染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选取中国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域附近农田的环境介质为研究对象,报道了浙江省台州市两个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地附近农田农作物中和周围大气、土壤中两种有毒有机污染物PAHs和OCPs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并...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农作物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图1-1?16利1?PAHs爹吉构图??Table?1-1?structural?of?16?PAHs??16??

结构图,物质,结构图,氯丹


,但由于历史生产使用量大??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OCPs的禁用和去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OCPs污染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可以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江河、海洋、底泥、土壤等)以及动植物的组织器官和人体中,甚至在距离人??类活动较远的南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也有OCPs的存在t23_25:#??CM?Ci?Ct??够:齊贼赢亦??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六氣苯??氯丹?七氯?灭蚁灵?毒杀芬?六六六??图1-2各OCPs物质的结构图??Fig.〗-2?The?structure?of?OCPs??表卜2?OCPs名称及若干物理化学性质??Table?1-2?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OCPs??^?分子式?摩尔质量?溶解度(mg/mL)?溶点(°C)?Lg^ow??艾氏剂?CgHsCU?364.9?<1(24°C)?104?5.17-7.40??狄氏剂?C?丨?2H8CI60?380.9?<1(24°C)?176-177?3.69-6.20??异狄氏剂?CI2H8C160?380.9?0.25(25°C)?200?3.21-5.60??DDTs?C14H9CI5?354.5?<1(21°C)?109?6.33-6.93??氯丹?Ci0H6CI8?409.8?<1(23°C)?106-107?6.00??.匕氯?Ci〇H5Cl7?373.3?0.18(25°C)?95-96?4.40-5.50??灭蚁灵?CioClu?545.6?<1(2

示意图,农作物,示意图,组织部


1.4现存问题??有关PAHs的污染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化工厂、燃煤等大型冶炼加工厂,而对于??电子垃圾拆解地附近环境,尤其是生物体中浓度水平的研究相对匮乏。OCPs属于持久性??污染物,环境中的OCPs应该主要为历史残留,但越来愈多的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己经??严禁使用,但在很多农业地区依旧发现了新源的输入。??农作物体内有关PAHs或OCPs浓度水平的研宄国内外均已有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多是把农作物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对于农作物各组织间PAHs和OCPs的水平分布特??征研究尚不清晰,而本次研究中将农作物各组织部分进行精细化分样,这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农作物各个组织部位的污染程度关系。??农作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吸收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图1-3),但对于农作物类型吸??收和传输这两种具有近似lg尺^值却有完全不同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PAHs和OCPs规??律研究匮乏。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台州市电子垃圾拆解地附近的农作物,通过检测农作??物不同组织部分和周围环境介质中PAHs和OCPs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探究不同农??作物从土壤和大气中吸收两类具有相近lg?A:。%范围的PAHs和OCPs的吸收特征,以揭??示农作物迁移OTPs的规律。??Fruils?uptake?selectively??a?a?,翁??A?t??图1-3农作物吸收PAHs和OCPs示意图??Fig.?1-3?Schematic?diagram?of?PAHs?and?OCPs?absorbed?by?crops.??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秋冬季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及入海通量[J]. 劳齐斌,卜德志,张可欣,孙霞,颜金培,陈法锦,陈立奇,矫立萍.  海洋环境科学. 2019(04)
[2]有机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J]. 王洪雪,李光植.  中外企业家. 2019(09)
[3]河南省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J]. 程丽红,丁攀,张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4]台州市大气PM2.5中PAHs的污染特征与毒性评价[J]. 陶志华,谢松青,何微娜,葛琳琳,李伟,王俏丽,王向前.  环境工程. 2017(07)
[5]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J]. 笪春年,刘桂建,邓呈逊,柳后启,袁自娇.  环境化学. 2017(05)
[6]内蒙古农牧业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J]. 孟佩俊,李淑荣,和彦苓,张艾华,张丽萍,靳敏,梁青青,张凌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3)
[7]南宁市大气颗粒物中OCls的分布及源解析[J]. 梁柳玲,陈德翼,田艳,黄宁,蒋建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12)
[8]大冶湖表层沉积物-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J]. 张家泉,胡天鹏,邢新丽,郑煌,张丽,占长林,刘红霞,肖文胜,祁士华.  环境科学. 2017(01)
[9]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J]. 范钊.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5)
[10]有机氯农药在湖北省菜地土壤中的污染研究[J]. 刘彬,李爱民,张强,贺小敏.  中国环境监测. 2016(03)

硕士论文
[1]徐州市售蔬菜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及人群暴露风险研究[D]. 王丽萍.南京师范大学 2019
[2]六六六、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在茶树体内迁移的模拟研究[D]. 毕峻奇.福建农林大学 2013
[3]植物吸收积累多环芳烃的过程、机理及预测模型[D]. 杨振亚.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9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229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8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