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非传统超声加工装置的声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6:13

  本文关键词:非传统超声加工装置的声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端装备技术飞速发展,对大尺寸、异形、深腔、曲面等复合材料构件的整体制造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而超声辅助加工在硬脆材料的加工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适用于大尺寸、异形深腔、曲面等构件整体加工的超声辅助加工系统的研制也备受关注。目前,该系统中的大长径比变幅杆和杯形变幅杆的研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对此系统展开如下研究:一、对超声换能器进行了解析设计和优化,利用仿真对换能器进行了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导纳特性分析,分别获得了换能器的谐振频率、振型与前后输出端的幅频曲线和导纳特性图。通过实验对换能器进行了阻抗和振幅的测量,可稳定输出工作频率25.3kHz,振幅为4.2μm。阐述了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同时分析了原、副边电路的匹配形式。仿真表明:该装置的磁芯间隙为0.5mm时传递效率达到75%左右,磁芯间隙为1mm时传递效率达到60%左右。二、基于传输矩阵理论设计了圆锥复合、指数复合和悬链复合的三种大长径比变幅杆,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刚度分析。研制了三种变幅杆并对其进行振动性能测试和工作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频率与仿真和实验频率基本一致,且悬链复合变幅杆杆各项性能表现最好。三、基于弯曲振动理论、耦合振动理论和变幅杆设计理论,结合有限元分析,设计了一种超声杯形变幅杆。研究了其结构刚度和耦合动力学,研究表明杯形杆的刚度较好,且当变幅杆与杯形头的谐振频率相同或相近时,耦合效果最好,输出振幅最大。利用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研究了杯形头的壁高、底厚、内径和外圆倒角对杯形变幅杆模态的影响,研究表明:杯形变幅杆的固有频率随着杯形头的底厚减小而降低;随着杯形头的壁高、内径减小而升高;随着外圆倒角的增大变化不大,且实测结果与仿真分析基本一致。对设计的杯形变幅杆进行阻抗特性和振幅特性分析,实验表明:振动系统声电转换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杯形头输出端面振幅变化不大,为7~8.0μm,与轴向夹角为70.2度左右,且沿轴向方向越靠近输出端输出振幅越大,两种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
【关键词】:换能器 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大长径比变幅杆 杯形变幅杆 耦合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66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10-11
  • 1.2 超声辅助加工系统部件研究现状11-16
  • 1.2.1 换能器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超声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12-13
  • 1.2.3 变幅杆的研究现状13-16
  • 1.3 超声辅助加工系统研究现状16-17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17-18
  • 2 超声辅助加工系统研究18-36
  • 2.1 超声辅助加工系统组成18-19
  • 2.2 换能器设计19-26
  • 2.2.1 换能器方案设计19-20
  • 2.2.2 换能器建模20-22
  • 2.2.3 换能器有限元分析22-25
  • 2.2.4 换能器性能测试25-26
  • 2.3 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设计26-33
  • 2.3.1 非接触电能传输结构设计26-27
  • 2.3.2 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电路匹配27-30
  • 2.3.3 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有限元仿真30-33
  • 2.4 本章小结33-36
  • 3 大长径比变幅杆设计36-52
  • 3.1 大长径比变幅杆的声学特性分析36-42
  • 3.1.1 大长径比变幅杆数学建模36-41
  • 3.1.2 磨头的设计41-42
  • 3.2 大长径比变幅杆有限元分析42-45
  • 3.2.1 大长径比变幅杆模态分析42-43
  • 3.2.2 大长径比变幅杆刚度分析43-45
  • 3.3 实验分析45-50
  • 3.3.1 复合变幅杆振动特性实验45-47
  • 3.3.4 大长径比变幅杆稳定性实验47-50
  • 3.4 本章小结50-52
  • 4 杯形变幅杆设计52-76
  • 4.1 杯形变幅杆设计52-62
  • 4.1.1 杯形变幅杆结构设计52-54
  • 4.1.2 带杯形工具变幅杆振动分析54-56
  • 4.1.3 杯形变幅杆仿真56-61
  • 4.1.4 杯形变幅杆杆刚度分析61-62
  • 4.2 变幅杆与杯形头耦合特性研究62-65
  • 4.2.1 频率耦合特性63-64
  • 4.2.2 振幅耦合特性64-65
  • 4.3 杯形头几何参数对振动系统的影响研究65-72
  • 4.3.1 杯形头几何参数对振动系统影响分析65-66
  • 4.3.2 杯形变幅杆仿真分析66-69
  • 4.3.3 实验测试与仿真对比69-72
  • 4.4 杯形变幅杆振动实验72-75
  • 4.4.1 阻抗特性实验研究72-73
  • 4.4.2 振幅特性实验研究73-75
  • 4.5 本章小结75-76
  • 5 总结与展望76-78
  • 5.1 主要总结76-77
  • 5.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4
  • 作者简历84-86
  • 学位论文数据集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时英;吕明;轧刚;;非谐环盘及变幅杆组成的变幅器动力学特性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8年05期

2 张向慧;钱桦;;1/2波长复合形变幅杆的有限元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贾振锋;赵波;;超声磨削系统中圆锥形变幅杆的数值模拟及性能测试[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年04期

4 尚彦芝;蔡晓君;刘湘晨;高钜;;单一变幅杆的设计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03期

5 佘银柱;吕明;王时英;;1/2波长复合变幅杆的数值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赵明;李艺;考海涛;陶柏霖;;超声抛光变幅杆动态分析及其优化[J];工具技术;2012年04期

7 刘湘晨;高炬;;一种复合型变幅杆的设计与分析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2年09期

8 卢干;徐向};;复合变幅杆有限元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2年09期

9 刘洋;郑建新;刘传绍;;大截面超声珩磨圆锥形变幅杆设计[J];机械设计;2013年09期

10 甘露华;丁艳红;张晓东;;高斯形复合变幅杆的有限元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磊;曹辉;叶发根;;大尺寸阶梯变幅杆的频率修正[A];2009年西安-上海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胡志海;刘传绍;;超声去应力变幅杆设计及修正[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之第12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胡志海;刘传绍;;超声去应力变幅杆设计及修正[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缪新磊;朱永伟;张超凤;;超声加工中变幅杆动力学分析及其对比试验[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贾杨;沈建中;;阶梯形变幅杆的频率特性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功率超声分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贺西平;武良丹;张小凤;;高频超声在变幅杆件中传播损耗的测试[A];中国声学学会功率超声分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凤飞龙;沈建中;邓京军;;用二维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大截面圆柱变幅杆的振动[A];中国声学学会功率超声分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高健;张鹏利;林书玉;;大尺寸抛物线型变幅杆的研究[A];2009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冯冬菊;赵福令;徐占国;郭东明;;超声波加工工具对复合变幅杆谐振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胡皇印;张云电;林金钳;;超声珩磨声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建新;陶瓷型面的数控展成蠕动进给超声磨削技术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超声近场悬浮用变幅杆的优化及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玮;圆锥过渡阶梯形变幅杆设计及超声粉碎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井;基于幂函数形与指数—圆锥形变幅杆进行超声喷丸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衣春杰;超声滚压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赵金坠;非传统超声加工装置的声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明;超声抛光机理研究及其变幅杆设计[D];苏州大学;2012年

7 张可昕;基于有限元的超声复合变幅杆的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8 梅景放;超声波悬浮用非常规变幅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赵双双;面向蜂窝复合材料加工的超声波变幅杆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孙涛;正弦形复合变幅杆的设计及其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非传统超声加工装置的声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23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