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起绒织物花纹形成及计算机仿真
本文关键词:经编起绒织物花纹形成及计算机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编起绒织物以其高速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柔软顺滑、尺寸稳定、不易脱散的织物特点,在绒类织物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市场对于自带组织花色的这类较为环保的经编起绒织物的需求日益增多,该类织物的设计仿真也凸显其重要性。由于经编起绒织物需通过起绒整理将延展线拉断判断绒毛位置、颜色、方向等信息才能呈现花纹效果,一般的设计仿真方法对其花纹仿真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对经编起绒织物的花纹设计和仿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为经编起绒织物的仿真,特别是带有组织花纹的经编起绒织物的整体仿真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首先,本课题围绕经编起绒织物的工艺特征及产品特点研究了其花纹形成方法,包括后整理方式和织造方式。将织造花纹分为仅由绒梳形成和由绒梳和花梳配合形成,并按梳栉配置将经编起绒织物分为了三类,即类型一绒梳在前形成花纹,类型二短延展线的花梳在绒梳前形成花纹,类型三具有变化经平、缺垫或衬纬组织的花梳在绒梳后,但在绒梳前形成花纹,分别对不同类型的花纹特征和形成方法进行讨论。其次,基于二维经编数学模型建立经编起绒织物的数学模型,包括穿经、垫纱数码、绒梳意匠图、花梳意匠图、地梳意匠图及经编起绒织物意匠图数学模型。分别对三类花纹形成方式的经编起绒织物进行了数学描述和条件判断,对每一个类型的绒梳意匠图矩阵里面的元素进行赋值。再通过复合各意匠图得到起绒织物的织物意匠图。再次,本课题深入研究了经编起绒织物的绒毛几何模型。根据对经编起绒织物的绒毛特点的观察和分析,将绒毛投射在织物平面的投影作为绒毛的二维几何模型,并以绒毛长度、绒毛角度如绒毛的蓬松角度、绒毛与线圈横列之间的夹角等指标对绒毛进行描述。分析了经编起绒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和后整理工艺对绒毛各参数的影响。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知识对绒毛的模型进行了描述。最后,根据经编起绒织物的数学模型以及绒毛的几何模型,以VC++.NET程序语言作为软件开发工具实现了三类经编起绒织物的仿真。完善了经编起绒织物仿真流程,并在经编CAD系统中设计了经编起绒织物的仿真模块。其中绒毛参数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绒毛参数,使仿真更接近实物。在生成仿真图后,根据经编起绒织物的绒毛表面特点,对仿真图进行了图像模糊化处理。通过调试仿真图,与实际织物效果进行比对,验证了该仿真方法及仿真模型的可实现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经编 起绒织物 花纹 仿真 绒毛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18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7
- 1.2 课题研究现状7-9
- 1.2.1 经编起绒织物的花纹形成研究现状7-8
- 1.2.2 经编绒类织物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9-11
- 1.3.1 研究内容9-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第二章 经编起绒织物工艺特征及花纹形成方法11-19
- 2.1 经编起绒织物的生产工艺11-12
- 2.1.1 织造工艺11
- 2.1.2 染整工艺11-12
- 2.2 经编起绒织物的结构特征12-13
- 2.3 经编起绒织物花纹形成方法13-18
- 2.3.1 后整理加工形成的花纹13-14
- 2.3.2 织造形成的提花花纹14
- 2.3.3 提花花纹的梳栉配置14-18
- 2.4 本章小结18-19
- 第三章 经编起绒织物的数学表征19-27
- 3.1 通用数学模型19-21
- 3.1.1 穿经矩阵19
- 3.1.2 垫纱数码矩阵19-20
- 3.1.3 绒梳意匠图矩阵20
- 3.1.4 花梳意匠图矩阵20
- 3.1.5 地梳意匠图矩阵20-21
- 3.1.6 织物意匠图矩阵21
- 3.2 经编起绒织物类型判断21-22
- 3.2.1 绒梳及花梳判断条件21
- 3.2.2 梳栉配置类型判断21-22
- 3.3 织物意匠图矩阵的赋值22-26
- 3.3.1 凹凸绒织物意匠图矩阵赋值22-24
- 3.3.2 花梳压绒织物意匠图矩阵赋值24-25
- 3.3.3 闪避垫纱绒织物意匠图矩阵赋值25-26
- 3.3.4 经编起绒织物意匠图矩阵赋值26
- 3.4 本章小结26-27
- 第四章 绒毛特征分析及几何模型建立27-33
- 4.1 绒毛特征分析27-29
- 4.1.1 绒毛的形态27-28
- 4.1.2 绒毛的特征参数28
- 4.1.3 影响绒毛特征的因素28-29
- 4.2 绒毛模型建立29-31
- 4.2.1 绒毛几何模型描述29-30
- 4.2.2 绒毛几何模型实现30-31
- 4.3 绒毛的参数设置31-32
- 4.3.1 绒毛角度31
- 4.3.2 绒毛长度31-32
- 4.3.3 绒毛密集度32
- 4.4 本章小结32-33
- 第五章 经编起绒织物的仿真实现33-42
- 5.1 仿真功能模块设计33-37
- 5.1.1 参数输入33-34
- 5.1.2 仿真流程图34
- 5.1.3 仿真实现34-36
- 5.1.4 模糊化处理36-37
- 5.2 凹凸绒织物仿真37-39
- 5.2.1 凸绒仿真示例37-38
- 5.2.2 凸提花绒仿真效果评价38-39
- 5.3 花梳压绒织物仿真39-40
- 5.3.1 花梳压绒织物仿真示例39
- 5.3.2 花梳压绒织物仿真效果评价39-40
- 5.4 闪避垫纱绒织物仿真40-41
- 5.4.1 闪避垫纱绒织物示例40-41
- 5.4.2 闪避垫纱绒织物仿真效果评价41
- 5.5 本章小结41-42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42-44
- 6.1 主要结论42
- 6.2 展望42-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明荣;针辊起绒和起绒针轨迹分析[J];毛纺科技;1997年04期
2 曾林泉;;起绒整理常见问题的防治[J];毛纺科技;2011年11期
3 沈子康;绒布起绒的理论与实践[J];印染;1979年05期
4 彭耀辉;腈纶纬编厚绒布起绒工艺探讨[J];针织工业;1996年06期
5 赵东;针织物起绒技术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1998年02期
6 金郡潮;新型高效起绒机[J];国际纺织导报;1999年01期
7 李辉芹,钟智丽,巩继贤;浅谈我国起绒织物的发展[J];山东纺织科技;2002年04期
8 阙碧芬;;明代起绒织物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杨瑜榕;;《机织起绒合成革基布》国家标准解读[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3年02期
10 黄金麟;新型起绒纱机器[J];上海纺织科技;198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林泉;;起绒整理常见问题的防治[A];第32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铭;埃克斯特玛公司研制新型起绒机[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胡雪华;国内针刺起绒织物发展迅速[N];中国纺织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莹;经编起绒织物花纹形成及计算机仿真[D];江南大学;2015年
2 李辉芹;羊毛起绒新产品开发与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3 易定红;Tricot经编起绒汽车顶棚内饰织物结构及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经编起绒织物花纹形成及计算机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2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