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徽州古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众多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是徽派艺术文化元素中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并已演变成特色性图形符号。通过对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并以谢裕大茶叶包装再设计为例,深入探讨安徽茶叶的发展价值和文化品位,从而设计出具有安徽地域特色的茶包装,于现代茶叶包装再设计而言,具有高度的研究和探索价值。本文以探索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的应用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用户调研,对市场上现有茶叶包装设计中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重点从茶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视觉设计元素两个方面,对当前茶叶包装设计应用的原则与方法作出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当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分析研究,来透视其所蕴含的茶文化,以及与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间的联系,更深层次的了解目前市场上的茶叶包装现状。论文着力对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谢裕大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谢裕大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特点、设计理念、品牌形象和不足之处,对谢裕大茶叶包装设计中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的应用策略、传承与创新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谢裕大茶叶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身见解,以希冀对徽派建筑图形符号及茶叶包装设计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民居图形符号 茶叶包装设计 谢裕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72;TS20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研究综述11-13
- 1.3.1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研究综述11-12
- 1.3.2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综述12-13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4
- 1.4.1 研究对象13
-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14-15
- 1.5.1 研究难点14
- 1.5.2 研究创新点14-15
- 1.6 研究框架图15-16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概述16-41
- 2.1 图形符号概述16-19
- 2.1.1 符号与图形16-17
- 2.1.2 图形符号17-19
- 2.2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概述19-33
- 2.2.1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界定19-20
- 2.2.2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分类20-24
- 2.2.3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特征24-33
- 2.3 茶叶包装设计概述33-38
- 2.3.1 茶叶包装设计的意义33-35
- 2.3.2 茶叶包装设计的特征35-37
- 2.3.3 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37-38
- 2.4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38-41
- 2.4.1 美学价值38
- 2.4.2 文化价值38-39
- 2.4.3 市场价值39-41
- 第3章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的应用研究41-60
- 3.1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消费者态度调查41-49
- 3.1.1 调查对象和内容41
- 3.1.2 用户调研分析41-49
- 3.1.3 调查小结49
- 3.2 茶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9-51
- 3.2.1 茶企品牌意识薄弱49-50
- 3.2.2 对文化内涵了解不透彻50
- 3.2.3 传统图案的反复使用50-51
- 3.2.4 外包装和内部价值的不对等51
- 3.3 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元素分析51-53
- 3.3.1 图形的简化和重构51
- 3.3.2 色彩的采集与提炼51-52
- 3.3.3 材料的综合与仿生52
- 3.3.4 意蕴的融合与寄托52-53
- 3.4 茶叶包装设计中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应用的原则53-55
- 3.4.1 对外视觉的差异性53-54
- 3.4.2 对内视觉的统一性54
- 3.4.3 重视茶叶包装新常态54-55
- 3.5 茶叶包装设计中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应用的方法55-60
- 3.5.1 图形意的延伸——望“纹”生义55-56
- 3.5.2 对颜色的提炼——“意”形于色56-57
- 3.5.3 图形的抽象继承——分形共“继”57-60
- 第4章 谢裕大茶包装设计中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的应用实践60-80
- 4.1 谢裕大茶叶概况60
- 4.2 谢裕大茶叶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60-64
- 4.2.1 包装形态保守60-61
- 4.2.2 缺少品牌个性61-63
- 4.2.3 包装设计与地域文化脱节63-64
- 4.3 谢裕大茶产品特质的设计定位64-67
- 4.3.1 谢裕大茶叶的地域文化特质64
- 4.3.2 谢裕大茶叶的工艺与品质特征64
- 4.3.3 谢裕大品牌价值调查及排名分析64-67
- 4.3.4 以谢裕大“地域文化”定位及其包装设计67
- 4.4 谢裕大茶叶包装设计中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应用的基本策略67-69
- 4.4.1 地域文化策略67-68
- 4.4.2 消费心理策略68-69
- 4.4.3 创新性策略69
- 4.5 谢裕大茶叶包装设计中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中的传承和创新69-77
- 4.5.1 图形的传承和创新69-72
- 4.5.2 色彩的传承和创新72-74
- 4.5.3 字体的传承和创新74-75
- 4.5.4 肌理的传承和创新75-76
- 4.5.5 意蕴的传承和创新76-77
- 4.6 设计成果展示77-80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80-82
- 5.1 结论80-81
- 5.2 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4
- 致谢84-85
- 附录一 茶叶包装设计问卷调查85-87
-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目录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茶叶包装的诱惑性及基本要求[J];中国茶叶;2001年02期
2 裘纪平;茶叶包装设计[J];农业考古;2001年04期
3 周红杰,曾燕妮,李加敏,李加华;浅析云南茶叶包装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福建茶叶;2002年01期
4 丁勇;茶叶包装的基本特性及应用趋势[J];中国茶叶;2003年04期
5 杜振杰;新型茶叶包装生产线[J];中国包装工业;2003年12期
6 刘国信;茶叶包装体现人文特色,符合标准规定[J];中国包装;2004年01期
7 夏业鲍;浅析安徽茶叶包装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茶业通报;2005年03期
8 本刊记者;;国外茶叶包装设计漫谈[J];广东茶业;2006年01期
9 李久来;;浅谈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三个问题[J];茶叶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10 王绍强;;茶叶包装的整体设计思维[J];广东茶业;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丽丽;田晓冬;;茶叶包装的商品化设计思想及方法[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卿;技术与文化含量是茶包装关键[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王勇;“水”深“伙”热的茶叶包装[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3 赵郭峰;安溪员宅村:打造“茶叶包装城”[N];福建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朱建军 通讯员 张平;福建茶叶包装趋向精美简约[N];中国食品报;2010年
5 德昂;茶叶包装文化底蕴很重要[N];中国包装报;2010年
6 和君咨询集团蒋同团队 张强;也谈茶叶的“豪华包装”[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7 欧阳道坤;茶叶包装 该向何方[N];中华合作时报;2012年
8 郝军;茶叶包装设计应追求品牌文化[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9 黄亚平;茶叶包装机械化的必要性[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10 湘雁;国际市场茶叶包装新趋势[N];中国包装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骏;“少就是多”的理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2 金菁;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斐斐;论中国茶叶包装的审美追求[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娇;茶叶包装设计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文莲;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D];苏州大学;2007年
6 蔡吉娴;文化性语言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1年
7 纪方圆;基于消费体验的白领女性便携茶叶包装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8 崔洋;论茶叶包装本末相宜的设计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静;茶叶包装设计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罗文;中国传统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建筑图形符号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29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