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加工过程中草莓有害微生物变化及鼠伤寒沙门氏菌风险评估
本文关键词:微加工过程中草莓有害微生物变化及鼠伤寒沙门氏菌风险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对杭州市区市售草莓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酵母和霉菌进行了污染调查;选取自来水、氯酸钠、亚氯酸钠、酸化亚氯酸钠、苹果酸、柠檬酸、乳酸等7种清洗剂对草莓进行抑菌清洗方法研究,确定了草莓最佳抑菌清洗方法,并将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对家庭消费草莓中主要污染物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其中主要包括对从零售点到家庭、家庭贮藏、家庭清洗过程分别建立微生物预测模型,结合鼠伤寒沙门氏菌初始污染数据,用剂量效应模型得出居民因消费草莓而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概率,对其进行风险描述。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参照国标GB/T4789.2-2010菌落总数、GB/T47893-2010大肠菌群、GB/T4789.15-2010霉菌和酵母对杭州市区超市、水果店、农贸市场50个新鲜草莓样品进行污染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鲜草莓菌落总数集中在102~105CFU/g,大肠菌群集中在0-10MPN/g,霉菌集中在102~103CFU/g,酵母集中在103~104CFU/g,食用未清洗草莓具有安全风险。 2、实验选取自来水、0.02%次氯酸钠、0.1%亚氯酸钠和0.1%酸化亚氯酸钠(pH2.3)无机清洗剂及2.0%乳酸、2.0%苹果酸、2.0%柠檬酸有机清洗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草莓进行2min或10mmin的浸泡清洗处理。研究结果表明,0.1%酸化亚氯酸钠清洗2mmin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2.0%乳酸10mmin。 3、利用最佳清洗方法0.1%酸化亚氯酸钠对50个新鲜草莓样品进行清洗验证,对比清洗前和清洗后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指标,结果显示清洗后比清洗前菌落总数显著下降(p0.05),霉菌显著下降(p0.0001),酵母显著下降(p0.05),清洗后大肠菌群平均值是清洗前的1/20。 4、对家庭冷藏草莓建立致死模型,通过对消毒后的草莓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使其初始浓度在104-105CFU/g,在4℃冷藏条件下每隔8h检测草莓鼠伤寒沙门氏菌残存量,直到64h,用线性模型拟合鼠伤寒沙门氏菌致死规律。结果表明草莓表面污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表现为衰减趋势,拟合方程为线性方程,回归系数R2=0.99,模型拟合准确度因子(Bf)、精确度因子(Af)分别为0.97、1.09,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5、对从零售点到家庭草莓建立常温生长模型,通过对消毒后的草莓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使其初始浓度在101~102CFU/g,在22℃条件下每隔8h检测草莓鼠伤寒沙门氏菌残存量,直到64h,用线性模型拟合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草莓表面污染鼠伤寒沙门氏菌成增长趋势,拟合方程为线性方程。回归系数R2=0.99,模型拟合准确度因子、精确度因子分别为0.91、1.1,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6、对家庭清洗草莓建立致死模型,通过对消毒后的草莓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使其初始浓度在104-105CFU/g,用常温、47℃、50℃、53℃水分别对草莓清洗40s、80s、120s、160s、200s、240s,检测草莓鼠伤寒沙门氏菌残存量,然后利用Weibull模型拟合不同温度水洗草莓表面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归系数R2=0.99,模型拟合准确度因子、精确度因子分别为1.03、1.14,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7、6种草莓消费行为包括常温贮藏不清洗、冷藏不清洗、常温贮藏冷水清洗、冷藏冷水、常温贮藏温水清洗、冷藏温水清洗的发病风险平均值分别为8.15×10-4、4.53×10-6、2.08×10-3、8.34×10-6、2.74×10-4、9.14×10-7。 8、对6种草莓消费行为风险比较,假设其6种消费行为发生概率相同,以常温贮藏不清洗平均发病率设为1,设为基线模型,将其他五种消费行为与之相除比较,冷藏不清洗的发病风险、常温贮藏冷水清洗发病风险、冷藏冷水发病风险、常温贮藏温水清洗发病风险、冷藏温水清洗发病风险分别为基线模型的15.8%、42.1%、6.51%、25.3%、3.87%。
【关键词】: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霉菌 酵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酸化亚氯酸钠 草莓 预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5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引言10-21
- 1.1 草莓概述10-11
- 1.1.1 草莓简介10
- 1.1.2 草莓的贸易及消费10-11
- 1.2 我国草莓质量安全现状11-13
- 1.2.1 草莓中的常见微生物11-12
- 1.2.2 国外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中毒事件12
- 1.2.3 国内沙门氏菌污染概况12-13
- 1.3 微加工果蔬清洗方法研究进展13-15
- 1.3.1 微加工果蔬工艺13-14
- 1.3.2 工业清洗剂研究进展14-15
- 1.3.3 家庭清洗果蔬的现状15
- 1.4 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现状15-19
- 1.4.1 微生物风险评估简介15-17
- 1.4.2 微生物风险评估工具17-18
- 1.4.3 国内外微生物风险评估现状18-19
-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19-21
- 1.5.1 论文的研究目的19
-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19-20
- 1.5.3 技术路线20-21
- 2 材料与方法21-38
- 2.1 试验材料21-22
- 2.1.1 主要原材料21
- 2.1.2 主要菌种21
-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21-22
- 2.1.4 主要试剂22
- 2.2 试验方法22-38
- 2.2.1 试剂配制方法22-24
- 2.2.2 草莓微生物污染抽样调查方法24-26
- 2.2.3 草莓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霉菌及酵母检测方法26-27
- 2.2.4 数据统计分析27-28
- 2.2.5 草莓最佳清洗方法研究28-30
- 2.2.6 草莓最佳清洗方法验证30
- 2.2.7 市售草莓鼠伤寒沙门氏菌定量风险评估30-38
- 3 结果与分析38-81
- 3.1 市售草莓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38-47
- 3.1.1 草莓菌落总数检测结果38-40
- 3.1.2 草莓大肠菌群检测结果40-43
- 3.1.3 草莓霉菌检测结果43-45
- 3.1.4 草莓酵母检测结果45-47
- 3.1.5 草莓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47
- 3.2 草莓最佳清洗方法研究结果47-53
- 3.2.1 不同清洗方法对草莓菌落总数清洗效果48-49
- 3.2.2 不同清洗方法对草莓上大肠杆菌清洗效果49-50
- 3.2.3 不同清洗方法对草莓上霉菌和酵母清洗效果50
- 3.2.4 不同清洗方法对草莓上沙门氏菌清洗效果50-51
- 3.2.5 未清洗与清洗后草莓的色差检测51-53
- 3.2.6 草莓最佳清洗方法研究小结53
- 3.3 草莓最佳清洗方法验证结果53-56
- 3.3.1 未清洗草莓与清洗后草莓菌落总数对比54
- 3.3.2 未清洗草莓与清洗后草莓大肠菌群对比54-55
- 3.3.3 未清洗草莓与清洗后草莓霉菌对比55-56
- 3.3.4 未清洗草莓与清洗后草莓酵母对比56
- 3.4 市售草莓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56-81
- 3.4.1 危害识别56-57
- 3.4.2 危害特征描述57-59
- 3.4.3 鼠伤寒沙门氏菌暴露评估59-65
- 3.4.4 消费数据65-69
- 3.4.5 暴露量计算69-74
- 3.4.6 风险特征描述74-81
- 4 讨论81-82
- 5 结论82-84
- 参考文献84-91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91-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冬梅;徐杨;袁慕云;刘宇;曹际娟;;焦磷酸测序检测食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J];微生物学杂志;2013年06期
2 鲍星;蔡俊鹏;;香瓜片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控制[J];食品科技;2012年02期
3 黄为群,王蘅文;国产防锈水及其组成成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发突变作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86年01期
4 陈盛;陆永智;;滴定法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5 荣策;赵彤彤;许龙岩;刘宇;那晗;曹际娟;;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年04期
6 黄能;;ELISA检测类脂A、脂多糖和其它疏水性抗原的抗体[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0年03期
7 方希修;乐国伟;王冬梅;刘建文;施用辉;;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重组HBsAg口服疫苗构建与鉴定[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8 任军霞;李巧改;;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J];医学动物防制;2013年03期
9 陈明;徐幸莲;周光宏;汤晓艳;袁飞;陈爱亮;;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食品科学;2013年09期
10 王金锋;;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玉容;刘作义;;3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及临床情况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董方;曾明;;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敲除的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3 郭爱珍;Dieter M.Schifferli;;鼠伤寒沙门氏菌1型菌毛介导细菌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粘附及侵袭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李鹏成;叶小兰;王志胜;庾庆华;杨倩;;乳酸杆菌S-层蛋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及入侵Caco-2细胞的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温馨;郝凤奇;杨桂连;王春凤;;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基因的克隆及在乳酸菌中的表达[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李正;程相朝;张春杰;张明亮;田芳华;龙塔;;鼠伤寒沙门氏菌crp/cya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倪学勤;Joshua Gong;曾东;Weido si;周小秋;;猪源乳酸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DT104在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上粘附的影响[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朱森林;陈e
本文编号:329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2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