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我国煤炭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21-08-31 11:25
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中的核心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支撑性作用。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环保新政的实施,环保压力持续增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紧,去产能、调结构、绿色高效开采已是行业共识,对煤炭企业提高持续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发投入的强度是公司存续及发展有关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公司治理的缺陷往往是造成企业可持续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提升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开展有效的研发创新活动,增强核心竞争力及经营效率,对企业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此,论文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探析公司治理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论文以2014-2018年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公司治理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构建相应的主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在公司治理与持续经营能力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有关理论,在前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运用因子分析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进行测度。接着通过多元回归方法探究公司治理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理论模型图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IO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OP控股股东性质、BS为董事会规模、BM董事会会议次数、IDP独立董事占比例、DT两职合一、TMC高管薪酬、TMO高管持股;RD为研发投入;INSIZE为公司规模。为随机干扰项,代表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0为常数项,i为偏回归系数,i=1,2,...,12。关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最早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Baron和Kenny的依次检验系数法,具体检验步骤为首先检验系数c的显著性、然后分别对a和b进行检验,倘若a、b、c都通过显著性检验,那么其发挥中介效应,反之,没有起到中介作用。然而这种检验方法需要对所有回归进行假设,假设数量较多,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只能间接检验出中介效应,在中介效应较弱的情况下,很大概率会得到不具有中介效应的结论。2004年,温忠麟等学者参照20世纪80年代初Sobel.M.E所得出的Sobel检验方法,改进了Sobel检验法来替代有缺陷的依次检验方法,构建出完整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并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沿用至今。然而由于数据统计方法的革新与发展,此方法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Sobel检验法推导出的统计量是在正态假设的基础上,对中介效应、总的中介效应和对比中介效应估计值涉及的参数乘积进行设定,所以一般都不符合正态假设。此外,该检验主要是针对大样本数据,统计量计算复杂,不满足小样本数据的需要。Zhao(2010)总结了一套运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检验的流程以解决以往中介检验方法的缺陷,他认为Bootstrap法对系数乘积显著性的检验方法是至今为止最理想的方法之一[67]。陈瑞等(2013)对检验分析深入性、检验方法有效性(Bootstrap方法能降低犯一类错误的概率且操作简便)等方面均有改进[68]。图4.1中介关系模型
4研究设计29图4.2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步骤图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是通过采样并放回抽样的方式对选取的研究样本进行反复抽取得到平均样本参数值,将其定义为最终估计结果。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地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而得出更可靠的研究的结论。此方法的主要步骤(如图4.2):①检验ab是否显著(Bootstrap法),若ab显著,得出中介检验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未包含0,中介路径存在,进行②检验,反之ab不显著,那么中介检验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包含0,中介路径不存在,跳至③;②检验c′是否显著,若c′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若c′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效应;③若ab不显著,则中介不成立,继续检验c′是否显著,若c′显著,则仅有直接作用,若c′不显著,则其无任何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发强度、创新速度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朱艳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23)
[2]机构投资者持股、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J]. 林波. 财会通讯. 2018(33)
[3]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探究[J]. 刘霞.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10)
[4]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J]. 姚贝贝,林爱梅. 财会通讯. 2018(27)
[5]机构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外部治理的视角[J]. 明亚欣,刘念. 技术经济. 2018(08)
[6]以良好的公司治理促可持续发展[J]. 窦荣兴. 中国金融. 2018(14)
[7]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 秦兴俊,王柏杰. 财经问题研究. 2018(07)
[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管理层激励与企业价值创造[J]. 陈艳利,梁田,徐同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06)
[9]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 吕靖烨,王婷,张金锁. 中国煤炭. 2018(01)
[10]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影响研究——终极控制权的调节作用[J]. 苗淑娟,夏朦,孟庆顺.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1)
硕士论文
[1]研发投入、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D]. 彭泽瑶.南华大学 2015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蹇瑾洁.云南大学 2015
[3]农业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与投资价值研究[D]. 张锦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74807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理论模型图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8IO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OP控股股东性质、BS为董事会规模、BM董事会会议次数、IDP独立董事占比例、DT两职合一、TMC高管薪酬、TMO高管持股;RD为研发投入;INSIZE为公司规模。为随机干扰项,代表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0为常数项,i为偏回归系数,i=1,2,...,12。关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最早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Baron和Kenny的依次检验系数法,具体检验步骤为首先检验系数c的显著性、然后分别对a和b进行检验,倘若a、b、c都通过显著性检验,那么其发挥中介效应,反之,没有起到中介作用。然而这种检验方法需要对所有回归进行假设,假设数量较多,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只能间接检验出中介效应,在中介效应较弱的情况下,很大概率会得到不具有中介效应的结论。2004年,温忠麟等学者参照20世纪80年代初Sobel.M.E所得出的Sobel检验方法,改进了Sobel检验法来替代有缺陷的依次检验方法,构建出完整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并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沿用至今。然而由于数据统计方法的革新与发展,此方法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Sobel检验法推导出的统计量是在正态假设的基础上,对中介效应、总的中介效应和对比中介效应估计值涉及的参数乘积进行设定,所以一般都不符合正态假设。此外,该检验主要是针对大样本数据,统计量计算复杂,不满足小样本数据的需要。Zhao(2010)总结了一套运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检验的流程以解决以往中介检验方法的缺陷,他认为Bootstrap法对系数乘积显著性的检验方法是至今为止最理想的方法之一[67]。陈瑞等(2013)对检验分析深入性、检验方法有效性(Bootstrap方法能降低犯一类错误的概率且操作简便)等方面均有改进[68]。图4.1中介关系模型
4研究设计29图4.2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步骤图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是通过采样并放回抽样的方式对选取的研究样本进行反复抽取得到平均样本参数值,将其定义为最终估计结果。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地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而得出更可靠的研究的结论。此方法的主要步骤(如图4.2):①检验ab是否显著(Bootstrap法),若ab显著,得出中介检验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未包含0,中介路径存在,进行②检验,反之ab不显著,那么中介检验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包含0,中介路径不存在,跳至③;②检验c′是否显著,若c′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若c′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效应;③若ab不显著,则中介不成立,继续检验c′是否显著,若c′显著,则仅有直接作用,若c′不显著,则其无任何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发强度、创新速度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朱艳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23)
[2]机构投资者持股、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J]. 林波. 财会通讯. 2018(33)
[3]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的实证探究[J]. 刘霞.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10)
[4]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J]. 姚贝贝,林爱梅. 财会通讯. 2018(27)
[5]机构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外部治理的视角[J]. 明亚欣,刘念. 技术经济. 2018(08)
[6]以良好的公司治理促可持续发展[J]. 窦荣兴. 中国金融. 2018(14)
[7]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 秦兴俊,王柏杰. 财经问题研究. 2018(07)
[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管理层激励与企业价值创造[J]. 陈艳利,梁田,徐同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06)
[9]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 吕靖烨,王婷,张金锁. 中国煤炭. 2018(01)
[10]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影响研究——终极控制权的调节作用[J]. 苗淑娟,夏朦,孟庆顺.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1)
硕士论文
[1]研发投入、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D]. 彭泽瑶.南华大学 2015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蹇瑾洁.云南大学 2015
[3]农业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与投资价值研究[D]. 张锦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74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37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