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5 03:54
  冀东地区位于我国辽阔疆域的东北部,北枕燕山,南滨渤海,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地。冀东地貌形态复杂、文化多元聚合,因此孕育出具有独特地域性特征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本文以冀东地区保存情况较好,建筑风貌未遭到明显破坏的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传统民居留存情况较好的12处古村落和1处古城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和测绘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物普查统计资料和相关历史、当代文献资料,从宏观到具体、对冀东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确定论文选题、明确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总结冀东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特征,探讨当地独特的地域背景及其对传统民居的影响。第三章从古村落的平面形态、空间形态、传统民居的院落形态三方面,从宏观到具体的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第四章从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立面形态、细部装饰、造型艺术和建造技术五方面研究当地传统民居的单体建筑特征。第五章在前文研...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冀东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研究


研究对象在冀东地区的分布(来源:作者自绘)

地图,冀东,行政区划,河北省


第2章冀东地区的地域环境特征及其对传统民居的影响10第2章冀东地区的地域环境特征及其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对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不断深化的认识、适应、改造、建设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和谐统一。一方面,要全面深入研究民居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民居文化,人的因素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人文历史是传统民居文化最好的注脚。本章着重介绍冀东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厚重的人文历史环境,为冀东传统民居的综合研究奠定坚实基矗冀东位于我国辽阔疆域的东北部,北枕燕山,南滨渤海,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地,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冀东地势变化较大,整体从北至南地势变低,既有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山地和丘陵,也有河流冲积泥沙带来的土地肥沃的平原。同时,冀东有着温润的气候,适中的降水,这都为冀东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环境。冀东地区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环境。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冀东最大的河流——滦河,与黄河长江等母亲河一样,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早至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一地区生存和生活,爪村遗址、孟家泉遗址等证明了这些石器文明的存在。后来,这里是中原与塞北的过渡之地,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几度在此碰撞交融,并最终形成冀东地区独特的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2.1冀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1.1地理位置图2-1冀东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图片来源:笔者改绘自河北省行政地图)冀东,位于渤海之滨、燕山南麓,是连接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天然走廊。介于东

地形图,冀东,河北省,地貌


第2章冀东地区的地域环境特征及其对传统民居的影响11经117°31’——119°51′,北纬38°55’——40°37′之间,东西长约180千米,南北宽约150千米,总面积近3万平方千米(图2-1)。冀东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是渤海湾的中心地带,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邻京津,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地,是游牧和农耕,中原与塞北的过渡地带,是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地区。2.1.2地形地貌冀东整体地势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趋向平缓,由燕山南麓山地经滨海平原直至渤海。整体而言,境内可分为低山丘陵和冲积平原两大基本地貌区。细里划分,北部和东北部多山,海拔在300-600米,山间多盆地,较大的如遵化盆地、迁西盆地、抚宁盆地等;中部为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为滨海盐碱地、洼地草泊和滩涂,海拔在20米至15米以下1(图2-2)。图2-2冀东地区的地形地貌(图片来源:笔者改绘自河北省地形图)2.1.3气候水文2.1.3.1气候冀东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图2-3)。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根据河北省气候及生产特点,结合全国性的区划指标,冀东地区可细分为暖温带较湿润区和暖温带亚湿润区,但差别不大。整体而言,冀东地区年平均气温为9—12.5摄氏度,无霜期为170—190d,年降水量为530—770mm,降水集中,易引发暴雨和山洪;1王卫主编.河北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方民居院落的生存现状[J]. 杨延岭,阳永亮,张子一,吴金芮.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5)
[2]京津冀地区传统民居调查与分析[J]. 解丹,舒平,孔江伟.  建筑与文化. 2015(06)
[3]明初唐山移民考略[J]. 任庆海,李权兴,任欣欣.  唐山学院学报. 2011(01)
[4]冀东文化圈的历史特质[J]. 赵朕.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6)
[5]村堡规划的模数制研究[J]. 谭立峰,张玉坤,辛同升.  城市规划. 2009(06)
[6]山海关古城传统民居装饰浅析[J]. 冯柯,黄健,张萍.  建设科技. 2009(05)
[7]民居建筑布局设计研究——以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为例[J]. 李玉元.  科技资讯. 2008(28)
[8]里坊制度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解析——以唐长安为例[J]. 刘继,周波,陈岚.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06)
[9]论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建筑文化的启示[J]. 王湘昀.  南方建筑. 2004(06)
[10]儒家思想与礼制——兼议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思想的礼法结合[J]. 邵方.  中国法学. 2004(06)

博士论文
[1]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 张莎玮.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联研究[D]. 吴艳.清华大学 2012
[3]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 王琳峰.天津大学 2012
[4]河北传统堡寨聚落演进机制研究[D]. 谭立峰.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冀东滨海乡村住居形态研究[D]. 王斐.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清代广府梳式布局村落形态研究[D]. 洪育良.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从化仙娘溪村民居研究[D]. 朱海明.华南理工大学 2018
[4]晋东南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空间形态研究[D]. 吕鑫波.太原理工大学 2018
[5]传统聚落和建筑空间形态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 王卫国.深圳大学 2017
[6]遵化市马兰峪镇清王爷府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孟庆玮.北京建筑大学 2017
[7]基于价值评判下的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 叶昕.华南理工大学 2015
[8]延庆地区传统堡寨型聚落形态及保护策略研究[D]. 孙弘扬.北京建筑大学 2015
[9]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D]. 曲扬洋.河北工程大学 2014
[10]抚宁长城沿线地区传统民居研究及其现代启示[D]. 回大伟.重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4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614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