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肉鸡分割车间微生物菌相分析及鸡腿产品表面减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4:07

  本文关键词:肉鸡分割车间微生物菌相分析及鸡腿产品表面减菌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肉鸡产量与消费量迅猛增长,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鸡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这就要求在屠宰加工过程中严格监控微生物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从而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分割环节是肉鸡分割后产品进入速冻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该环节产品的微生物控制状况,直接影响进入市场产品的品质。因此,本文以四川某肉鸡屠宰分割车间环境和分割后鸡腿产品为研究对象,调查肉鸡分割车间环境污染状况,并对分割过程中的鸡腿产品特定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优势菌群以及菌相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采用复合有机酸处理进行减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肉鸡分割车间环境污染情况参考GB 4789.2-2010、GB 5749-2006、GB/T 17093-1997对肉鸡分割车间的环境进行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在肉鸡分割前、中、后期,空气中细菌总数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45cfu/皿;在分割前、中、后期分割车间的加工用水均符合标准;分割前期的接触面,其中框子的菌落总数最高,高达 5.34 lg(cfu/cm2),成为分割前期分割后产品的最主要污染源;在分割中期,框子与台秤的菌落总数最高,分别为5.58 lg(cfu/cm2)和5.67 lg(cfu/cm2),成为分割后产品的主要污染源;在分割后期,操作台的菌落总数高达5.83 lg(cfu/cm2),成为分割后期分割后产品的主要污染源。2.肉鸡分割后鸡腿产品特定微生物污染情况肉鸡胴体分割过程中不同分割时期鸡腿产品表面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肠球菌、大肠菌群的数量分别在3.85-4.17、3.14-3.87、 2.86-3.68、1.07-1.82lg(cfu/cm2)之间,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在分割后速冻鸡腿产品的检出率分别为46.67%、14.17%。由此可见,该企业肉鸡胴体分割后鸡腿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3.乳酸结合柠檬酸冲淋对鸡腿产品表面减菌的效果通过正交设计实验,采用乳酸结合柠檬酸冲淋分割后的鸡腿产品,结果表明,A1B2C2组(乳酸浓度0.5%(w/v)、柠檬酸浓度1.0%(w/v)、冲淋时间30s)减菌效果最好,减菌量为1.97lg(cfu/cm2),且减菌处理对鸡腿产品表面颜色几乎无影响。4.减菌处理后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特定微生物污染情况减菌前较减菌后样品表面的菌落总数、肠球菌、大肠菌群与假单胞菌数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其中,菌落总数、肠球菌数量、大肠菌群、假单胞菌的数量减少量分别为1.68、1.13、1.31、1.86lg(cfu/cm2)。减菌前后样品表面的菌落总数、肠球菌、大肠菌群与假单胞菌的数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分割后鸡腿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也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至14.17%、3.33%。由此可见,乳酸结合柠檬酸喷淋处理鸡腿产品表面能有效降低其微生物污染。5. PCR-DGGE分析减菌前后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菌相变化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减菌前后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细菌菌相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有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等细菌。经减菌处理后,对应分割时期的DGGE条带明显的减少,甚至部分条带消失,存在的相应条带亮度明显变弱。由此可知,减菌后鸡腿产品表面的细菌种类与数量均有较大程度的减少。6.减菌前后分割后鸡腿产品的理化、感官品质及菌落总数变化贮藏期两个月内,减菌处理前后的分割后鸡腿产品的感官性状和理化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均符合《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对冻禽产品的要求,且减菌后的鸡腿产品的感官品质较减菌前更佳,挥发性盐基氮(TVBN)较减菌前上升更缓慢。贮藏两个月后,减菌前后分割前、中、后期各自样品的菌落总数数量较为接近,分别约为6-7个/cm2、1-2个/cm2。论文研究结果不仅为肉鸡屠宰加工企业延长分割后产品的货贺期和提高其产品安全性提供数据参考,而且也为改进肉鸡分割过程中的生产工艺,加强与完善肉鸡生产链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肉鸡分割车间 细菌污染 PCR-DGGE 菌相分析 冲淋减菌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5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缩略词表9-13
  • 1 前言13-25
  • 1.1 肉鸡屠宰加工产业概况13-15
  • 1.1.1 国外肉鸡产量和消费量概况13-14
  • 1.1.2 国内肉鸡产量和消费量概况14-15
  • 1.2 肉鸡屠宰生产链的工艺流程15-16
  • 1.3 肉鸡屠宰加工厂概况16
  • 1.4 肉鸡屠宰生产链中微生物菌相概述16-21
  • 1.4.1 PCR-DGGE技术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17
  • 1.4.2 国外肉鸡屠宰生产链肉鸡胴体表面微生物菌相概述17-19
  • 1.4.3 国内肉鸡屠宰生产链肉鸡胴体表面微生物菌相概述19-21
  • 1.5 肉鸡屠宰生产链中胴体表面减菌技术的研究进展21-23
  • 1.5.1 国外肉鸡屠宰生产链中胴体表面减菌技术的研究21-22
  • 1.5.2 国内肉鸡屠宰生产链中胴体表面减菌技术的研究22-23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24
  • 1.7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24-25
  • 1.7.1 研究内容24-25
  • 1.7.2 技术路线25
  • 2 材料与方法25-32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25-28
  • 2.1.1 实验材料25-26
  • 2.1.2 培养基26
  • 2.1.3 主要药品试剂26-28
  • 2.1.4 实验仪器及设备28
  • 2.2 实验方法28-32
  • 2.2.1 分割车间环境取样方法28-29
  • 2.2.2 分割后鸡腿产品及速冻产品取样方法29
  • 2.2.3 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和速冻鸡腿产品的微生物指标测定29
  • 2.2.4 乳酸结合柠檬酸冲淋处理对分割线上鸡腿减菌的影响实验29-30
  • 2.2.5 PCR-DGGE分析分割过程中减菌前后鸡腿表面的菌相变化30-31
  • 2.2.6 减菌前后分割后鸡腿产品的理化与感官品质的测定31-32
  • 2.2.7 数据处理32
  • 3 结果与分析32-48
  • 3.1 肉鸡胴体分割车间环境微生物污染状况32-34
  • 3.2 肉鸡胴体分割后鸡腿产品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34-38
  • 3.2.1 肉鸡胴体分割过程中鸡腿产品表面部分微生物的变化情况34-35
  • 3.2.2 肉鸡分割后鸡腿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沙门氏菌检出情况35
  • 3.2.3 乳酸结合柠檬酸冲淋条件处理对鸡腿表面减菌的影响35-38
  • 3.3 减菌前后肉鸡分割后鸡腿产品特定微生物的污染情况38
  • 3.4 减菌后鸡腿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38-39
  • 3.5 PCR-DGGE分析分割过程中减菌前后鸡腿样品表面菌相变化39-44
  • 3.5.1 细菌总DNA提取及PCR扩增39-40
  • 3.5.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40-44
  • 3.6 减菌前后分割后鸡腿产品的感官品质、理化及菌落总数变化44-48
  • 3.6.1 贮藏过程中分割后鸡腿产品感官评价结果44-45
  • 3.6.2 贮藏过程中分割后鸡腿产品理化试验结果45-47
  • 3.6.3 贮藏期始末减菌前后分割后鸡腿产品菌落总数检测结果47-48
  • 4 讨论48-50
  • 5 全文结论与展望50-53
  • 5.1 结论50-52
  • 5.2 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蘅,一苇;喜食鸡者的福音——访北京市肉鸡生产联营公司[J];中国食品;1985年03期

2 周旭峰,陈欣欣,膝旭东;分割鸡下脚料的开发利用[J];食品科学;1993年04期

3 李德忠,姜全胜,陈淑云,马宗英;维生素K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J];肉品卫生;2000年05期

4 赵衍班;饲养肉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J];山东肉类科技;1994年02期

5 宁金明;顺利走出肉鸡生产低谷[J];肉类工业;1997年10期

6 李智信;;十全炸鸡[J];肉类工业;1992年06期

7 陈琼;王济民;;我国肉鸡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年07期

8 赵有经;蓬勃发展的美国肉鸡加工业[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8年04期

9 阚君满,吴显义,杜德伟;肉鸡腹脂过度沉积的预防及脂肪着色原因综术[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10 魏建平,张洪昌;HACCP在出口肉鸡生产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家禽;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云;;对北京地区肉鸡生存环境改善之探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吕东海;王冉;周岩民;唐茂妍;邵春荣;;不同品位沸石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吕东海;周岩民;唐茂妍;王冉;邵春荣;;不同品位沸石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A];现代化畜牧生产环境与环境管理(五)——第八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梁皓仪;曾保忠;冯甫荣;;现代肉鸡生产中的疫病防控新技术[A];全球肉鸡产业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5 肖凡;张德祥;;浅谈我国优质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A];中国家禽业——机遇与挑战——第十三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哲;王兆凤;杨云;王杰;杨在宾;严浩;;多不饱和脂肪酸(紫苏籽提取物)对肉鸡肠道内环境的影响[A];全球肉鸡产业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7 魏建平;唐丽;周旭光;姜海芳;董振杰;朱国锋;林子恩;;霉菌及其毒素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分析报告[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杜继忠;冯定远;左建军;董泽敏;李忠良;;复合酶制剂在广东麻黄肉鸡日粮中应用试验[A];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姜旭令;;谈无药残肉鸡生产技术[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易中华;王晓霞;计成;马秋刚;陈旭东;;降低肉鸡氮磷排放量和粪中有害气体散发量的饲料配制[A];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万健;做大肉鸡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N];安庆日报;2005年

2 钟力;美国的肉鸡产业化[N];山东科技报;2004年

3 通讯员 王贺勋 记者 陈建;新杖子乡大力发展肉鸡产业[N];承德日报;2008年

4 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宋丽萍;辽宁上半年肉鸡产销形势及后期预测[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5 黄恒;泰国肉鸡将减产[N];国际商报;2003年

6 江山;巴西肉鸡挤占日本市场[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7 本报记者 刘旭;肉鸡生产企业:国内市场一样有钱赚[N];国际商报;2009年

8 钟世勋;我国肉鸡生产企业如何做稳国内市场?[N];中国食品报;2010年

9 张建国;忻州市芳香食品肉鸡产业化开发项目[N];忻州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树军 德平 红丽 记者 青龙;承德县肉鸡特色产业项目通过省级鉴定验收[N];承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进宝;茶多酚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唐志刚;载锌沸石在肉鸡中的生物学效应及对肠道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陶秀萍;不同温湿风条件对肉鸡应激敏感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4 郭晓宇;维生素A过量对肉鸡钙、磷沉积及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田亚东;肉鸡能量和氨基酸需要动态模型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高建峰;低氧/低硒对肉鸡肺脏内皮素-1和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7 韩爱云;热应激对肉鸡淋巴细胞钙信号转导的影响及铬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谭建庄;日粮精氨酸对不同疾病模型肉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与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唐雪;脱氢表雄酮对肉鸡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细胞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娟;丙酮酸肌酸对肉鸡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山东省肉鸡中沙门氏菌的定量风险评估[D];山东大学;2015年

2 牛姝力;树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对肉鸡脂类代谢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姜云瑶;树舌发酵浸膏对肉鸡主要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付潘潘;生物质炭对肉鸡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及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刚耀;载锌沸石对肉鸡消化功能、组织金属沉积、肌肉品质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夏小龙;肉鸡分割车间微生物菌相分析及鸡腿产品表面减菌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周忠凯;笼养肉鸡生长过程碳氮平衡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赵子光;饲养方式对肉鸡福利状况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海琴;维生素A、D对肉鸡生长、免疫、钙磷代谢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10 桂芬;喹赛多在肉鸡的田间试[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肉鸡分割车间微生物菌相分析及鸡腿产品表面减菌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61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