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BIT衍生物的合成及海洋防污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7 01:33
  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医疗卫生等行业。本文主要对2-(N-芳基氨甲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类和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取代脂肪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海洋防污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苯并异噻唑啉-3-酮-2-基)-N-杂环取代氨基乙酰胺类化合物。通过藻类抑制实验、藤壶的生物活性实验、浅海挂板实验以及防污剂渗出率实验,研究化合物的结构与防污性能的关系,综合评价其防污性能。 2-(N-芳基氨甲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类化合物对三种藻类的生长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球等鞭金藻及亚心形扁藻的抑制作用最强。藤壶生物活性表明,其半致死(LC50)浓度小于BIT,当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对藤壶幼虫的毒性效果较连接供电子基团好,连接相同基团时常表现的是邻位优于间位优于对位。 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取代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活性最高。藤壶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所有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取代基含碳原子数较少的化合物其对藤壶幼虫的毒性效果较好。90d海洋挂板防污性能良好,测定了其防污剂的渗出率。 设计合成了(苯...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海洋污损生物及其危害
    1.3 海洋防污技术研究进展
        1.3.1 物理防污法
        1.3.2 生物防污法
        1.3.3 化学防污法
    1.4 防污涂料的类型
        1.4.1 基料溶解型防污涂料
        1.4.2 接触型防污涂料
        1.4.3 有机锡防污涂料
        1.4.4 无机防污涂料
        1.4.5 低锡或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
        1.4.6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
    1.5 防污剂的生物活性
        1.5.1 微生物黏膜
        1.5.2 藻类
        1.5.3 藤壶
    1.6 杂环化合物
    1.7 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发展
    1.8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N-芳基氨甲基)苯并异噻唑啉-3-酮类化合物的海洋防污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3 受试化合物
    2.3 实验方法
        2.3.1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2.3.2 藤壶生物活性实验
        2.3.3 浅海挂板实验
        2.3.4 防污涂料渗出率实验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结果与讨论
        2.4.2 藤壶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2.4.3 浅海挂板实验结果与讨论
        2.4.4 渗出率实验结果与讨论
    2.5 小结
3 羟乙基苯并[d]异噻唑-3(2H)-酮取代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的海洋防污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3 受试化合物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结果与讨论
        3.4.2 藤壶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3.4.3 浅海挂板实验结果与讨论
        3.4.4 渗出率实验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4 (苯并异噻唑啉-3-酮-2-基)-N-杂环取代氨基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海洋防污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化合物合成
        4.3.2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4.3.3 藤壶生物活性实验
        4.3.4 浅海挂板实验
        4.3.5 渗出率实验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4.4.2 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结果与讨论
        4.4.3 藤壶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4.4.4 浅海挂板实验结果与讨论
        4.4.5 渗出率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12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912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