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煤基燃料水足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17:09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煤基燃料水足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的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油和柴油等石油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而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石油长期依赖进口,但是却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基燃料是一种以煤炭为原料通过不同工艺生产的液体燃料,可以代替汽油和柴油作为汽车燃料,常见的煤基燃料主要包括:直接液化煤制油、间接液化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但是煤基燃料的生产带来了高水耗以及高污染的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基于“水足迹”的理论,用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对煤炭、火电以及煤基燃料的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火电等二次能源的水足迹要远高于煤炭等一次能源的水足迹;煤基燃料的单位能值蓝水足迹是汽/柴油的2~3倍,意味着生产煤基燃料的生命周期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水;煤基燃料的单位能值灰水足迹是汽/柴油的4~6倍,意味着生产煤基燃料的生命周期中会产生更多的水污染;水足迹中的过程灰水足迹占了重要的比重,生命周期方法分析的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本文还基于区域煤基燃料的规划生产情况对区域的水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长治以及宁夏由于煤基燃料的生产会消耗大量的水、造成水污染,从而对当地的水资源带来较大的冲击。通过优化工艺减少煤基燃料直接水耗以及原料消耗,可以减少煤基燃料蓝水足迹;而通过对煤基燃料生产排放污水中影响因子较大的污染物的处理,可以减少煤基燃料的灰水足迹。在发展煤基燃料产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做好合理的规划。
【关键词】:生命周期分析 蓝水足迹 灰水足迹 煤基燃料 水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51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9-15
  • 1.2 水足迹概念及其研究内容15-18
  • 1.3 车用燃料水足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8-19
  • 1.4 本文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水足迹核算模型的建立20-30
  • 2.1 水足迹核算的基本方法20-26
  • 2.1.1 蓝水足迹的核算方法20-24
  • 2.1.2 灰水足迹的核算方法24-26
  • 2.1.3 绿水足迹的核算方法26
  • 2.2 水足迹核算的几点基本假设26-27
  • 2.3 研究系统边界的建立27-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煤基燃料蓝水足迹核算30-56
  • 3.1 煤炭和电力蓝水足迹核算30-37
  • 3.1.1 煤炭核算的基本数据30-32
  • 3.1.2 电力核算的基本数据32-33
  • 3.1.3 煤炭及火电蓝水足迹核算33-37
  • 3.2 煤基燃料蓝水足迹核算37-52
  • 3.2.1 直接液化煤制油蓝水足迹核算37-40
  • 3.2.2 间接液化煤制油蓝色水足迹核算40-42
  • 3.2.3 煤制甲醇的蓝水足迹核算42-45
  • 3.2.4 煤制二甲醚蓝水足迹核算45-47
  • 3.2.5 汽油和柴油的蓝水足迹计算47-52
  • 3.3 不同煤基燃料及汽/柴油的蓝水足迹比较52-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煤基燃料灰水足迹核算56-69
  • 4.1 煤炭和电力的灰水足迹核算56-60
  • 4.1.1 煤炭灰水足迹核算56-58
  • 4.1.2 电力灰水足迹核算58-60
  • 4.2 煤基燃料灰水足迹核算60-66
  • 4.2.1 直接液化煤制油灰水足迹核算60-61
  • 4.2.2 间接液化煤制油灰水足迹核算61-62
  • 4.2.3 煤制甲醇灰水足迹核算62-63
  • 4.2.4 煤制二甲醚灰水足迹核算63-64
  • 4.2.5 汽/柴油灰水足迹核算64-66
  • 4.3 不同煤基燃料及汽/柴油的灰水足迹比较66-67
  • 4.4 本章小结67-69
  • 第五章 敏感性分析及煤基燃料区域水足迹分析69-79
  • 5.1 水足迹敏感性分析69-74
  • 5.2 煤基燃料区域水足迹分析74-78
  • 5.3 本章小结78-79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79-82
  • 6.1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79-81
  • 6.2 研究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86-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量使用小块焦实现高利用系数低燃料比稳定操作[J];炼铁技术通讯;2001年03期

2 贺友多;姜福岳;;各项因素对炼铁燃料比的综合影响[J];钢铁;1977年04期

3 刘秉铎;大力降低炼铁燃料比[J];冶金能源;1983年06期

4 汪国梁;;论植物质压缩固型燃料在我国的开发利用[J];林产化工通讯;1989年06期

5 王学再;醚基燃料的开发及其应用[J];天然气化工;1994年06期

6 徐矩良;高炉经济燃料比之我见[J];炼铁;1989年03期

7 那树人;;烧结燃料配比的计算[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8 王凤林;;日本千叶厂六号高炉创燃料比418.4公斤的世界新纪录[J];钢铁;1980年04期

9 刊;;日本五大钢铁公司高炉燃料比下降[J];武钢技术;1991年12期

10 ;1989年日本五大钢铁公司高炉燃料比[J];冶金管理;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建明;徐万仁;;宝钢高炉低燃料比生产实践[A];200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4年

2 钱海涛;许勇新;韦明祖;雷发荣;;柳钢2#炉降低燃料比实践[A];2012年全国炼铁原料技术创新与烧结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项钟庸;;以降低燃料比为中心 优化高炉操作和管理[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4年

4 卢建光;刘志朝;董艳忠;;邯钢西区炼铁厂2#高炉低燃料比冶炼实践[A];2010年全国炼铁新技术应用及节能减排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筱留;祁成林;;关于中国高炉炼铁碳消耗和低碳低燃料比目标以及实现低成本炼铁的成本问题的探讨[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4年

6 马金芳;万雷;焦月生;贾国利;;迁钢2号高炉低燃料比生产实践[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7 陈军;曹锋;郭艳永;陈辉;黄俊杰;陈建;甄昆泰;;首钢京唐高炉低燃料比生产实践[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4年

8 赵永平;;邯宝2~#高炉低燃料比操作实践[A];2013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许佳;万雷;;迁钢2号高炉低燃料比的操作技术[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强;王艳新;;邯钢4#高炉降低燃料比生产实践[A];2012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华伟 通讯员 陈立新 杨国新;挥好“指挥棒” 降低燃料比[N];中国冶金报;2013年

2 王维兴;2007年全国炼铁燃料比下降[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3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要在降低燃料比上下功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通讯员 黄丽慧 曹建兰;首钢长钢炼铁厂2009年降本5000万元[N];现代物流报;2010年

5 项钟庸;高炉炼铁降本,重在降燃料比[N];中国冶金报;2014年

6 赵振华;宣钢8号高炉燃料比指标进入国内先进行列[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本报通讯员 王明鉴 梁川;主动求变 难点变亮点[N];中国冶金报;2014年

8 赵振华;宣钢8号高炉改进燃料比 创效150万元[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9 项钟庸 王亮;高炉强化冶炼要重视低燃料比[N];中国冶金报;2011年

10 赵振华;宣钢科技攻关创效显著[N];现代物流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延耀;废食用油的燃料化机理及其燃烧性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加春;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煤基燃料水足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嘉琛;多相燃料分散及瞬态云雾场数值模拟[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煤基燃料水足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407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