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苹果防褐变保鲜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鲜切苹果防褐变保鲜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鲜切果蔬因具有食用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但因切割后易引发-系列生理变化严重影响其货架期,也制约了鲜切果蔬的规模化生产。本试验以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苹果的鲜切特性,确定适宜鲜切的苹果品种,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了不同护色剂对鲜切苹果褐变抑制效果,以及不同包装方式、不同贮藏温度、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鲜切苹果防褐变保鲜综合调控技术。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红富士、乔纳金、黄元帅和青苹果四个品种苹果的鲜切特性,发现贮藏期内,各品种苹果的色泽、硬度均成下降趋势,其中红富士苹果的硬度和色泽下降较为缓慢,贮藏15d时,其L*值和硬度值分别为69.78和8.21kg/cm2;黄元帅和乔纳金的硬度下降较快,而青苹果在贮藏末期褐变较严重。四种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量及PPO活性均成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红富士苹果贮藏期内各生理指标变化程度相对平缓,苹果的品质稳定。红富士苹果经切分后能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适宜做为鲜切苹果材料。(2)单一使用0.7%氯化钠,0.5%氯化钙,1.5%抗坏血酸,1%柠檬酸处理均能较好的保持鲜切苹果的色泽和硬度,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护色工艺,明确最佳复合护色组合为:1.53%抗坏血酸+1.10%柠檬酸+0.51%氯化钙+浸泡时间15.91min;通过正交试验,明确最佳涂膜组合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0.01%那他霉素+0.015%乳酸链球菌素,经护色涂膜的鲜切苹果感官品质良好。(3)不同包装方式下的鲜切苹果贮藏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真空包装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延缓鲜切苹果衰老,保持苹果的感官品质,是最适宜的包装方式。(4)研究不同温度下鲜切苹果贮藏品质,发现-2℃下的鲜切苹果生理代谢紊乱,加速了果实褐变和衰败;O℃为鲜切苹果长期贮藏的最适宜温度,可有效抑制褐变的产生,延缓PPO活性高峰的到来,有利于鲜切苹果各项品质和生理指标的维持。(5)高氧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褐变,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苹果品质,其中100%高氧处理4h的鲜切苹果各项品质保持最好。鲜切苹果经复合护色涂膜,再结合高氧处理4h,真空包装于0℃条件下贮藏,可使鲜切苹果贮藏期达到90d,苹果的品质保持良好。
【关键词】:鲜切苹果 防褐变 保鲜技术 高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5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9
- 1.1 鲜切苹果发展概况9-10
- 1.1.1 我国苹果概况9
- 1.1.2 鲜切苹果发展概况9-10
- 1.2 鲜切苹果工艺技术10-11
- 1.2.1 鲜切苹果工艺流程10
- 1.2.2 原料要求10
- 1.2.3 消毒处理10-11
- 1.2.4 切分修整11
- 1.2.5 护色涂膜11
- 1.2.6 包装处理11
- 1.3 鲜切产品褐变问题11-13
- 1.3.1 果蔬褐变11-12
- 1.3.2 酶促褐变控制因素12-13
- 1.4 控制褐变的措施13-15
- 1.4.1 化学抑制方法13-14
- 1.4.2 物理抑制方法14-15
- 1.4.3 其他处理方法15
- 1.5 高氧处理在鲜切果蔬上的应用15-18
- 1.5.1 高氧处理保鲜机理研究15-16
- 1.5.2 高氧处理在鲜切果蔬上研究状况16-18
-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18-19
- 1.6.1 研究内容18
- 1.6.2 研究意义18-19
- 2 材料与方法19-28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19-21
- 2.1.1 实验材料19
- 2.1.2 实验试剂19-20
- 2.1.3 实验仪器20-21
- 2.2 实验设计21-22
- 2.2.1 不同品种苹果鲜切特性研究21
- 2.2.2 鲜切苹果最佳护色涂膜剂研究21
- 2.2.3 鲜切苹果最佳包装方式研究21-22
- 2.2.4 鲜切苹果最佳贮藏温度研究22
- 2.2.5 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特性研究22
- 2.3 实验方法22-23
- 2.3.1 鲜切苹果工艺流程22
- 2.3.2 工艺技术要点22-23
- 2.4 测定指标方法23-27
- 2.4.1 鲜切苹果品质及生理指标测定23-26
- 2.4.2 鲜切苹果褐变相关酶活性测定26
- 2.4.3 苹果感官评定方法26-27
- 2.4.4 微生物测定方法27
- 2.5 数据处理27-28
- 3 结果与讨论28-61
- 3.1 不同品种苹果鲜切特性研究28-31
- 3.1.1 不同品种鲜切苹果贮藏期间硬度变化28
- 3.1.2 不同品种鲜切苹果贮藏期间色泽变化28-29
- 3.1.3 不同品种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可溶性固溶物变化29-30
- 3.1.4 不同品种鲜切苹果贮藏期间PPO活性变化30
- 3.1.5 不同品种鲜切苹果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变化30-31
- 3.1.6 小结31
- 3.2 鲜切苹果最佳护色涂膜剂研究31-42
- 3.2.1 单一护色剂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影响31-36
- 3.2.2 优化筛选复合护色剂36-40
- 3.2.3 鲜切苹果涂膜剂研究40-42
- 3.2.4 小结42
- 3.3 鲜切苹果最佳包装方式研究42-47
- 3.3.1 鲜切苹果不同包装贮藏下褐变度变化42-43
- 3.3.2 鲜切苹果不同包装贮藏下硬度变化43-44
- 3.3.3 鲜切苹果不同包装贮藏下可滴定酸含量变化44
- 3.3.4 鲜切苹果不同包装贮藏下细胞膜透性变化44-45
- 3.3.5 鲜切苹果不同包装贮藏下总酚含量变化45-46
- 3.3.6 鲜切苹果不同包装贮藏下PPO活性变化46
- 3.3.7 鲜切苹果不同包装贮藏下感官评价46-47
- 3.3.8 小结47
- 3.4 鲜切苹果最佳贮藏温度研究47-51
- 3.4.1 鲜切苹果不同贮藏温度下褐变度变化47-48
- 3.4.2 鲜切苹果不同贮藏温度下硬度变化48
- 3.4.3 鲜切苹果不同贮藏温度下SSC变化48-49
- 3.4.4 鲜切苹果不同贮藏温度下可滴定酸含量变化49-50
- 3.4.5 鲜切苹果不同贮藏温度下丙二醛含量变化50
- 3.4.6 鲜切苹果不同贮藏温度下PPO活性变化50-51
- 3.4.7 小结51
- 3.5 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特性研究51-61
- 3.5.1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度影响51-52
- 3.5.2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影响52-53
- 3.5.3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SSC影响53-54
- 3.5.4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影响54
- 3.5.5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VC含量影响54-55
- 3.5.6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MDA含量影响55-56
- 3.5.7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PPO活性影响56
- 3.5.8 不同高氧处理对鲜切苹果POD活性影响56-57
- 3.5.9 鲜切苹果不同高氧处理下菌落总数变化57-58
- 3.5.10 鲜切苹果不同高氧处理下感官评价58
- 3.5.11 不同高氧条件下鲜切苹果结构形态研究58-60
- 3.5.12 小结60-61
- 4 结论61-62
- 5 展望62-63
- 6 参考文献63-70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0-71
- 8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莉;王庆国;孙凯;;加工过程中减少鲜切果疏微生物危害的方法[J];蔬菜;2007年07期
2 潘永贵;谢江辉;史光燕;;鲜切番木瓜最适加工成熟度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3期
3 王佳;胡文忠;孟宪军;王艳颖;;鲜切南瓜不同部位生理代谢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8期
4 张华;董月强;李星科;司俊玲;;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对鲜切莲藕酶活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3年01期
5 姜爱丽;胡文忠;;果蔬鲜切产品在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6 彭丽桃,任小林,饶景萍;国外洁净鲜切食品的原材料质量控制[J];中国果菜;2001年02期
7 孙书静;鲜切花的冷藏技术[J];北方园艺;2003年02期
8 高翔,陆兆新,张立奎,郁志芳,张卫东;鲜切西洋芹辐照保鲜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07期
9 彭贵霞,郁志芳,夏志华,康若yN;鲜切山药片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2期
10 高翔,陆兆新,张立奎,郁志芳;超声波气泡清洗鲜切西洋芹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选择鲜切花[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2 ;鲜切花的家庭保鲜法[A];河南风景园林——学术论文集(第三期)[C];2005年
3 胡文忠;姜爱丽;何煜波;乌兰其其格;刘程惠;;鲜切香蕉微生物种群的鉴定与安全控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艳颖;景琳琳;胡文忠;;鲜切萝卜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伟勤;王奕文;许玲;;鲜切生菜有害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控制法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姜爱丽;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王艳颖;何煜波;金黎明;;草酸处理对鲜切富士苹果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刘程惠;姜爱丽;何煜波;田密霞;王艳颖;胡文忠;;鲜切冬瓜保鲜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程惠;王艳颖;田密霞;何煜波;姜爱丽;胡文忠;;鲜切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及生理生化的变化[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姗;姜爱丽;胡文忠;王艳颖;刘程惠;;乳酸钙处理对鲜切花椰菜生理生化及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高伟;田宝玲;中奇;;乌鲁木齐鲜切花基地建设及品种选优与栽培技术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黄克家;“岚灵花鸟”开设鲜切花批发市场[N];东方城乡报;2005年
2 黄慧;物流拖了云南鲜切花发展后腿[N];云南科技报;2004年
3 章一灵 本报记者 顾海洋 吴亚鹏;我市鲜切花产业成规模[N];贵阳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顾海洋 吴亚鹏;贵阳鲜切花名扬海外[N];贵阳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吴亚鹏;本地鲜切花出省 政府出一半运费[N];贵阳日报;2007年
6 柏斌;云南前三季鲜切花出口821多万美元[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温燕;牡丹鲜切花芳踪缘何难觅[N];洛阳日报;2007年
8 柏斌;昆明鲜切花产值12亿元[N];云南科技报;2007年
9 记者 李莎 通讯员 蒋继真;我省鲜切花出口形势喜人[N];云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莎 通讯员 王铭;我省鲜切花“香飘”世界[N];云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潘文娟;生菜成熟度识别及采后品质质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罗海波;鲜切茭白品质劣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吴志霜;高压惰性气体处理对鲜切菠萝和苹果冷藏期间货架期延长及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孟祥勇;加压氩气及其联合处理对鲜切青椒和黄瓜保鲜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5 郁志芳;鲜切芦蒿的品质和酶促褐变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学杰;高压对鲜切生菜品质与微生物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王兆升;鲜切生姜褐变机理及保鲜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蒋娟;鲜切莲藕褐变的生理生化机制及蛋白表达差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俊超;三种鲜切蔬菜的气调包装设计[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张智毅;正己醛结合反-2-己烯醛熏蒸鲜切菠萝蜜保鲜技术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3 崔慧玲;鲜切卷心菜货架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的多样性分析及货架期预测[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罗惟;紫外结合乳酸菌处理在鲜切苹果安全控制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吴晓彬;鲜切苹果病理防御反应及其拮抗机理[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6 董雪临;运输振动冲击对三种鲜切蔬菜品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赵越;鲜切油麦菜、白菜脉冲强光与气调包装联合保鲜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坤;鲜切紫薯面条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张小琴;可食性涂膜对鲜切水果品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10 李琪;鲜切苹果防褐变保鲜技术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鲜切苹果防褐变保鲜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47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