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海河是典型的北方缓滞型河流,水流缓慢,经过了沿途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富营养化严重,每年夏季,水华爆发的程度和规模呈上升趋势。本课题研究了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海河水华预警模型构建提供数据支持。(1)经调查,津河和海河柳林断面水体春秋季呈轻度富营养化,夏季呈重度富营养化。海河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出现了从绿藻—蓝藻—硅藻的转变。(2)津河夏季总氮平均浓度为7.404mg/L,春秋季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576mg/L和1.377mg/L,海河柳林断面夏季总氮平均浓度为6.823mg/L,春秋季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043mg/L和1.104mg/L。津河夏季总磷平均浓度为0.780mg/L,春秋季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83mg/L和0.125mg/L,海河柳林断面总磷平均浓度为0.469mg/L,春秋季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282mg/L和0.263mg/L。夏季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春秋季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综合多种水质指标,津河和海河夏季水质差,春秋水质比夏季水质要好。同时,在夏季,河水水质昼夜变化也非常显著。日间,随着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12:00时TN和TP浓度最高,此时,水质最差。(3)浮游植物丰度变化范围为1.76×10~6-2.007×10~9 ind./L,主要优势种为四尾栅藻、铜绿微囊藻和梅尼小环藻。香农-威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总体呈现春秋两季高于夏季的趋势。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是绿藻-蓝藻-硅藻型。(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富营养化水平、城市非点源污染、水体中离子浓度是影响海河浮游植物生长的三类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浮游植物丰度与气温(T)、总氮(TN)、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和氨氮(NH4+-N)相关性较大,且铜绿微囊藻与气温、TN、TP相关性很高,一般在夏季生长繁殖迅速,部分绿藻和硅藻与硝态氮相关性较大。
【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海河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2;Q948.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20
- 1.1 浮游植物研究概况9-11
- 1.1.1 浮游植物概述9
- 1.1.2 浮游植物的主要影响因子9-11
- 1.2 国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现状11-12
- 1.3 浮游植物鉴定及分类方法研究进展12-16
- 1.3.1 形态分类法12-13
- 1.3.2 化学分类法13-15
- 1.3.3 免疫学方法15
- 1.3.4 分子生物学方法15-16
- 1.4 数据分析方法16-18
- 1.4.1 相关性分析16-17
- 1.4.2 主成分分析17-18
- 1.4.3 典范对应分析(CCA)18
- 1.5 研究区域概况及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意义18-20
- 1.5.1 海河干流自然状况18
- 1.5.2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意义18
- 1.5.3 本研究技术路线18-20
- 2 采样点布设和研究方法20-24
- 2.1 样点布设与采集20-21
- 2.1.1 样点布设20
- 2.1.2 采样时间20-21
- 2.2 样品采集21-22
- 2.2.1 浮游植物采集方法21
- 2.2.2 化指标及测定方法21
- 2.2.3 浮游植物鉴定21-22
- 2.3 数据分析方法22-24
- 2.3.1 优势度22
- 2.3.2 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指数22
- 2.3.3 数据处理22-24
- 3 海河干流及津河水质分析24-41
- 3.1 津河水质变化及其相关性24-28
- 3.1.1 津河水质氮磷变化情况24-25
- 3.1.2 津河水质理化指标相关性25-28
- 3.2 海河(柳林)水质变化情况28-35
- 3.2.1 海河(柳林)水质氮磷变化情况28-29
- 3.2.2 夏季某天海河(柳林)水质昼夜变化情况29-35
- 3.2.3 海河(柳林)秋季水质日变化情况35
- 3.3 海河干流8月和9月上、中游水质35-40
- 3.4 小结40-41
- 4 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41-66
- 4.1 海河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变化情况41-46
- 4.1.1 物种组成41-43
- 4.1.2 津河和海河(柳林)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情况43-45
- 4.1.3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空间分布45-46
- 4.2 海河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情况46-55
- 4.2.1 津河和海河(柳林)浮游植物丰度的变化情况46-53
- 4.2.2 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53-55
- 4.3 海河2014年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及其变化情况55-57
- 4.4 海河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评价57-61
- 4.4.1 时间序列采样点生物多样性指数57-59
- 4.4.2 空间序列采样点生物多样性指数59-61
- 4.5 浮游植物多元统计分析61-64
- 4.5.1 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61-63
- 4.5.2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63-64
- 4.6 小结64-66
- 5 结论66-67
- 6 展望67-68
- 7 参考文献68-75
- 8 论文发表情况75-76
- 9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红娟,郭生练,胡传林,刘跃;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海洋与湖沼;2001年03期
2 孙军,刘东艳,杨世民,郭健,钱树本;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2年05期
3 邬红娟;任江红;卢媛媛;;武汉市湖泊浮游植物群落排序及水质生态评价[J];湖泊科学;2007年01期
4 田琪;陈政;;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J];内陆水产;2007年08期
5 张玉宇;吕颂辉;齐雨藻;;2003~2004年大亚湾澳头养殖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6 林峰竹;吴玉霖;于海成;线薇微;;2004年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8年04期
7 李扬;吕颂辉;江天久;李欢;萧云朴;尤胜炮;;2006年春夏期间浙江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9年01期
8 宋淑华;王朝晖;付永虎;谷阳光;;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9 刘冬燕;林文鹏;赵敏;;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10 钱奎梅;王丽萍;陈宇炜;;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有机碳生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湖泊科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邦钦;;中国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杨柳;刘正文;陈非洲;;不同生物修复措施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涛;刘胜;黄良民;练健生;严岩;王友绍;;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吴琼;钦娜;吴波;李晓波;王全喜;;上海市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钟超;黄邦钦;;2010年春季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黄邦钦;;南海中尺度物理过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朱为菊;李晓波;周晓梅;王站付;陶晶晶;王全喜;;上海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岑竞仪;吕颂辉;;海口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何学佳;高亚辉;彭兴跃;;应用光合色素标记物研究2001年2月-6月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欧林坚;林丽贞;王丹;杨听林;黄邦钦;;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磷酸盐胁迫与限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静;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藻鉴定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肖利娟;华南地区两座大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与演替机制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3 金海燕;近百年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游江涛;热带亚热带典型水库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颗粒物脂肪酸组成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赵秀侠;太湖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李秋华;大镜山水库水质改善生态工程效果及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D];暨南大学;2008年
7 孙育平;营养盐加富、滤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力文;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芳仪;华阳河湖群和升金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李沂幰;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粒径谱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5 薛迪;南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D];山东大学;2016年
6 刘一澎;湘江长株潭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张珊;2014年春季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月洋;基于水色遥感研究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梦达;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10 徐季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48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