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载荷下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循环载荷下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形状记忆合金 试验研究 尺寸效应 时效性 本构模型
【摘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独特的伪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其中该材料的伪弹性使其具有优越的自复位和高耗能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耗能和复位元件应用在土木工程的结构振动控制中。在结构振动控制中,形状记忆合金元件承受着持续动载荷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应变速率和应力历史对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形状记忆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如下试验研究。研究了循环训练次数和加载速率对形状记忆合金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在不同加载速率下循环训练多次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循环训练次数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关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随后进一步考察了加载速率对稳定后形状记忆合金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材进行多组不同速率下的一次加载卸载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之后进行了多组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在不同应变幅值下的一次加载卸载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应变幅值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为了考察训练后Ni-Ti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质的稳定性,对经过循环训练后的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了时效性分析,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丝循环训练后其相关力学性能与时间的关系。试验研究了试件直径对形状记忆合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直径下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一次加载卸载试验研究,揭示了尺寸效应与应变速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上述加载速率对稳定后材力学性能影响的相关试验数据,考虑应力-应变曲线随加载速率增大呈现出硬化现象,在Graesser本构模型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并将试验数据代入改进后的模型,拟合出其理论下应力-应变曲线并与试验中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验证了改进后的Graesser本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这一现象,并由此考虑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应力增量与应变率的关系方程。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 试验研究 尺寸效应 时效性 本构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39.6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2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形状记忆合金简介和特点11-15
- 1.2.1 形状记忆合金简介11
- 1.2.2 形状记忆效应11-13
- 1.2.3 超弹性(相变伪弹性)效应13-14
- 1.2.4 高阻尼特性14-15
- 1.3 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现状15-16
- 1.4 形状记忆合金本构关系的研究现状16-17
- 1.5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17-19
- 1.5.1 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17-18
- 1.5.2 形状记忆合金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18-19
- 1.6 本文的内容19-22
- 2 应变速率影响下形状记忆合金丝循环训练试验研究22-54
- 2.1 引言22
- 2.2 试验过程22-25
- 2.2.1 试验设的设备和材料22-23
- 2.2.2 试验方案23-25
- 2.3 力学参数说明25-26
- 2.4 试验结果讨论与分析26-52
- 2.4.1 变形速率对 SMA 加卸循环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影响26-33
- 2.4.2 变形速率对稳定后SMA力学性质的影响33-38
- 2.4.3 循环训练时的变形速率对稳定后SMA力学性质的影响38-41
- 2.4.4 应变幅值对SMA力学性质的影响41-46
- 2.4.5 循环训练后材料的时效性46-52
- 2.5 本章小结52-54
- 3 形状记忆合金尺度效应的试验研究54-68
- 3.1 引言54
- 3.2 试验方案54
- 3.3 试件直径对 SMA 训练过程中和稳定后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54-63
- 3.4 应变速率对不同直径SMA稳定后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63-66
- 3.5 本章小结66-68
- 4 不同应变速率下考虑材料硬化现象的本构模型68-78
- 4.1 引言68
- 4.2 线性本构模型与改进的Graesser本构模型68-71
- 4.2.1 线性本构模型68-69
- 4.2.2 改进后的Graesser本构模型69-71
- 4.3 两种模型下理论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的比较分析71-72
- 4.4 不同应变量下应力增量与应变率的关系方程72-75
- 4.5 应力增量下优化的GRAESSER本构模型数值模拟75-77
- 4.6 本章小结77-78
- 5 结论与展望78-80
- 5.1 结论78-79
- 5.2 不足与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6
- 作者简历86-88
- 学位论文数据集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文;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6期
2 唐卫胜;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及应用[J];钛工业进展;2000年06期
3 高英俊,陈华宁;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广西物理;2001年01期
4 国文;铜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改性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5 刘建辉,李宁,文玉华;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J];机械;2001年03期
6 朱明;神奇的形状记忆合金[J];企业技术开发;2001年10期
7 孙世清,郭志猛,殷声;TiNi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多孔体[J];材料导报;2001年02期
8 朱明;神奇的形状记忆合金[J];科技信息;2001年06期
9 周海锋;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应用[J];机电设备;2002年05期
10 白玉俊,陈蕴博,徐庆莘;医用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萍;兑关锁;;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变体重定向的细观力学模型[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周星;樊荣;张文娟;朱明;梁建辉;毛协民;;人工食管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细胞毒性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冯燕忠;孙丽;张雯;;形状记忆合金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探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春雨;涂福泉;许仁波;;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董治中;王德法;刘文西;陈金铭;高银露;;微量硼对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影响[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秦添艳;;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谢诗芳;刘锦文;;添加元素对Cu-11.46Al-2.86Ni形状记忆合金韧性的响影[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8 赵连城;蔡伟;;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戴自怡;刘晓霞;;形状记忆合金纺织品及其开发[A];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于东;张博明;梁军;武湛君;戴福洪;;形状记忆合金混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与实验分析[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有观;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发展动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换位思考别有一番洞天[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华凌;金属家族里的“变形金刚”[N];科技日报;2012年
4 记者 李鹏;4D打印:开启材料的自我组装时代[N];北京科技报;2014年
5 褚幼义;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新贵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6 李况;新型建筑电子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仲欣;新材料让建筑更“聪明”[N];中华建筑报;2003年
8 敖宏;记忆合金研发 北京走在前列[N];北京日报;2000年
9 中国科学技术馆 李春才 ;会记忆的金属材料[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彭新建;日开发出超强磁性制品形状记忆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记立;柱状晶组织Cu_(71)Al_(18)Mn_(11)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及制备加工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翔;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特性的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永军;含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玉龙;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界面力学特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陈斌;镍钛铌形状记忆合金宏细观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鲁军;磁控形状记忆合金电磁—机械可逆转换及应用基础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明高;TiNi形状记忆合金与不锈钢的连接[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博;形状记忆合金的本构模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竺致文;用形状记忆合金对转子系统进行主动控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朱胜利;多孔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宾;形状记忆合金振动系统分析与计算[D];天津大学;2009年
2 孟兆华;形状记忆合金复合薄板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裴丽丽;生物医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袁亭亭;基于SMA的混凝土柱智能预应力加固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杨宽;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传感器设计与信号处理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6 渠桂丽;Fe-Ni-Co基多晶形状记忆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毛伟科;新型防屈曲支撑耗能减震研究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姚康;Fe-Mn-Ga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李宝龙;POM/TPU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10 宾帅;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性能试验与力学模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83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58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