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挤压苦荞茶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27 03:20

  本文关键词:挤压苦荞茶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苦荞麦 挤压技术 响应面法 秀丽隐杆线虫


【摘要】:苦荞麦是自然界中极其珍贵的食药两用的五谷杂粮,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有多种药理功能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癌防癌等。目前国内外关于苦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其生物活性物质方面,对其功能性评价也都是以老鼠为动物模型。本研究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生产苦荞茶,优化其生产工艺参数;在确定好生产工艺后,优化苦荞茶成品的冲泡参数;而后对贮藏期间苦荞茶中各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做分析测定;最后以秀丽隐杆线虫为动物模型对苦荞茶的保健功能进行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确定好混合物料中原材料及其比例后,选取模头温度、水分、螺杆转速三个因素,以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压苦荞茶的生产工艺。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为模头温度79℃,螺杆转速150r/min,水分24%。在此条件下生产的挤压苦荞茶产品的综合评分预测值为7.47,在验证实验中所得实际值为7.39,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良好。并且在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苦荞茶冲泡稳定性好,茶汤清澈。2、研究了苦荞茶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冲泡次数对苦荞茶中总黄酮、蛋白质溶出量、抗氧化能力和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了以总黄酮溶出量和茶水浸出物含量作为响应面实验的响应值。得到苦荞茶最佳的冲泡参数为冲泡温91℃、冲泡时间27min、冲泡次数1。在此条件下冲泡苦荞茶后总黄酮溶出量和茶水浸出物含量的预测值为2.48%、1.65g/1000ml,在验证实验中所得实际值为2.37%、1.57g/1000ml,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良好。3、用不同的贮藏方式和包装方式研究苦荞茶在贮藏期间各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在贮藏期间内有上升趋势,抗氧化能力和粗蛋白含量在贮藏期间下降显著,茶水浸出物含量在贮藏期间下降极显著,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贮藏期间开始下降显著而后趋于平衡状态。真空包装置于4℃冰箱内冷藏的样品保鲜效果最佳,铁盒装置于室温保藏的样品保鲜效果最差。4、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研究苦荞茶对秀丽线虫生理指标(寿命、产卵和运动机能)和生化指标(自由基含量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理水平上秀丽线虫的寿命、产卵数、头部摆动和身体弯曲均随着苦荞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在生化实验的设计上再把苦荞茶的浓度增加了,即200mg/L、400mg/L、600mg/L、 800mg/L、1000mg/L,实验结果表明,自由基含量和细胞凋亡随苦荞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在600mg/L时降至最低点,而后缓慢上升进而趋于平稳状态。
【关键词】:苦荞麦 挤压技术 响应面法 秀丽隐杆线虫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7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 苦荞的概述11-14
  • 1.1 苦荞的营养价值11-12
  • 1.2 苦荞麦的药理作用12-14
  • 2 挤压技术的简介14-15
  • 2.1 挤压技术的特点14-15
  • 2.2 双螺杆挤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5
  • 3 秀丽隐杆线虫的简介15-18
  • 3.1 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理特征16-17
  • 3.2 秀丽隐杆线虫的生命周期17-18
  • 3.3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动物模型的优势18
  • 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8-20
  • 4.1 研究内容18-19
  • 4.2 研究意义19-20
  • 第二章 双螺杆挤压苦荞茶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20-32
  • 1 材料与方法20-23
  • 1.1 材料与试剂20
  • 1.2 试验设备20-21
  • 1.3 研究方法21-23
  • 2 结果与讨论23-30
  • 2.1 混合物料中原材料的确定结果23-25
  •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25-26
  • 2.3 挤压苦荞茶的响应面试验结果26-30
  • 3 小结30-32
  • 第三章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茶冲泡参数的研究32-45
  • 1 材料与方法32-34
  • 1.1 材料与试剂32
  • 1.2 试验设备32-33
  • 1.3 研究方法33-34
  • 2 结果与分析34-43
  •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34-37
  • 2.2 响应面分析试验37-43
  • 2.3 最佳冲泡参数和回归模型的验证43
  • 3 讨论43
  • 4 小节43-45
  • 第四章 苦荞茶贮藏稳定性的研究45-52
  • 1 材料与方法45-48
  • 1.1 材料与试剂45
  • 1.2 试验设备45-46
  • 1.3 研究方法46-48
  • 2 结果与分析48-51
  • 2.1 贮藏期间各营养素的损变化情况48-51
  • 3 讨论51
  • 4 小节51-52
  • 第五章 苦荞茶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52-65
  • 1 材料与方法52-57
  • 1.1 材料与试剂52
  • 1.2 试验设备52-53
  • 1.3 研究方法53-54
  • 1.4 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54-57
  • 2 结果与分析57-63
  • 2.1 苦荞茶对秀丽线虫寿命的的影响57-58
  • 2.2 苦荞茶对秀丽线虫生殖能力的影响58-59
  • 2.3 苦荞茶对秀丽线虫运动机能的影响59-61
  • 2.4 苦荞茶对秀丽线虫自由基含量的影响61-62
  • 2.5 苦荞茶对秀丽线虫细胞凋亡的影响62-63
  • 3 讨论63-64
  • 3.1 苦荞茶对秀丽线虫生理指标影响的讨论63-64
  • 3.2 苦荞茶对秀丽线虫生化指标影响的讨论64
  • 4 小结64-65
  • 第六章 本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65-67
  • 1 主要结论65-66
  • 1.1 最优挤压工艺参数的确定65
  • 1.2 最佳冲泡参数的确定65
  • 1.3 最佳贮藏和包装方式的确定65
  • 1.4 苦荞茶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65-66
  • 2 创新点与展望66-67
  • 2.1 本文主要创新点66
  • 2.2 研究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 作者简历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晓yN;王大勇;李爱民;于红霞;刘晓华;;农药废水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效应及其主要有毒组分[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7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爱芳;庞林海;李孝军;侯玉慧;高翔;;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egans)培养特性研究(初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春阳;牛钟相;Joshua Gong;;秀丽隐杆线虫益生菌实验动物研究模型的建立[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庞林海;杜爱芳;侯玉慧;高翔;周前进;孔德翔;赵现锋;;绿色荧光蛋白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顺昌;裴蓓;郭肖颖;许安;吴李君;;基于模式动物线虫毒理学研究体系[A];第七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四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李清源;李镝锐;汪明;;秀丽隐杆线虫实验室培养方法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爱芳;庞林海;周前进;侯玉慧;高翔;;秀丽隐杆线虫肌动蛋白启动子Act-1的克隆和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振东;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评价真菌毒素毒性毒理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2 王春阳;秀丽隐杆线虫益生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凯;秀丽隐杆线虫Ⅱ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在中药复方筛选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翔;利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评估原油毒性效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杨栋;邻苯二甲酸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雌性生殖毒性[D];东南大学;2015年

4 付喜梅;3-溴丙酮酸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和代谢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张阳;声波对秀丽隐杆线虫转向行为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年

6 赵琳;挤压苦荞茶生产工艺的优化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邓娴;顺铂和5-Fu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余杏;溴氰菊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9 杨瑞秋;秀丽隐杆线虫中daf-9/daf-12对转录因子HLH-30的调控[D];云南大学;2016年

10 宋彩花;秀丽隐杆线虫亲本年龄影响后代寿命机制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44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744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b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