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耐镉细菌对萎蒿修复镉污染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内生耐镉细菌对萎蒿修复镉污染的影响研究
【摘要】:蒌蒿作为对镉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的植物,由于其体内镉富集浓度、根茎转移系数均较高,其对修复洞庭湖区域被镉污染的土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蒌蒿根部内生耐镉细菌对镉有较高的耐受性,并通过分泌生长素等物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本研究从多种内生菌中筛选出一株内生耐镉菌株作为研究对象菌株,定殖于洞庭湖优势植物萎蒿(Artemisia seleniumgensis),通过测定不同浓度镉处理下植株生长、生理参数、镉富集量、根茎转移系数及对蒌蒿的抗氧化效果等指标,以研究内生耐镉细菌对萎蒿修复镉污染的强化作用,并且证明建立植物-内生菌联合修复体系对强化植物修复的可行性。主要结果如下:1、成功从镉富集植物蒌蒿中分离得了十株内生菌,并通过重金属抗性筛选等多种指标筛选出具有优良抗性的植物内生菌C2。通过对目标菌株C2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序列分析等指标分析,鉴定其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2、内生耐镉菌株C2对蒌蒿的生长特性有重要影响,对蒌蒿吸附镉能力及转运能力的影响不大。在菌株C2的作用下,蒌蒿在镉污染环境中不仅能够正常生长,其根生长的长度一定程度上对于优势植物蒌蒿富集镉的能力也起着促进作用。虽然内生菌的接种没有极明显改变蒌蒿对镉的吸附能力和转运能力,但却提高了萎蒿的生物量,从而提高了植株单株对镉的提取量。3、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在菌株C2的作用下,土壤类型由真菌占多数型型变为细菌占多数型,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的含量也有所提高。本研究从萎蒿植物体内成功筛选和鉴定出内生耐镉细菌C2,并通过研究其对蒌蒿修复镉污染的影响,掌握了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修复镉污染有强化效果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建立植物-内生菌联合修复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蒌蒿 内生细菌 重金属镉 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72;X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8
- 1 镉污染治理研究进展9-11
- 1.1 镉污染来源及危害9-10
- 1.2 镉污染治理控制方法10-11
- 2 镉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11-16
- 2.1 植物修复修复镉污染的研究11-13
- 2.2 微生物修复及内生耐镉细菌的研究13-15
- 2.3 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作用的研究15-16
- 3 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内生耐镉细菌的分离与筛选18-30
- 1 材料与方法18-25
- 1.1 材料来源18-19
- 1.2 试剂和仪器19
- 1.3 内生菌分离培养基19-20
- 1.4 实验方法20-25
- 2 结果与分析25-28
- 2.1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25
- 2.2 Cd~(2+)抗性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25
- 2.3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25-26
- 2.4 内生耐镉细菌分泌AA26-27
- 2.5 内生耐镉细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27
- 2.6 菌株C2的分子生物学鉴定27-28
- 3 讨论28-30
- 第三章 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提取修复镉污染效果的影响30-37
- 1 材料与方法31-33
- 1.1 材料及培养基31
- 1.2 实验方法31-33
- 2 结果与分析33-35
- 2.1 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生长特性的影响33-34
- 2.2 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吸附镉能力的影响34-35
- 3 讨论35-37
- 第四章 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37-43
- 1 材料与方法37-39
- 1.1 材料来源37-38
- 1.2 实验方法38-39
- 2 结果与分析39-41
- 2.1 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及数量的影响39-40
- 2.2 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40-41
- 2.3 内生耐镉细菌对蒌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的影响41
- 3 讨论41-43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43-44
- 1 主要结论43
- 2 创新点43-44
- 参考文献44-53
- 致谢53-54
- 附录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书法;张双燕;;镉污染土壤的化学稳定剂修复进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孙刚;金研铭;徐惠风;马科;冯延涛;李宁;;镉污染地区修复性植物与群落设计[J];北方园艺;2012年22期
3 黄益宗,朱永官;森林生态系统镉污染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4 张绵,王艳,张学勇,董厚德;镉污染农田生态整治与优良草坪草利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刘杨;张薇;吉普辉;杨晓霞;曹秀凤;宋玉芳;;沈阳张士灌区六种蔬菜的镉污染[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6 杜瑞英;聂呈荣;林初夏;刘勇;;镉污染土壤对潜在能源植物生长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6年04期
7 徐丹;陈怡;王小晶;樊驰;王丽;何慧明;王正银;;钾肥对镉污染土壤白菜生长和镉含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2年02期
8 周雨薇;;不同磷浓度对不同基因型水稻在低镉环境下产量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9 丁文川;朱庆祥;曾晓岚;吴丹;田秀美;;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改良铅和镉污染土壤的研究[J];科技导报;2011年14期
10 谭长银;余霞;邓楚雄;杨燕;黄道友;宓彦彦;孙花;;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修复植物的能源利用潜力[J];经济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瑞英;聂呈荣;林初夏;;镉污染土壤对潜在能源植物生长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2 杨智宽;刘良栋;张琳;;含硫壳聚糖衍生物诱导玉米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智宽;张琳;李健;刘良栋;;壳聚糖衍生物诱导植物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发欣;高怀友;;镉的食物链迁移及其污染防治对策研究[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于玲玲;苏德纯;江荣风;;不同镉污染土壤上作物根系残茬中镉的生物有效性[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孙约兵;徐应明;王林;梁学峰;史新;;污灌区镉污染土壤钝化修复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陈学军;申哲民;句炳新;雷阳明;王文华;;模拟镉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朱雅兰;周国胜;罗承辉;姚瑞珍;;草木灰污泥联合施用对镉污染土壤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华义;日本发现一种可净化被镉污染土壤的植物[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高博;更需关注被镉污染的土壤和水[N];科技日报;2013年
3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朱毅;从镉污染大米说开去[N];健康报;2011年
4 记者 林小春;生活在水稻种植地的农民健康风险更大[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吴桂霞;镉“潜伏”[N];广东科技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周飞飞;地质专家揭秘“镉米杀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爱民;耐镉细菌筛选与吸附镉机理研究及其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立群;镉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剂及其机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玉帆;豆磺隆与镉污染土壤的酶特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杨晟;制酒废弃物淋洗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星驰;柠檬酸废水强化电动力法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李鸣;非镉米型镉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D];遵义医学院;2014年
5 朱德强;含方解石物质修复镉污染土壤及机理初探[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崔莉;基于竞争吸附的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7 胥正钢;内生耐镉细菌对萎蒿修复镉污染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赵廷;丛枝菌根真菌—水稻共生体系对低镉污染胁迫的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朋超;施用不同无机肥对镉污染农田土壤钝化修复效应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陈怡;钾肥对铅、镉污染土壤白菜的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2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74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