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鱼精蛋白是一种聚阳离子肽,主要存在于各类动物成熟的精巢组织中。鱼精蛋白分子量很小,富含丰富的碱性氨基酸,主要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目前对鱼精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对鱼精蛋白絮凝活性的研究还没有报道。本文分别从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中提取出鱼精蛋白,并对两种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进行对比,同时研究鱼精蛋白对微藻和微生物细胞的絮凝作用,探求鱼精蛋白抑菌活性与絮凝活性的相关性。1.首先对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鲑鱼精巢和鲤鱼精巢中均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此外还含有灰分和少量脂肪,由此可见两种鱼精巢均是高蛋白质高核酸低脂肪的产品。然后采取0.14mol/L的NaCl提取,7.5%的硫酸酸解抽提,95%的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鱼精蛋白,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两种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鲑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要明显高于鲤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且鲑鱼鱼精蛋白的抗菌谱更广。从两种鱼精巢的氨基酸组分分析可以看出,鲑鱼精巢分别富含7.62%的精氨酸和3.76%的赖氨酸,鲤鱼精巢分别富含6.08%的精氨酸和4.45%的赖氨酸。2.将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用来絮凝微藻和微生物细胞,结果表明鲑鱼鱼精蛋白对盐藻的絮凝作用最好,20μg/mL的鱼精蛋白对盐藻的絮凝率可以达到85.51%。鲤鱼鱼精蛋白对扁藻的絮凝效果较好,20μg/mL的鱼精蛋白对扁藻的絮凝率可以达到85.00%。将鲑鱼鱼精蛋白絮凝后的盐藻沉淀细胞和上清液分离,并对残留在上清液中的盐藻细胞进行循环再培养和再絮凝(三次),再次絮凝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絮凝效果,观察显微镜下的盐藻沉淀细胞,沉淀细胞可以保持较好的活性和游动状态,同时盐藻沉淀细胞也可以继续培养。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后的再培养和再絮凝情况与盐藻相似。温度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没有影响;但在温度大于100℃的情况下,鲤鱼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减弱。蛋白酶处理使两种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均丧失。3.采用抑菌效果较好的鲑鱼鱼精蛋白进行性质研究,研究表明鱼精蛋白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要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pH大于6.0时,鱼精蛋白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因此鱼精蛋白适用于碱性食品中,而不适用于酸性食品中。温度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因此鱼精蛋白可以用于巴氏杀菌和高压灭菌的食品中,大大弥补了食品防腐剂应用中的缺陷。鱼精蛋白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完全丧失。4.采用CM Sepharose Fast Flow P日离子交换层析对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分别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精氨酸特征性反应--坂口反应以及SDS沉淀反应对鱼精蛋白进行鉴定,鲑鱼鱼精蛋白经过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活性峰,鲤鱼鱼精蛋白经过纯化得到一个活性峰。氨基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Ⅲ和PEAK Ⅳ分别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PEAK Ⅳ富含73.46%的精氨酸,PEAK Ⅲ富含37.36%的赖氨酸;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富含39.24%的赖氨酸。对纯化后的鱼精蛋白进行絮凝和抑菌实验,鲑鱼鱼精蛋白的PEAK Ⅲ和PEAK Ⅳ都具有抑菌活性,PEAK Ⅳ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而PEAK Ⅲ的抑菌活性有所减弱。层析后的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Ⅳ对盐藻具有很好的絮凝活性,PEAK Ⅲ则没有絮凝活性。而鲤鱼鱼精蛋白的PEAK Ⅲ的抑菌活性有所增强,然而对扁藻则没有絮凝活性。鱼精蛋白具有絮凝活性和抑菌活性,为今后絮凝剂和防腐剂的应用领域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同时为作为聚阳离子的多肽或蛋白质的应用提供一些思考。鱼精蛋白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氨基酸组成对絮凝和抑菌活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鱼精蛋白 分离纯化 絮凝活性 抑菌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5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0 前言15-27
- 0.1 鱼精蛋白15-20
- 0.1.1 鱼精蛋白理化性质15
- 0.1.2 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研究15-16
- 0.1.3 鱼精蛋白的分离提取与纯化16-18
- 0.1.4 鱼精蛋白的应用18-19
- 0.1.4.1 鱼精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18
- 0.1.4.2 鱼精蛋白在医药中的应用18-19
- 0.1.5 鱼精蛋白抑菌机理研究19-20
- 0.2 微藻采收的方式及絮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25
- 0.2.1 微藻采收的方式20-24
- 0.2.1.1 絮凝法20-22
- 0.2.1.2 离心分离法22
- 0.2.1.3 过滤法22-23
- 0.2.1.4 预氧化法23-24
- 0.2.1.5 气浮法24
- 0.2.2 絮凝技术在微藻采收中的研究与应用24-25
- 0.3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25-27
- 0.3.1 立题依据25
- 0.3.2 研究内容25-27
- 1 鱼精巢的成分测定及鱼精蛋白的提取27-36
- 1.1 引言27
- 1.2 材料和仪器27-29
- 1.2.1 实验原料27
- 1.2.2 实验试剂27
- 1.2.3 实验仪器27-28
- 1.2.4 实验菌株28
- 1.2.5 培养基配方28-29
- 1.3 实验方法29-30
- 1.3.1 原料选择与处理29
- 1.3.2 原料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29
- 1.3.3 鱼精蛋白提取工艺29
- 1.3.4 抑菌活性测定29-30
- 1.4 结果与分析30-35
- 1.4.1 鲑鱼和鲤鱼精巢组织的基本成分测定30
- 1.4.2 鱼精蛋白的提取得率30-31
- 1.4.3 鲑鱼和鲤鱼精巢组织中氨基酸组分测定31-33
- 1.4.4 提取的鲑鱼鱼精蛋白和鲤鱼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比较33-35
- 1.5 本章小结35-36
- 2 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研究36-60
- 2.1 引言36-37
- 2.2 材料与仪器37-38
- 2.2.1 主要试剂37
- 2.2.2 实验仪器37
- 2.2.3 实验菌株37
- 2.2.4 微藻培养基37-38
- 2.3 实验方法38-39
- 2.3.1 鱼精蛋白对盐藻、扁藻和小球藻的絮凝38
- 2.3.2 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的絮凝38
- 2.3.3 微藻絮凝后的上清液循环(3次)再培养和再絮凝38-39
- 2.3.4 温度对鱼精蛋白絮凝盐藻和扁藻的影响39
- 2.3.5 蛋白酶处理对鱼精蛋白絮凝活性的影响39
- 2.4 结果与分析39-58
- 2.4.1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39-49
- 2.4.1.1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活性研究39-40
- 2.4.1.2 鲑鱼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絮凝活性的研究40-41
- 2.4.1.3 六种絮凝剂对盐藻的絮凝效果图41-43
- 2.4.1.4 盐藻絮凝后上清液的再培养、再絮凝以及沉淀藻体的培养43-47
- 2.4.1.5 处理温度对鲑鱼鱼精蛋白絮凝盐藻的影响47-48
- 2.4.1.6 蛋白酶处理对鲑鱼鱼精蛋白絮凝盐藻的影响48-49
- 2.4.2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49-57
- 2.4.2.1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活性研究49
- 2.4.2.2 鲤鱼鱼精蛋白对微生物细胞絮凝活性的研究49-50
- 2.4.2.3 六种絮凝剂对扁藻的絮凝效果图50-53
- 2.4.2.4 扁藻絮凝后上清液的再培养、再絮凝以及沉淀藻体的培养53-56
- 2.4.2.5 处理温度对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的影响56
- 2.4.2.6 蛋白酶处理对鲤鱼鱼精蛋白絮凝扁藻的影响56-57
- 2.4.3 不同絮凝剂对微藻絮凝分析57-58
- 2.4.4 两种鱼精蛋白的絮凝活性的比较58
- 2.5 本章小结58-60
- 3 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条件研究60-67
- 3.1 引言60
- 3.2 材料与仪器60-61
- 3.2.0 实验原料60
- 3.2.1 主要试剂60-61
- 3.2.2 主要仪器61
- 3.2.3 实验菌株61
- 3.2.4 培养基配方61
- 3.3 实验方法61-63
- 3.3.1 抑菌方法61
- 3.3.1.1 试管法61
- 3.3.1.2 滤纸片扩散法61
- 3.3.2 鱼精蛋白的最小抑菌浓度61-62
- 3.3.3 pH值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62
- 3.3.4 温度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62
- 3.3.5 蛋白酶对鲑鱼鱼精蛋白抑菌活性的影响62-63
- 3.4 结果与分析63-66
- 3.4.1 鲑鱼鱼精蛋白最小抑菌浓度63-64
- 3.4.2 pH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64
- 3.4.3 温度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64-65
- 3.4.4 蛋白酶对鱼精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65-66
- 3.5 本章小结66-67
- 4 鱼精蛋白的纯化与组份测试67-79
- 4.1 引言67
- 4.2 材料与仪器67-68
- 4.2.1 实验原料67
- 4.2.2 主要试剂67-68
- 4.2.3 实验仪器68
- 4.2.4 实验菌株68
- 4.2.5 培养基配方68
- 4.3 实验方法68-70
- 4.3.1 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68-69
- 4.3.2 鱼精蛋白的鉴定69-70
- 4.3.2.1 坂口反应69
- 4.3.2.2 实验方法69-70
- 4.3.3 提纯后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70
- 4.3.4 鱼精蛋白分离纯化后絮凝活性70
- 4.3.5 提纯后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测定70
- 4.4 结果与分析70-78
- 4.4.1 鲑鱼鱼精蛋白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70-71
- 4.4.2 鲑鱼鱼精蛋白CM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71
- 4.4.3 分离纯化后的鱼精蛋白的抑菌活性测定71-74
- 4.4.3.1 鲑鱼鱼精蛋白(PEAKⅢ和PEAKⅣ)的抑菌活性测定71-73
- 4.4.3.2 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的抑菌活性测定73-74
- 4.4.4 层析后鱼精蛋白对微藻的絮凝74-75
- 4.4.4.1 鲑鱼鱼精蛋白(PEAK Ⅲ和PEAK Ⅳ)对盐藻的絮凝74
- 4.4.4.2 鲤鱼鱼精蛋白PEAK Ⅲ对扁藻的絮凝74-75
- 4.4.5 分离纯化后的鱼精蛋白的氨基酸组分分析75-78
- 4.5 本章小结78-79
- 参考文献79-88
- 结语与展望88-89
- 论文创新点89-90
- 致谢90-91
- 个人简历91-92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璐;刘淑集;吴成业;;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水产;2011年02期
2 ;鱼精蛋白生产工艺革新[J];医药工业;1973年06期
3 黄荣敏;鱼精蛋白的抗菌性与食品保存[J];食品科学;1989年09期
4 杜荣茂,詹太华;鱼精蛋白抗菌特性及毒性[J];食品工业;2003年03期
5 周玲,汪学荣,彭顺清,吴峰;鱼精蛋白的抑菌作用及其应用[J];肉类工业;2004年01期
6 李亚红;王思海;俞丽虹;周琳;;救命“鱼精蛋白”为何短缺[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10期
7 赵利,谢俊杰,黄美芳,熊瑜,佘世望;鱼精蛋白的提取及抑菌作用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8 谢小保;王春华;曾海燕;欧阳友生;陈仪本;;鲤鱼鱼精蛋白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J];生物加工过程;2006年03期
9 纵伟;刘艳芳;;鱼精蛋白的特性及开发利用[J];北京水产;2007年05期
10 谢俊杰,赵利,熊瑜,佘世望,范青生;鲢鱼鱼精蛋白的提取[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佳丽;杜磊;刘进;;个体化使用鱼精蛋白减少体外循环后出血量[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谢小保;王春华;曾海燕;欧阳友生;陈仪本;;鱼精蛋白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余波澜;刘丹;袁静茹;刘敏;孙筱放;;吸烟影响精子组蛋白到鱼精蛋白的转换[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4 刘美春;曹建萍;余翠莲;余桂媛;万蓉;王燕;;不同病种心脏手术时肝素、鱼精蛋白的应用探讨[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宗贵;尹晓清;伍硕元;陈志锦;;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严重过敏致心脏停搏一例成功治验[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杨在亮;;双功能肽-鱼精蛋白-寡核苷酸复合物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肖嘉;李胜云;;鱼精蛋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诊断治疗[A];2008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龙倩;吴琼琼;张友玉;姚守拙;;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简单灵敏的检测鱼精蛋白和肝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9 张铭;陶国才;吴艳;王秀琼;曾子洋;杨明友;黄凤莲;;用血栓弹力图监测调节体外循环后鱼精蛋白的剂量[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金海蓉;胡晋红;;鱼精蛋白凝聚法测定白藜芦醇脂质体的包封率[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沈玮 王卓铭;鱼精蛋白断货起底:定价机制倒逼廉价药“消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沈玮 王卓铭;鱼精蛋白断货起底: 定价机制倒逼廉价药“消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3 记者 刘正午;鱼精蛋白紧缺背后[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刘国信;鱼精蛋白的抗菌和保鲜作用[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韩馨仪;低价薄利鱼精蛋白断货引发廉价药尴尬[N];中国财经报;2011年
6 邓海建;“鱼精蛋白”是低价药命运的寓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7 本报记者 唐婷 贾婧;利润微薄让廉价老药渐行渐远[N];科技日报;2011年
8 吴睿鸫;鱼精蛋白稀缺不能怪药企[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9 记者 俞丽虹 周琳;沪全力生产,缓解“鱼精蛋白”紧张[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车辉;“救命药荒”的台前幕后[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妮;鱼精蛋白的制备、纯化及其絮凝和抑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娄凡丽;鱼精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刘琳;鱼精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彦博;不同途径泵输鱼精蛋白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5 尹超;低分子量鱼精蛋白的制备与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石燕红;癌钙调蛋白/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蛋白的基因构建与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胡晓璐;柔鱼鱼精蛋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8 万娜;鱼精蛋白对细菌及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初步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玲;静脉预注H_1受体阻滞剂苯海拉明对减轻鱼精蛋白心血管副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杜荣茂;鱼精蛋白(Protamine)抗菌特性及其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09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90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