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RFIP1基因干扰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下肢骨折患者,如血栓脱落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晚期常遗留静脉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命安全。新近有研究表明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互作用蛋白1(LRRFIP1)可能与血栓的形成有重要联系。LRRFIP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通过与血小板细胞膜上表达的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血小板细胞骨架的结构进而发生改变,影响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并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我们拟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LRRFIP1基因,并建立动物模型,观察LRRFIP1基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LRRFIP1基因沉默对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为最终应用于在体基因治疗深静脉血栓提供相关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LRRFIP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设计并合成LRRFIP1基因靶向的双链DNA:根据GenBank报道的小鼠LRRFIP1基因序列,通过将Ambion公司的设计软件与RNA干扰序列的设计原则相结合,设计出3对针对LRRFIP1基因sh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质粒,转染293T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沉默效率,使用沉默效率最高的质粒构建LRRFIP1基因RNAi的慢病毒载体。2、小鼠骨髓细胞原代分离与培养将1周龄的新生小鼠消毒后处死,分离骨髓细胞,接种于无菌培养瓶,置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选取生长良好的第三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3、小鼠骨髓细胞慢病毒感染在24孔培养板接种若干孔,将35X104个目的细胞接种至每个孔内,50%左右细胞的贴壁率应在铺板时达到,每孔培养基体积为100μl;70%左右的细胞贴壁率应在进行病毒感染时达到。感染96小时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估计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的效率。4、动物分组与给药将健康成年雄性ICR小鼠(20±2g)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control);2)假手术组(sham):不给药;3)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组(LMWH):术前通过尾静脉注射LMWH一次(2000U·kg-1),术后每日注射一次LMWH (2000U·kg-1·d-1);4)模型组(model):术前、术后每日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5) LRRFIP1shRNA治疗组(shRNA):术前注射LRRFIP1shRNA慢病毒感染的小鼠BMCs (1×107cells/mouse);6)阴性shRNA治疗组(Negative shRNA):术前注射LRRFIP1阴性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的小鼠BMCs (1×107cells/mouse);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作小鼠深静脉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3、7天每组处死6只小鼠。称量血栓重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栓中LRRFIP1蛋白的表达。5、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means±S.D。采用SPSS17.0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Fisher LSD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成功构建了携LRRFIP1shRNA的慢病毒载体,LRRFIP1shRNA转染后LRRFIP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2. LRRFIP1shRNA显著抑制血栓中LRRFIP1蛋白表达。在模型组中,在术后第1、3、7天血栓中LRRFIP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所观察的3个时间点上,使用LRRFIP1shRNA处理可以进一步抑制LRRFIP1在血栓中的表达,提示LRRFIP1shRNA慢病毒在体内可以有效抑制LRRFIP1的表达。但低分子肝素和阴性shRNA对LRRFIP1表达无影响。3. LRRFIP1shRNA显著抑制小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LRRFIP1shRNA抑制体内血栓形成明显的。在术后第7天,模型组小鼠血栓重量为8.63±0.40mg,在LRRFIP1shRNA治疗组,血栓重量降低到2.15±0.57mg (P<0.01)。血栓形成抑制率为75.10%。而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阴性shRNA治疗组,血栓重量分别为2.20±0.33mg和6.47±0.66mg,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74.50%and25.02%。4. LRRFIP1shRNA能够降低小鼠血清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浆P-选择素水平明显增加(P<0.01)。LRRFIP1shRNA治疗显着降低血浆P-选择素水平(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模型组也明显升高(P<0.01),而LRRFIP1shRNA治疗可显著地抑制D-二聚体水平的上调(P<0.01)。然而,低分子肝素和阴性shRNA对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不大。结论:1.成功构建了LRRFIP1shRNA表达质粒及慢病毒载体;2. LRRFIP1shRNA在体内、外均能够抑制LRRFIP1mRNA和蛋白表达;3. LRRFIP1基因干扰能抑制小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 LRRFIP1shRNA抑制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其降低血浆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有关。
第一章 前 言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骨科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下肢骨折患者。血栓好发于下肢深静脉,以髂静脉、股静脉多见。如血栓脱落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晚期常遗留静脉炎综合征,包括遗留肿胀、淤积性皮炎、迁延不愈的小腿溃疡等等,病情严重者具有截肢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命安全。但骨科临床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正规预防后:如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措施后仍有约 20%的下肢骨折与大关节置换患者存在 DVT,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新近有研究表明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相互作用蛋白 1(LRRFIP1)可能与血栓的形成有重要联系。研究者通过一项对 500 名受试者的研究分析发现,LRRFIP1 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通过与血小板细胞膜上表达的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血小板细胞骨架的结构进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并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我们通过 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 Lrrfip1 基因,并建立动物模型,观察 Lrrfip1 基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 Lrrfip1 基因沉默对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为最终应用于在体基因治疗深静脉血栓提供相关实验依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骨创伤患者越来越多,以及随着骨科大手术的广泛开展,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报道也日益增多。静脉血栓栓塞症包 括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 和 肺 栓 塞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这是 VTE 在肢体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骨科临床中 DVT 发生率较高,是临床上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外研究表明,在 THR 病人中 DVT 的发生率为 42~57%,PTE 的发生率为 0.9~28%,致死性 PTE 的发生率为 0.1~2%;在 TKR 病人中 DVT 的发生率为 41~85%,PTE 的发生率为 1.5~10%,致命性 PTE 的发生率为 0.1~1.7%;在 HFS 病人中 DVT 的发生率为46~60%,PTE 的发生率为 3~11%,致命性 PTE 的发生率为 0.3~7.5%;一项亚洲国家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 43.2%。国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 20.6~47.1%。
1884 年,Virchow 等人提出引起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的增加。其中血小板的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小板产生于来自于骨髓中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后,它的细胞膜表面会有血多凹陷形成,互相临近的凹陷的细胞膜在凹陷部位的深部相互发生融合,紧接着巨核细胞的一部分胞质会与巨核细胞母体分离开来,最终这些成分将从巨核细胞上脱离,通过血窦进入机体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维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是其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当血管破损时,损伤部位激活因素刺激血小板,使得血小板聚集在血管破损部位,成为富含血小板的凝块,接着血小板又会形成凝血酶,这些凝血酶将会刺激周围血浆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其演变为纤维蛋白,这些相互交织的纤维蛋白会包裹血小板凝块,继而这些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缠结在一起最终成为血凝块,即形成血栓。另一方面血小板表面的突起会伸出进入纤维蛋白网内,血小板肌动蛋白和收缩后的肌球蛋白会使已经形成的血凝块收缩,形成更为坚实的血栓,更有效地起到止血作用。血小板被激活后还能释放血栓素 A2、致密颗粒和 α 颗粒、ADP、5-羟色胺、血小板第 4 因子、β 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细胞生长因子、血液凝血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等,以上这些活性物质会通过激活相邻的血小板、促血管收缩、促纤维蛋白形成等多种形式加强止血效果。有学者认为,凝血因子 V 的变异可能与 DVT 的发生有关。凝血因子 V 是一种糖蛋白,在机体凝血过程中处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交叉点,凝血因子V能够加速和促进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生成凝血酶,若凝血因子V发生基因突变后,则称为因子 V Leiden,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就是凝血因子 V 发生基因突变。有研究通过对国外 2063 位手术或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测凝血因子 V后发现,30%的病人发生变异而成为因子 V Leiden。
第二章 LRRFIP1 基因 RNA 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 转染效率的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1.1 实验菌株
◆ Escherichia coli DH5α
2.1.1.2 表达质粒 GFP 蛋白表达载体 pGCL-GFP
2.1.2 主要酶类与分子量标准
◆ Taq DNA polymerase(TaKaRa)
◆ Pfu DNA polymerase(TaKaRa)
◆ T4 DNA Ligase(Roche)
◆ 限制性内切酶 Hpa I、Xho I(TaKaRa)
◆ 1kb DNA Ladder(MBI Fermentas)
◆ DNA Ladder,Mix(MBI Fermentas)
◆ 100bp O’ Gene Ruler(MBI Fermentas)
◆ DL2000 DNA Marker(TaKaRa)
◆ 蛋白质中范围分子量预染 Marker(Thermo Scientific)
◆ 蛋白质宽范围分子量预染 Marker(Thermo Scientific)
2.1.3 主要抗体与试剂盒
◆ 兔抗鼠 LRRFIP1 多克隆抗体(Sigma-Aldrich)
◆ HRP 标记山羊抗兔 IgG 抗体(上海联科生物公司)
◆ 小量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QIGEN)
◆ 大量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QIGEN)
◆ 小量胶回收试剂盒(QIGEN)
◆ PCR 试剂盒(Toyobo)
2.1.4 试验所需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2.1.4.1 培养基及其所需试剂
◆ LB 液体培养基:准确称重 10g 胰化蛋白胨(tryptone, Oxoid),5g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Oxoid),950ml ddH2O 中加入 10g 氯化钠,充分摇动使之完全、充分溶解,使用 1mol/L NaOH 调节溶液 pH 值至 7.0,定容至 1000ml,在 1.034×105Pa 高压蒸汽灭菌备用,灭菌时间为 20min(使用前通过加入 100mg/ml 氨苄青霉素调节终浓度为100μg/ml)。
◆ 2% LB 固体培养基:准确称取 2g 的琼脂粉加入至 100ml LB 液体培养基中,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间为 20min。自高压灭菌器中取出灭菌后的培养基,轻轻旋动培养基,使琼脂均匀地溶解至整个培养基溶液中,静置后使得培养基的温度降至50℃左右后,通过加入 100mg/ml 氨苄青霉素至固体培养基中,调节其终浓度为100μg/ml,然后从保存烧瓶中直接倾倒出培养基,进而铺制平板。
◆ 100mg/ml 氨苄青霉素溶液:5ml ddH2O 中加入氨苄青霉素 500mg,使用 0.22μm孔径滤膜过滤,达到除菌目的,然后进行分装置于-20℃条件保存。 2.1.4.2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试剂
◆ 50×TAE 电泳缓冲液:准确称重 Tris 碱 242 g,冰乙酸 57.1 ml,所需 0.5 mol/L EDTA(pH8.0) 100 ml,加入 ddH2O 将其定容至 1000 ml,保存条件为避光,使用时需按 1∶50 浓度进行稀释。
2.2 实验方法
2.2.1 LRRFIP1 基因 RNAi 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2.2.1.1 设计并合成 LRRFIP1 基因靶向的双链 DNA:根据 GenBank 报道的小鼠LRRFIP1 基因序列,通过采用 Ambion 公司的设计软件与 RNA 干扰序列的设计原则相结合,设计出 3 对针对 LRRFIP1 基因 shRNA 的寡核苷酸序列,分别构建质粒,转染 293T 细胞;
2.2.1.1.1 LRRFIP1 shRNA 表达质粒的构建 Hpa I 和 Xho I 酶切 pGCL-GFP 载体以使其线性化; 酶切产物的回收,使用小量胶回收试剂盒,将 pGCL-GFP 载体酶切产物回收纯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水平电泳后,割下约 200mg 左右的包含目的条带的低熔点琼脂糖块,置于 1.5ml离心管中。
(2)加入 600 微升 S1 液,置于 55℃水浴中 10 分钟,每 2 分钟颠倒混匀一次,完全溶化琼脂糖块。
(3)将完全溶化后的凝胶溶液移至入吸附柱内,12000rpm 离心,离心时间为 1 分钟,将收集管里面的液体倒掉,再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4)将 500?l W1 液(已加无水乙醇)加入吸附柱中,12000rpm 离心,离心时间为 15秒,然后将收集管中的液体倒掉,将吸附柱置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5)在吸附柱中加入 500?l W1 液(已加无水乙醇),静置 1 分钟后,12000rpm,离心15s。将收集管里面的液体倒掉,再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6)12000rpm,离心时间为 1 分钟。
(7)将吸附柱放入一个干净的 1.5ml 的离心管中,将 30?l 的 T1 液加入吸附膜中央,静置 1 分钟后,12000rpm 离心,离心时间 1 分钟,洗脱液-20℃条件下进行贮存。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经退火形成的双链 DNA,在与双酶切后的 pGCL-GFP载体相互连接结合,连接反应体系:其中包括酶切回收的载体脱氧核糖核酸(100 ng/μL)1μL,退火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100 ng/μL)1μL, 10×T4 噬菌体脱氧核糖核酸连接酶缓冲液 1μL,T4 噬菌体脱氧核糖核酸连接酶 1μL, ddH2O 6μL,于 4℃条件下 12 小时连接反应制备克隆连接液,准备转化; 37℃条件下振摇 16 小时转化到 DH5α。
第三章 小鼠骨髓细胞慢病毒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建立.........27
3.1 试验材料 ................27
3.2 试验方法 ............27
3.3 试验结果 ..............29
3.4 小 结 ..................34
3.5 讨 论 ................34
第四章 LRRFIP1 基因干扰对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37
4.1 实验材料 ............37
4.2 实验方法 ...................37
4.3 实验结果 ..................42
4.4 小 结 ................45
4.5 讨 论 ....................45
全文总结.................50
第四章 LRRFIP1 基因干扰对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1 周龄的小鼠 134 只(由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4.1.2 实验器材 ? 高速冷冻离心机
细胞培养箱(艾普瑞)
超净工作台(苏州三兴净化)
普通显微镜(尼康)
37℃水浴锅 ? 荧光倒置显微镜(尼康)。
4.1.3 主要试剂
PBS 溶液(粉末,溶液配制好后需要在高压灭菌锅内灭菌)
DMEM/F12 培养基(购至 GIBCO)
胎牛血清(购至 Hyclone)
双抗(青霉素、链霉素)
胰酶(北京赛驰生物,使用时浓度为 0.25%,含 0.02%EDTA,制备时即取 250mg胰酶和 20mgEDTA 溶于 100mLPBS 溶液,并在无菌操作台上用一次性过滤器过滤)
BIZOL 保存液(碧云天)
红细胞裂解液(碧云天)
慢病毒 GPH-Lrrfip-sh1(滴度 1×109TU/ml,100 μl)
慢病毒阴性对照(滴度 2×109 TU/ml,250 μl)
4.2 实验方法
.2.1 小鼠骨髓细胞原代分离与培养
4.2.1.1 将 1 周龄的新生小鼠 8 只装在 250mL 烧杯中带入细胞培养室内,先用酒精棉球擦洗乳鼠,用大镊子夹其颈部致死,然后把整个动物浸入盛有 75%乙醇的烧杯中数秒钟消毒,取出用大头针固定在泡沫板上。先用碘酒擦洗胸腹部,再用酒精擦洗,用灭菌消毒后的镊子和剪刀分离出小鼠股骨和胫骨,剔除骨头表面肌肉,PBS 溶液冲洗两遍。8 只乳鼠均按以上操作。
4.2.1.2 用无菌消毒的剪刀从中折断骨头,用 1ml 无菌注射器吸取 PBS 溶液冲洗骨髓细胞多次,再用针头吹打,最后用吸管吸入离心管内,1000r/min 离心 5min,弃上清。
全文总结
1. 成功构建的 LRRFIP1 shRNA 在体外能够抑制 LRRFIP1 mRNA 和蛋白表达;
2. LRRFIP1 shRNA 慢病毒在体内能抑制 LRRFIP1 蛋白表达;
3. LRRFIP1 基因干扰能抑制小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 LRRFIP1 shRNA 抑制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其降低血浆 p-选择素和 d-二聚体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 [1] 林崇明,刘卓,王建雄,董辉详,黄长明. 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现状及进展[J]. 临床军医杂志. 2011(06)
- [2] 练琼芳. 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6)
- [3] 朱刃,魏社军,吴思旺,龚海英,陈贤中. 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06)
- [4] 杨松运,何兴川,李健. 血浆P-选择素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 山东医药. 2010(19)
- [5] 张惠明,张力,赵育强,周晓丽,莫海婷. 益气活血法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09(05)
- [6] 邱冠军,王春.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J]. 医学综述. 2009(05)
- [7] 陈以宽,朱仕钦,罗文军,孙建明,沈庆明.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02)
- [8] 杨林,祁光裕,李艳姿,禄韶英. C-反应蛋白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炎症反应的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7(05)
- [9] 张春强,黄河,赵学凌,何飞,殷亮,赵智,唐锡章,周兆文,李世和. 两种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01)
- [10] 高辉,许延路,徐从高.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与深静脉血栓形成[J]. 血栓与止血学. 2006(06)
本文编号:9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