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槽道内真空沸腾电铸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槽道内真空沸腾电铸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真空沸腾 微槽道 电铸 气泡 生长模型 极间电阻 形貌质量 微硬度
【摘要】:前期大量关于电解液真空沸腾电沉积实验研究表明:宏观条件下,在真空沸腾气泡的作用下,该工艺可以在不加添加剂时,高速高效的获得表面质量以及微观织构良好的镀层。那么这一良好的工艺效果能否在微观条件下实现呢?为此我们对微圆孔和微槽孔条件下的真空沸腾电沉积过程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微圆孔和微槽孔中气泡动力学行为特性以及流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时,在微电铸中,孔和槽道是两种最常遇到的电铸环境,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在微槽道环境下,真空沸腾电铸工艺又会对气泡动力学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种影响能否像宏观条件下一样获得良好的工艺效果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也为了工艺实验的连续性、完整性,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75152)——“真空微细电铸制造技术电极过程液相传质机理研究”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2HASTIT012)——“真空沸腾条件下电镀制造印制电路板铜微细结构”的资助下,以微槽道内真空沸腾电铸实验研究为主题,重点围绕工艺条件对微槽道内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及气泡行为与电铸工艺效果之间的关联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搭建的微槽道真空沸腾电铸实验平台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气泡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槽道真空沸腾电铸过程中真空沸腾气泡基本上遵循“成核(优先在槽边角处)→微槽内生长(在受限微槽道中变形,形成气体环)→气液界面冒出槽口→槽口处气泡不断生长→微槽道内气体环萎缩→槽口气泡跃离(跃离过程中气泡开始萎缩)→继续萎缩→破灭”的典型演化过程;然而在某些条件下,气泡还会表现出一些非典型演化过程,如反复涨缩、聚合、边界接触却不聚合、堵塞槽道、生长过程中分裂等;微槽道内真空沸腾气泡在有无电沉积发生时其演化过程基本相同,但其沸腾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微槽道真空电铸工艺条件的改变并不会改变沸腾气泡的演化过程,只是会对气泡的动力学特性,如生长速度、脱离直径、脱离频率等产生影响;与微孔条件下真空沸腾电沉积相比,除深宽比外,工艺条件变化对沸腾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基本相似。(2)在微槽道环境中,真空沸腾气泡无量纲生长曲线在无量纲生长时间t10.24时为线性关系,在t10.24时为指数关系,且气泡无量纲生长二曲线模型中系kl、Kp和n的取值基本不受工艺条件变化的影响。本研究真空沸腾气泡无量纲生长二曲线模型为:|R+=2.486t+ t+0.24 |R+=t+0.32 t+0.24与实验数据对比显示,该模型预测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间的误差不超过±15%。(3)研究分析了微槽道内真空沸腾电铸气泡引起的极间电阻变化。结果表明:减小真空度、增大阴极温度均会导致微槽道极间电阻阻值增大;增大电流密度,极间电阻却减小;而增大槽深宽比,极间电阻则先增后减,但波动幅度明显增强;相比与宏观环境,微槽道环境下,沸腾气泡引起的传质增强效应要弱一些。(4)真空沸腾电铸件性能分析。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铸层表面质量和微观硬度。结果表明,真空沸腾电沉积工艺可以极大的减少铸层的针孔缺陷;电铸层针孔缺陷多集中在电铸件上部;该工艺在高深宽比、甚至超高深宽比电铸中有很好的潜力。
【关键词】:真空沸腾 微槽道 电铸 气泡 生长模型 极间电阻 形貌质量 微硬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153.4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30
- 1.1 电铸技术及研究现状12-14
- 1.2 电解液真空沸腾电铸技术14-18
- 1.3 气泡动力学特性及其研究现状18-27
- 1.3.1 气泡生长过程研究19-23
- 1.3.2 气泡脱离过程研究23-27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27-30
- 1.4.1 研究内容27-28
- 1.4.2 创新点28-30
- 2 微槽道真空电铸沸腾气泡特性研究30-72
- 2.1 实验平台及条件30-34
- 2.1.1 微槽道真空沸腾电铸实验平台31-33
- 2.1.2 电铸镍溶液选择33-34
- 2.1.3 实验操作步骤34
- 2.2 气泡生长过程研究34-43
- 2.2.1 气泡生长机理35-36
- 2.2.2 气泡典型演化过程36-38
- 2.2.3 气泡非典型演化过程38-43
- 2.3 气泡脱离过程研究43-57
- 2.3.1 气泡脱离机理43-45
- 2.3.2 工艺条件对气泡脱离直径的影响45-53
- 2.3.3 工艺条件对气泡脱离频率的影响53-57
- 2.4 气泡无量纲生长模型57-64
- 2.4.1 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对比59-63
- 2.4.2 气泡无量纲生长模型的可靠性分析63-64
- 2.5 真空沸腾沸腾气泡对极间电阻的影响64-70
- 2.6 本章小结70-72
- 3 微槽道真空沸腾电铸镍微结构件性能研究72-80
- 3.1 实验方法72
- 3.2 形貌特征72-77
- 3.2.1 电流密度对形貌特征的影响72-74
- 3.2.2 深宽比对形貌特征的影响74-77
- 3.3 显微硬度77-79
- 3.3.1 电流密度对显微硬度的影响77-78
- 3.3.2 深宽比对显微硬度的影响78-79
- 3.3.3 电铸件自下而上显微硬度变化79
- 3.4 本章小结79-80
- 4 结论与展望80-82
- 4.1 结论80-81
- 4.2 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90
- 作者简历90-92
- 学位论文数据集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于新海;涂善东;王正东;马玉录;戚蕴石;;甲醇重整微槽道反应器的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陈永平;朱旺法;张程宾;施明恒;;燕尾形轴向微槽道热管的传热特性(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0年02期
3 王二利;罗小平;;矩形微槽道内磁纳米流体传热的流阻特性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2013年01期
4 蒋利民,李建宇,罗剑;微槽电刷镀[J];材料保护;1996年03期
5 罗小平;陈海洋;;矩形微槽道内对流换热的试验研究[J];石油机械;2009年11期
6 郭磊;刁彦华;赵耀华;刘岩;汪顺;;电场强化微槽道结构毛细芯蒸发器的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4年S1期
7 朱恂,辛明道,廖强;气体在任意截面形状微尺度槽道中的滑移流动[J];化工学报;2003年07期
8 刘勇;尹自强;李圣怡;关朝亮;;微槽结构单点金刚石飞切加工的切削力建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樊菁;蒋建政;;变截面微槽道气体流动中的三维效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王利民;葛蔚;陈飞国;;拟颗粒模型模拟气体微槽道流动[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继军;廖文裕;佘汉佃;刘睿;张政;;并联矩形微槽道在高热流密度下的静态不稳定现象[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魏琪;;基于熵产最小的微槽冷却热沉优化设计[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席有民;余建祖;高红霞;谢永奇;谢汉兴;;变加速度环境下高热流芯片微槽热沉传热特性[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博文;姚朝晖;;基于LBGK方法的微槽道流动特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学功;高性能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李艳;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传热传质机理及在海洋平台海水淡化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聂雪磊;微槽群结构热沉内流动和复合相变传热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涛;微槽道内真空沸腾电铸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润兴;金刚石飞切硅片微槽表面创成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胜华;壁面粗糙度和加工缺陷对微槽道流动的影响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4 唐吉仁;不等宽微槽道平板热管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寿学;矩形微槽道内纳米流体流动阻力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孔锐;多孔复合结构强化沸腾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林波;用于微纳卫星高热流密度器件的微槽热沉性能分析与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碧堤;R-134a在水平放置的微槽道内流动的阻力特性及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9 朱圆斌;连续挤压成形厚壁“Ω”形微槽道铝热管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唐杨;微槽道中磁流体的CHF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6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98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