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羧酸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吡啶羧酸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孔配位聚合物 金属有机骨架 吡啶羧酸 气体吸附 选择性分离
【摘要】:多孔配位聚合物是通过金属离子或簇与桥连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和多孔性能的晶态化合物。由于其结构多样且可调控修饰和广泛的应用,使其迅速发展为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偶然发现,到对它们的合成化学与构筑规律不断深入探讨和总结提炼,再到目前正在努力的合理设计与定向构筑。而结合结构-性能关系建立与结构和功能基元的确立,以功能为导向的多孔配位聚合物设计合成更将是未来的一大挑战。本文主要针对低对称的联苯吡啶羧酸多孔配位聚合物的构筑,探讨毗啶基团在这类材料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对性质的影响,探究适合的合成策略,协调其中吡啶基团和羧基在结构中的作用,发挥两者的优点于一个结构中,制备出性能优于单羧酸或吡啶配体所合成的多孔材料,探究如何利用低对称性有机配体构筑高对称性骨架。基于以上想法,合成和表征了系列由吡啶羧酸配体或氮唑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的多孔配位聚合物。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多孔配位聚合物的概念、发展历程、合成策略及性能应用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引入吡啶羧酸配体配合物的构筑,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进展。第二章介绍了基于氮唑羧酸混合配体构筑策略合成的四例具有氨基官能团修饰的微孔配位聚合物。其中两例为同构化合物且表现了6-连接自穿插拓扑,同时具有很好的水稳定性和高的C02选择性吸附性能。另外,利用位置异构的联苯二羧酸配体合成了另两例同分异构的灵活微孔化合物,展示了配体中取代基的位置对最终结构特点和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同分异构体化合物之间性能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例子。第三章介绍了利用低对称吡啶二羧酸,在桥连吡啶配体的辅助下合成了四例微孔配位聚合物。通过调节桥连吡啶配体的相对长度,其中两例化合物表现出孔尺寸、孔洞率和孔体积的可控调节,再保持拓扑类型不变的情况下,对气体的吸附量大大的增加。另外,通过改变反应溶剂,得到两例同分异构化合物,更为特殊的是两个结构中所有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位模式几乎一样,空间的不同生长导致其分别为二重和四重穿插。对这两例化合物性能探究发现,其一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而另一个结构稳定性较差,其吸附性能差别也很大,展示了同分异构体之间结构与性能的依赖关系。对该章中化合物系统吸附测试发现,该系列小孔化合物均表现出优良的C02吸附能力,且具有很高的C02/N2选择性分离比。第四章介绍了两例新颖的三维微孔配合物,对N2,H2和CO2具有较高的气体吸附能力。特别是,骨架表现出不寻常的多步吸附及脱附滞后现象,展示了有趣的动态行为和呼吸效应。而且,常温下具有出色的CO2吸附选择性和低的吸附焓。另一方面,得到了非常少见的同构结构中轮桨Zn2单元热稳定性高于Cu2单元的例子。第五章介绍了四例不寻常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结构中包含有新颖的纳米笼。其中Eu-化合物显示了对Cu2+离子的高选择性荧光传感性基于配体上吡啶N原子与Cu2+离子的弱连接作用,同时展示了高的C02选择性吸附。最后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N.肯尼;游安基;;配位聚合物[J];化学通报;1961年07期
2 张琳萍,侯红卫,樊耀亭,程凤宏;配位聚合物[J];无机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3 高锋,唐洁渊,林晓红;褐藻酸镨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稀土;2000年04期
4 高锋,唐洁渊,林晓红;聚丙烯酰胺镨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鸿云,雷静,吴庆安,张郁松,陈佩琨,程文强,张晓霞;设计和组装一组新型配位聚合物[J];化学世界;2001年03期
6 朱龙观;;三维大孔道配位聚合物创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年05期
7 张峻,张旭东,肖博,刘亚茹;两个新的镍和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8 黄美荣,李新贵,华轶敏,张炜;液晶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通报;2004年01期
9 孙长艳,郑向军,金林培;微孔镧系配位聚合物[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胜利,吴杰颖,马文,田玉鹏;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明;张杰鹏;;柔性微孔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尧宇;杨国平;;穿插和缠绕的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可控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亚男;杨国平;庞凌燕;王尧宇;;新颖三维穿插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刘波;黄文欢;刘芮廷;王尧宇;;新颖的三维微孔及穿插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赵婷婷;屈学俭;景学敏;霍启升;刘云凌;;柱支撑作用三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王磊;梁志强;王艳艳;杨玮婷;;基于五核钴(Ⅱ)簇的新颖三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鲁统部;;孔状配位聚合物[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爽;郑冰;张丽荣;李光华;霍启升;刘云凌;;镉与咪唑羧酸及其衍生物构筑的三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勤鹤;曾永飞;宋伟朝;卜显和;;具有八核钴簇的新型三维钴(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小明;;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设计、结构与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钊良 记者 吴鹤年;我国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研究进入国际前沿[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名莉;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修饰及催化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孙延春;芳香多羧酸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刘波;吡啶羧酸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张丽娜;基于二元芳香羧酸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杨小乐;基于羧酸或吡啶羧酸类配体的过渡/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庞凌燕;含刚性三苯基四羧酸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其作为荧光探针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7 吴威平;氮杂环羧酸配体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与性质表征[D];西北大学;2015年
8 孟高祥;基于四氮唑配体的d~(10)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婉云;基于刚/柔性的两极多齿配体的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骆昱晖;新型晶态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荣;萘二酸、吡嗪与过渡金属锰、铜、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杨晓刚;硫代联吡啶和V型四酸构筑的系列配位聚合物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3 刘子生;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常思远;基于多羧酸配体与多氮杂环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王瑞莹;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国楠;基于V型芳香羧酸配体和氮杂环羧酸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肖书林;新型含氮/氧多齿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8 姚慧萌;由羧酸类配体和稀土、过渡金属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周云志;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郝苗;基于刚性羧酸配体的d~(10)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46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4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