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水汽输送对我国降水变异及大气污染条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5 16:18

  本文关键词:水汽输送对我国降水变异及大气污染条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水汽输送 降水变异 干湿转型 ElNino 大气污染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汽输送对我国降水变异和大气污染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我国水汽输送的气候、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其次重点研究了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对降水的影响,以及ElNino年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水汽输送和湿度条件对中国中东部霾天气形成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四季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产生影响。春季,中国南方地区水汽输送和降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均出现年代际减弱的特征;夏季和秋季水汽输送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年代际减弱的特征,同时,中国东部降水也出现了由"北涝南旱"向"南涝北旱"格局的转变;冬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南方地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表现为年代际减弱的特征,中国东部降水表现为由北少南多到北多南少的分布。El Nino对中国四季水汽输送的年际变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ElNino当年夏季中国地区水汽输送较弱,秋季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在我国华南地区偏强,次年春季和夏季由西北太平洋向我国输送的水汽分别在华南和长江流域异常偏强。(2)在气候变化下,1961~2015年西北地区年均和四季降水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实际蒸散发量和水汽输送也显著增加。西北大部分地区年均和四季降水再循环率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南疆沙漠和青藏高原地区上升速率最大,西北地区内循环显著加强。西北西部地区春季、夏季和秋季局地实际蒸散发量以及外部水汽输送的加强均有利于其降水的增加,但外部水汽输送较局地实际蒸散发量的贡献更大,而西北东部地区由于外部水汽输送的减少速率大于局地实际蒸散发量的增加速率,西北东部地区降水呈减少的趋势。但冬季,由于西北西部和东部地区外部水汽输送和局地实际蒸散发量均加强,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外部水汽输送的贡献相对更大。(3)通过分析东部型和中部型两类El Nino事件对中国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的影响,发现东部型ElNino事件不仅对长江流域等南方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对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的降水异常也有相当的作用。东部型ElNino事件发生的次年夏季,副热带太平洋蒸发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伸,由于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型的建立,副高西侧的强西南气流将来自太平洋蒸发的大量水汽持续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另外在EAP遥相关型影响下中高纬地区建立了亚洲双阻型环流,其间的低槽冷涡与上游阻高之间的强偏北气流有利于欧亚高纬或北冰洋的水汽持续输送到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净水汽收支均增加,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降水都产生了明显的同步性增多响应,形成了南北两条异常雨带。中部型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副高较常年偏西且偏北,来自太平洋蒸发的大量水汽输送到江淮地区,使其净水汽收支增加和降水偏多。(4)1961~2012年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总体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霾日增多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减弱导致来自西北太平洋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年代际增强对中东部地区冬季霾日的增加影响显著。同时,由于气候变暖,近地面气温增加引起的江淮和华南冬季相对湿度的减少使得雾-霾转换减弱,这可能也是江淮和华南霾日增多的一个原因。ElNino年冬季,偏南风水汽输送距平为中国东部地区霾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而LaNina年,水汽条件则较弱,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198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持续性霾事件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持续性霾事件的发生和维持有三条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东南和西南两条长路径水汽输送通道以及偏西风的短路径水汽输送通道。此外,京津冀对流层持续深厚的下沉气流挤压大气边界层致使其厚度降低,使得大量的污染物和水汽聚集在较低的边界层内,有利于霾天气的发生和维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1;P4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王铁,马禹;新疆对流层中上部水汽输送特征研究[J];新疆气象;2001年02期

2 张雪梅;江志红;刘晓东;兰博文;;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水汽输送的异同[J];气象学报;2009年04期

3 唐镭;缪启龙;;西北西部夏季干湿年的水汽输送特征[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9年04期

4 张雪梅;江志红;刘晓东;兰博文;;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6期

5 史慧敏,翁笃鸣,林守廉;各种大气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法的比较和讨论[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马岚,许熙,高云,马再兰;1997、1998年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及其与径流量之间关系的对比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04期

7 谢安,毛江玉,宋焱云,叶谦;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2年01期

8 周长艳,李跃清;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5期

9 周长艳,何金海,李薇,陈隆勋;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苗秋菊,徐祥德,张胜军;长江流域水汽收支与高原水汽输送分量“转换”特征[J];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梅;江志红;刘晓东;兰博文;;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水汽输送的异同[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乔云亭;周鑫;简茂球;黄威;;华南春季干旱与水汽输送的关系[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季风动力学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何金海;周长艳;李薇;陈隆勋;;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张雪梅;江志红;刘晓东;兰博文;;东亚地区水汽输送过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张雪梅;江志红;刘晓东;兰博文;;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水汽输送的异同[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张雪梅;江志红;兰博文;;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7 田秀霞;董占强;李菊香;宋晓辉;王洪峰;聂振岭;张利萍;;冀南特大暴雪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张雪梅;江志红;刘晓东;李爱华;兰博文;;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丁叶风;拓瑞芳;谢坤;;东亚地区夏季大气水汽输送气候特征及其异常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林志强;唐叔乙;何晓红;德庆;文胜军;;西藏高原汛期水汽输送特征与降水异常[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成成 任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秦巴山区是水汽输送关键通道之一[N];中国气象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萍;水汽输送对我国降水变异及大气污染条件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

2 张新主;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施小英;中低纬关键区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4 周晓霞;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启玉;青藏高原“湿池”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2 卢春燕;近30年中国西北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输送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5年

3 原文杰;华南前汛期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林厚博;青藏高原降水变化及其水汽条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5 蒋帅;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华北汛期水汽输送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6 张雪梅;东亚地区夏半年水汽输送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降水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朱玮;亚澳季风区平均场和扰动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周长艳;亚澳季风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刘晓东;水汽输送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变化影响的诊断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任伟;拉格朗日气块追踪分析法在水汽输送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5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5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