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耦合金属微纳结构制备及其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纵向耦合金属微纳结构制备及其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等离激元 纵向耦合 光学天线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球模板
【摘要】:金属纳米结构中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可在金属结构附近形成强的局域电磁场,高效地激发探针分子的拉曼光谱,同时,金属纳米结构可提供光学天线效应,能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自由空间中传播的光场与局域场之间的相互转换,其在光场调控、增强荧光和拉曼、近场光学成像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基于金属微纳结构中模式特性、耦合特性及其对电磁场及发光的调控作用,以银三角片-间隔膜层-银膜纵向耦合结构为基本结构,设计并制备了支持多种模式、结构易于实现的三类纵向耦合金属微纳结构,并发展此为SERS基底。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耦合金属微纳结构中模式特性及其对SERS信号的增强作用,讨论分析了结构的关键参数与模式调控特性、拉曼信号的关系。本文的工作对于深入解析结构参数调控的模式特性,拓宽结构新应用,进一步理解SERS增强机理,发展、设计成本低廉、高灵敏度的新型SERS芯片等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将膜层间的Gap表面等离激元(GPP)、金属纳结构边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LSP)和光学天线效应的调控、耦合转化特性及可能的SERS应用引入结构设计中。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微米尺寸的银三角片,其具有优异平整的表面、尖角结构,可提供面、边、角的各向异性空间特性以及微纳尺度特征,可支持传播表面等离激元(SPP)和LSP两种基本模式。据此,构造了微米尺寸银三角片-间隔膜层-银膜纵向耦合结构,利用共焦光学显微SERS光谱,研究了单银三角片与银膜的纵向耦合特性、及增强SERS的物理。发现银三角片在可见光激发的情况下观察不到增强拉曼散射现象,但是将银三角片放置于银膜上并保持纳米尺寸的间隔时,在可见光范围内能观察到良好的增强拉曼现象,且拉曼信号的强度随着间隔尺寸的增加按指数的规律减弱。实验中还研究了从银三角片不同位置激发对应的拉曼光谱特性,并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耦合结构中GPP与银三角片边角的LSP及光学天线效应的共同作用是产生增强拉曼散射的物理基础。该类型纵向耦合结构是有效的SERS基底。2.基于以上研究,考虑满足宽谱范围内拉曼信号激发和辐射同时增强的要求,提出了大面积、尺寸统一的银三角形阵列与银基底(薄膜、光栅)的纵向耦合结构。以单层密排的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结合膜层控制技术,成功制备了所设计的、多参数可控的、性能优越的纵向耦合结构。理论和实验上系统地研究了 SERS信号与耦合结构中银膜的厚度、银三角形的高度、间隔层的厚度、银光栅周期及激发光功率等参数的关系,在最佳的结构参数下获得了高达5.8 × 106拉曼增强因子和相对标准标准偏差小于4%优秀的拉曼信号重复性。该耦合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宽的光谱吸收区,满足拉曼光谱的激发和辐射同时增强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SERS强度,优于当前实用型SERS基底要求。3.为实现性能优越、信号稳定、实用的SERS基底,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大面积准三维的银膜覆盖悬空银三角形阵列的纵向耦合型SERS基底。融合化学模板技术、光刻技术和膜层控制技术,制备了所设计的大面积、准三维的纵向耦合结构,悬空的银三角形与基底间隙可通过蒸镀银膜厚度来精确地调控。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具体研究了 SERS信号的强度随蒸镀银膜厚度增加的关系,发现当蒸镀银膜厚度达到光刻胶柱高度时SERS信号最强,此时耦合结构在10-7M浓度下也可观测到明显的拉曼信号。该SERS基底中间的间隔层为空气层,实际应用时可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临时加入拉曼探针分子,提高了 SERS基底应用的灵活性。论文的创新点:1.基于膜层间的GPP、金属纳结构边角LSP和光学天线效应的调控、耦合转化特性,构造了微米尺寸的银三角片与银膜的纵向耦合结构。解析了该耦合结构模式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观察到良好的增强拉曼现象,证实该纵向耦合结构是有效的SERS基底,突破传统SERS基底对纳米结构尺寸的限制,拓展了 SERS激发波长的选择自由度。2.基于满足宽谱范围内拉曼信号激发和辐射同时增强的要求,以单层密排的PS球为模板,结合膜层控制技术,成功制备了大面积、尺寸统一的银三角形阵列与银基底(薄膜、光栅)的纵向耦合结构。在最佳的结构参数下获得了高达5.8 × 106拉曼增强因子和相对标准标准偏差小于4%优秀的拉曼信号重复性,为开发成本低廉、高灵敏度的新型SERS芯片提供了参考。3.以单层密排的PS球为模板,融合光刻技术和膜层控制技术,成功制备了大面积、实用的准三维银膜覆盖悬空银三角形阵列纵向耦合型结构。得益于悬空银三角形与银基底形成的高密度热点,该纵向耦合结构有优于10-7M的拉曼探测能力,同时该耦合微纳结构的介质间隔层为空气层,便于根据研究目的加入拉曼探针分子,提高了 SERS基底的实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素范;周开亿;;拉曼[J];光谱实验室;1990年Z1期
2 赵金涛,张鹏翔,陈大鹏,张燕,路帆,谢虎,李虹;显微拉曼技术对毒品检测分析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6期
3 陈勇,周瑶琪,章大港;几种盐水溶液拉曼工作曲线的绘制[J];光散射学报;2002年04期
4 刘国志,赵金涛,徐存英,段云彪,张鹏翔;麻黄素和左旋咪唑显微拉曼测试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2期
5 余向阳,黄群健,罗琦,李晓原,严以京;苯、吡啶及吡嗪分子的超拉曼和表面增强超拉曼光谱[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3年01期
6 张鼐;张大江;张水昌;张蒂嘉;;在-170℃盐溶液阴离子拉曼特征及浓度定量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12期
7 蒋芸;杨娅;;共聚焦拉曼仪测试参数的合理选择[J];分析仪器;2013年03期
8 杨;;铁-硫蛋白共振拉曼研究的一些进展[J];化学通报;1987年06期
9 骆清铭,刘贤德,李再光;近红外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和基于拉曼的诊断系统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4期
10 王德嵘,柯国庆,黄大鸣,,钱士雄;物理喷束淀积制得的C_(60)、C_(70)等薄膜的拉曼和荧光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199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世法;刘琨;李亚琴;潘石;;蛋白质组近场拉曼分子指纹分析技术[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任斌;王喜;庄目德;;基于光纤拉曼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发帝;段国韬;郑伟;;偏振拉曼实验技术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4 樊海明;;金纳米星的荧光和表面增强拉曼双模态生物成像[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李丹;李大伟;龙亿涛;;基于循环电化学沉积和溶出法制备的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易润芳;周晓东;胡继明;;基于无修饰适配子的高灵敏拉曼探针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怀金;王继扬;王正平;邵宗书;蒋民华;;几种拉曼晶体的生长和性能研究[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徐怡庄;孙文秀;陶栋梁;吴瑾光;宋增福;翁诗甫;许振华;徐端夫;徐光宪;;一种新的拉曼增强机理[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张朝晖;王志刚;;超高真空拉曼光学显微镜及应用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10 温锦秀;张洪波;陈焕君;张卫红;陈建;;基于金-银核壳纳米棒柔性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韦良俊;也拉曼水库今日开工[N];阿勒泰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吕文婷;也拉曼水库建设工地速描[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3 萧遥邋叶滨;让奥运会成为中国迈向“世界办公室”的机会[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本报专稿 郭懿芝;希腊最年轻的总理卡拉曼利斯[N];世界报;2007年
5 刘霞;拉曼激光能探出癌症初发迹象[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张辉;也拉曼水库建设项目将正式签约[N];阿勒泰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彦莉 彭文明;也拉曼水库加紧建设[N];新疆日报(汉);2011年
8 记者 郝静;水库改变也拉曼人生活[N];阿勒泰日报(汉);2010年
9 杜文杰;美利坚防线坚固吗?[N];中国体育报;2006年
10 记者 张愎 实习记者 张岚;赛思·卡拉曼:未来20年股市可能“零回报”[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洪斌;基于晶体受激拉曼散射的双波长激光器与新型钠黄光激光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谭逸斌;覆膜微针尖与原位细胞拉曼检测系统的研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金怀洲;人体血清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及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郭进先;铷原子系综中实现高性能拉曼量子存储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李宽国;纵向耦合金属微纳结构制备及其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阮华;在线拉曼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7 徐洋;多波长皮秒受激拉曼激光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8 苏乐;拉曼散射技术在单细胞检测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9 臧可;高阶光纤拉曼放大器的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李占龙;β-胡萝卜素分子结构有序性对拉曼散射截面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泽钢;直拉硅单晶压痕位错的运动[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莎;静电相互作用的固相微萃取与表面增强拉曼联用技术用于阴离子型污染物的现场检测[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志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β受体激动剂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祁新迪;新型拉曼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5 武艳英;表面增强拉曼信号放大传感分析方法在重大疾病相关活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郑栓;拉曼活性银基底的制备与表征[D];扬州大学;2015年
7 甘清;清末蟠龙邮票印刷材料无损鉴定[D];北京印刷学院;2016年
8 隋永濵;基于介孔二氧化钛的拉曼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敬钰;基于介孔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拉曼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介孔二氧化锡光电性质初探[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10 翟潇墨;表面增强拉曼信号放大生物传感方法在生物活性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60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6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