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HIMM辐射防护系统设计与研制

发布时间:2017-12-08 07:19

  本文关键词:HIMM辐射防护系统设计与研制


  更多相关文章: 重离子治癌 辐射防护 屏蔽 辐射监测 安全联锁


【摘要】:重离子束与常规放疗用的轻粒子射线相比,具有在人体中的能量损失集中于射程末端的物理学特性和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放疗手段。在重离子束临床放射治疗中,重离子束及由其损失、治疗时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辐射将会对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带来潜在的辐射危害。因此,为保护人员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本论文针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HIMM,研制完成了与其配套的辐射防护系统,主要包括屏蔽设计、剂量监测及人身安全联锁系统。在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C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瞬时”辐射与“剩余”辐射。瞬时辐射包括初级辐射及其与靶材料或加速器的结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γ射线和中子等次级辐射,它们决定了HIMM的屏蔽厚度;剩余辐射来自感生放射性中的光子和β射线,它们是加速器工作人员所受照射的主要来源。本论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程序FLUKA对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常用能区的辐射源项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计算方法及蒙特卡洛模拟计算方法进行了HIMM的屏蔽设计及验证,同时给出了各辐射区域的辐射剂量分布。根据HIMM瞬时辐射场是一个混合辐射场、脉冲场,主要成分是中子和光子的特性,本论文研制了宽能谱中子雷姆仪,提高了对高能中子的灵敏度;同时研制了用于剂量数据采集传输的数据采集单元。在此基础上,研制完成了HIMM区域辐射剂量监测系统。为防止人员进入束流可以到达的区域,同时防止束流进入人员可以进入的区域,本论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当前不断进步的工业控制技术及信息技术,完成了HIMM人身安全联锁系统及PLC系统、钥匙箱等部件的研制。本论文中HIMM辐射防护系统的设计已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研制完成后已通过联合调试,达到了目标性能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7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文;国际辐射防护专家指出:核恐慌无根据[J];国外核新闻;2000年08期

2 竺文才;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监测[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3 郑钧正;我国新一代辐射防护基本标准批准发布[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4 约翰·甘美伦;21世纪的辐射防护与保健[J];医疗保健器具;2003年06期

5 李宝廷,石二为,李顺福,王应欣;辐射防护测量中几个易混淆和理解错误的概念[J];中国辐射卫生;2004年01期

6 ;“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简介[J];辐射防护通讯;2006年04期

7 王川;邬强;;浅析核电站辐射防护的主要任务[J];辐射防护;2008年02期

8 ;艺术与辐射[J];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2009年02期

9 宋万涛;;医院辐射防护工作浅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28期

10 李伟;陈舒;江其生;;核辐射防护与救助的发展趋势[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成;;实行辐射防护人才资质认证制度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韩善彪;武奕华;邵明刚;;低能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设施设计原则和辐射安全的几点讨论[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韩善彪;武奕华;邵明刚;;低能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设施设计原则和辐射安全的几点讨论[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李铁辉;陈志兴;张清江;李楠;安力生;;数字化辐射防护[A];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良安;;医用辐射防护中的热点及新问题[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常学奇;李玉成;;“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简介[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叶敏坤;;一些国家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张伟;白亚妮;钱澍;何子福;贾敏;金磊;;浅议放射过程中的辐射防护[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伟;;辐射防护在我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韫华;;热辐射防护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杰松;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即将张开[N];健康报;2010年

2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刘志_";核电厂的辐射防护(上)[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党委工作部;中辐院:勇做核能卫士 当好安防先锋[N];科技日报;2012年

4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刘志_";核电厂的辐射防护(下)[N];中国能源报;2010年

5 沈长根;核电站的辐射防护[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虞学军;宇航员怎样进行辐射防护[N];健康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董山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改革中前进[N];光明日报;2002年

8 张园;SP88具有辐射防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陈艳阳;辐射防护:重点在身边[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孙曙峦;此时科普最有效[N];中国质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武元;HIMM辐射防护系统设计与研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曹飞;富H_2溶液的辐射防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3 周永;三羟异黄酮对放射性造血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沛;分子氢在电离辐射防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裴瑶;乌鲁木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辐射防护状况调查与评价[D];新疆大学;2015年

3 封志娟;兰铀公司工业探伤辐射防护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刘历鹏;PET-CT的辐射剂量场计算[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姜懿峰;核电救灾机器人中子屏蔽材料制备及辐射防护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宋心怡;18-β-甘草酸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7 董萍;功能聚合物载体用于抗菌和辐射防护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姚刘欢;Monte-Carlo方法对固定式工业X、γ探伤设备辐射防护状况调查与模拟[D];新疆大学;2016年

9 黄文;三元乙丙橡胶基辐射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柴浩;硅胶基柔性辐射屏蔽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65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65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