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Si含量对GH3535合金中碳化物形成和转变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8 06:18

  本文关键词:Si含量对GH3535合金中碳化物形成和转变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GH3535合金 Si含量 碳化物 热稳定性 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能源危机以及传统核反应堆的安全事故促使人类将目光聚焦于以熔盐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反应堆系统。中国在2011年启动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核能系统》(Thorium-based Molten Salt Reactor,TMSR)。为了确保熔盐堆堆芯容器和回路管道等关键结构件的制备,有必要在已有的Hastelloy N合金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获取性能更优的国产GH3535合金。前期在Hastelloy N合金和GH3535合金中的相关研究已经证明Si含量与合金组织和性能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Si含量范围亟待优化。然而这些研究有限且零散,不足以为工程合金中Si含量的优化提供足够的依据。同时这些研究也未能清晰的阐述Si影响合金中碳化物组织形态和结构的内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七种不同Si含量的GH3535合金在铸态、固溶态以及热暴露状态下的碳化物的类型、形态、成分和演化行为。同时,基于热力学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Si稳定M6C碳化物的作用机理。主要的结论如下:(1)Si的添加抑制了铸态组织中M2C共晶碳化物的析出,促进了M6C共晶碳化物的形成,完全消除M2C碳化物的临界Si含量为~0.319 wt.%。基于经典形核理论,Si的添加降低M6C碳化物的吉布斯自由能,提高其形核率,故而在与M2C碳化物的竞争形核过程中占据优势。当对铸态组织进行热轧并固溶处理之后,M2C碳化物由于相对差的热稳定性而溶解,组织中仅出现沿轧向分布的链状M6C碳化物,其数量随着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Si含量GH3535合金经过不同热暴露处理,晶界上析出类型、形貌和分布形态不同的析出相。较低Si含量(0.0514和0.188 wt.%)的GH3535合金在热暴露初期形成晶界M2C碳化物,随热暴露时间逐步演化为片状M6C碳化物。M2C碳化物向M6C碳化物遵循单独形核生长机制。高Si合金(0.319,0.562和1.01wt.%)中,晶界热暴露初期形成片状M6C碳化物,随热暴露时间逐步粗化为颗粒状M6C碳化物。在热暴露2000小时后,含0.562和1.01 wt.%Si合金中,晶界上开始析出M2C碳化物。大量链状M6C碳化物以及晶界M6C碳化物的析出导致较低的基体Si含量是M2C碳化物异常析出的主要原因。(3)当含Si 0.46 wt.%的GH3535合金以20oC/min加热到1335℃或者更高的温度后水淬,链状碳化物演化为热裂纹和共晶相,沿着轧向在晶界上形成。而在0.06 wt.%Si合金中加热到1365℃时只有少量的热裂纹出现。链状M6C碳化物中Si富集导致的组分液化是上述相转变的主要机制。(4)采用同步辐射技术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GH3535合金中M6C碳化物中的Si的择优占位及其稳定碳化物的物理机制。结果发现,Si原子倾向占据Ni(16d)位置。态密度分析发现Ni48-xSixMo48C16结构中掺杂Si(16d)的s轨道与最近邻的Ni(32e)和Mo(48f)的s、p和d轨道发生杂化。16d位置处的原子由Ni替换为Si时,平均Mulliken电荷由负值变为正值,与XANES谱中Si的K边能的变化相一致。掺杂的Si原子主要通过与周围的金属原子的交互作用来稳定M6C碳化物。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从加工、力学性能和焊接三个角度进行评估和分析,推荐GH3535合金中最优的Si含量为~0.319 wt.%。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从原子尺度研究了Si在M6C碳化物的占位及其稳定碳化物的机制,将对研究高温合金、高速钢和硬质合金中Si与M6C碳化物相关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4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昱,郝启堂,介万奇;镁锂系合金的研究现状[J];铸造技术;2004年01期

2 陈刚;彭晓东;刘相果;周书才;;镁锶合金的制备及其应用[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5年06期

3 沙桂英;吕勤云;于涛;孙晓光;王洪顺;;搅拌摩擦加工对Mg-2.67%Nd-0.5%Zn-0.5%Zr合金动态变形行为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4 肖于德,黎文献,熊建明,朱焱;钪对2618合金挤压前后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8年03期

5 王建华,易丹青,陈康华,卢斌,刘沙;锡对2618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1年06期

6 余琨 ,黎文献 ,张世军;铸造Mg-RE-Zn-Zr合金的组织和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年06期

7 余琨 ,黎文献,张世军;铸造Mg-RE-Zn-Zr合金的组织和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2年S1期

8 宋练鹏,尹志民,冯然,徐应红;热处理对Cu-Al-Fe-Ni-Cr-RE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电力机车技术;2002年04期

9 段玉波,唐剑,黄平,李成利,曾苏民;7B04合金的断裂韧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1期

10 赵洪恩,张匀;新型抗磨鳍片材料—铁铬硅合金[J];机械工程材料;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英;;浅析A356.2合金工艺优化[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吉庆;;Cu对Mg-10Li-3Al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振波;李述军;郝玉琳;杨锐;郭正晓;;中温旋锻变形Ti2448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李建国;李黎;郭道华;;新型Al-Mg-Si系合金的析出相和力学性能[A];全国第十三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金力;刘嘉斌;孟亮;;Cu-0.4%Cr-0.12%Zr-0.01%Si合金铸态组织的显微分析[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熊益民;张永安;朱宝宏;王锋;刘红伟;熊柏青;;Al-Cu-Mg-Ag-Zr合金的热变形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飞燕;彭立明;李学文;;搅拌摩擦加工对Mg-Gd-Ag-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韩积亭;程云君;梁晓波;张建伟;李世琼;;热处理对铸造Ti-23Al-17Nb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刘洪军;曹驰;钱旺盛;郝远;;Zr对Zn-11%Al-8%Cu-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谭永宁;黄朝晖;余乾;赵希宏;邢占平;仝健民;;铼对定向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宝顺 罗坤杰 张麦仓 董建新;应对油气开采环境变化开发优良性能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全;稀土Er对Mg-Zn-Zr合金力学性能和热加工过程中微结构演化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2 柴方;水下搅拌摩擦加工AZ系镁合金组织演变和变形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鱼飞;V-5Cr-5Ti合金的热压缩动态再结晶行为[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4 蒋福林;Al-Zn-Mg-Cu合金热/力作用下的静态软化:物理模拟与模型[D];湖南大学;2015年

5 陈双建;GH3535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6 蒋力;Si含量对GH3535合金中碳化物形成和转变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7 温凯;Mg-(Gd,Er)-Zn-Z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亮;镁铝合金成分、半固态组织和等温处理工艺[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慧芳;BTi-62421S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10 李超;Ti-55511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晶粒细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小健;稀土Y对A35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

2 邓红星;C含量及冷变形对OCr25Ni35AlT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彦鹏;高强韧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4 陆常翁;ZCuSn10合金流变挤压组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邢燕飞;退火冷却速度及Ga含量对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雒创;Ti-7Cu合金半固态变形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曹跃杰;稀土元素La对Mg-Sn-M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5年

8 沈骏;AZ80多向挤压的热模拟及其组织性能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赵玲玲;Al-Mg-Mn合金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10 高凯;稀土变质对Al-Fe系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65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65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