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微纳米结构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浸润性和电化学传感器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06:23

  本文关键词:微纳米结构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浸润性和电化学传感器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VD金刚石膜 硼掺杂金刚石膜 微纳米结构 浸润性 电化学传感器 双酚A


【摘要】:金刚石是一种集众多优异性能于一身的功能材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材料和制品的高质量生长和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相关的研究特别关注于如何设计金刚石新结构和开拓其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金刚石表面的微纳米加工及修饰是近几年金刚石研究的热点。当材料的结构处于微纳米尺度下会表现出许多宏观块体材料不具备的新特征、新性质、新应用。由于金刚石的超硬特性,不易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对其进行微细结构加工。因此找到简易便捷、有用高效的加工制备和修饰方法十分必要。金刚石表面结构与浸润性等功能化的关系和调制,及与生物、化学等领域相结合,可以扩展金刚石的研究领域,提升材料的应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与产业化价值。本文通过热氧化法,对自支撑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膜进行处理,在短时间内获得金刚石表面微纳米结构,并对该结构浸润性(液滴接触角)的变化及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控金刚石的浸润性使其转变为超亲水表面,用于导电溶液的浓度检测。将离子溅射与热氧化方法相结合,在金刚石表面修饰上均匀的金纳米颗粒,并结合生物分子,用于检测环境痕量激素双酚A,检测限达到飞摩量级,是目前国际上双酚A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主要成果如下:(1)对(100)和非(100)织构自支撑CVD金刚石膜进行空气中800 o C热氧化处理,制备出与织构生长密切相关的微纳米金刚石结构。(100)织构金刚石膜,生长面和成核面分别形成微米级的(100)金刚石柱和微纳米金刚石锥。非(100)织构金刚石膜,生长面会出现许多纳米孔洞,成核面形成金刚石纳米锥。这种特殊的微纳米结构是由于晶界处的非金刚石相以及更小尺寸的纳米金刚石被氧化刻蚀,以及金刚石不同晶面氧化速率不同造成的。证明了金刚石膜中晶粒的“V”型生长机制。高温氧化法具备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为金刚石微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研究了自支撑CVD金刚石膜在氧化和氢化处理前后浸润性变化。实验证明金刚石的浸润性受多种因素(包括织构、微观结构、薄膜成分和表面氢或氧终止等)影响。氧化处理的金刚石膜,成核面和生长面转变为亲水性或超亲水性,超亲水性表面的接触角可达到0o。再经过氢处理,金刚石膜表面保持亲水性,但接触角增大。利用金刚石膜成核面的超亲水性,将导电溶液快速铺满金刚石膜表面,通过I-V测量曲线,可快速检测溶液中导电溶剂的浓度。同时,超亲水金刚石膜具有背景电流低、化学惰性好、可重复使用等特性,并可应用于强酸、强碱等极端劣环境中。(3)利用离子溅射和热氧化方法,在硼掺杂金刚石(BDD)膜表面均匀沉积金纳米颗粒(Au-NPs),并在Au-S共价键作用下,将适配体(Aptamer)和巯基乙醇(MCH)自组装在Au-NPs上,设计制作了高性能MCH/Aptamer/Au-NPs/BDD复合结构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阻抗测试对痕量环境激素双酚A(BPA)进行检测。金刚石基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背景电流低、表面积大、Aptamer与BPA间特异性结合强、形成稳定的空间构象、抗干扰性好等特点,检测限达到飞摩(7.2?10-15 mol/L)量级,为目前国际上BPA传感器最低检测限。将该传感器用于牛奶样品中痕量BPA的检测,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证明了该金刚石基电化学传感器可实际应用于食品、环境等多领域的污染物痕量检测。本论文基于CVD金刚石膜,通过表面高温氧化处理及纳米金属颗粒、生物分子修饰等方法,实现对金刚石微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加工,获得表面可控浸润性和电化学灵敏感应性,将其应用于导电溶液和环境污染物痕量检测的应用中,具有稳定性高、特异性好、灵敏性强等优点,为金刚石基传感器的应用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工作为进一步研制和发展金刚石基新结构、新器件,拓展其在多领域中的应用,做好结构设计和工作机理的基础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TB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耀星;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应用面市[J];粉末冶金工业;2001年01期

2 方容川,常超,廖源,叶祉渊,薛剑耿,王冠中,马玉蓉,尚乃贵,牛晓滨,王代冕,吴气虹,揭建胜;计算机编程控制CVD金刚石膜生长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材料导报;2001年01期

3 卢文壮,左敦稳,王珉,黎向锋,徐锋,褚向前;大面积B掺杂CVD金刚石膜的制备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5期

4 吴振辉;马志斌;谭必松;张磊;吴利峰;;CVD金刚石膜的抛光研究进展[J];硬质合金;2008年03期

5 吕反修;;CVD金刚石膜新兴研究方向及市场现状与趋势[J];金属热处理;2008年11期

6 汪建华;刘鹏飞;熊礼威;刘繁;江川;苏含;;大面积金刚石膜生长过程中的缺陷和内应力[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7 孙玉静;周珑;王树彬;田莳;;铁/钢抛光CVD金刚石膜的机理研究[J];科技传播;2012年19期

8 宋彦军;陶隆凤;王礼胜;;CVD金刚石膜产业化应用问题分析及展望[J];硬质合金;2013年04期

9 ;美科学家研究出用C_(60)生产金刚石膜新技术[J];科技导报;1994年11期

10 吕反修;CVD金刚石膜研究近期进展与应用[J];物理;199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录;廖梅勇;廖克俊;;金刚石膜场发射性质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韩毅松;刘尔凯;玄真武;魏丽娟;;CVD金刚石膜在不同基体上焊接应力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金曾孙;吕宪义;杨广亮;吴汉华;李哲奎;刘建设;;金刚石膜中氮杂质状态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4 邱万奇;曾艳祥;贺礼贤;刘仲武;曾德长;钟喜春;余红雅;;铜基镶嵌结构界面金刚石涂层及其膜/基结合力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5 刘敬明;家建华;张恒大;蒋政;唐伟忠;吕反修;;CVD金刚石自支撑膜的高温氧化[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春燕;金曾孙;吕宪义;;乙醇对金刚石膜生长特性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7 陈良贤;李成明;陈飞;刘政;黑立富;宋建华;陈广超;唐伟忠;吕反修;;钛过镀层沉积自支撑金刚石膜的界面特征[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唐伟忠;于盛旺;李成明;陈广超;吕反修;;金刚石膜红外光学窗口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李明吉;吕宪义;孙宝茹;金曾孙;;氮气流量对金刚石膜生长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10 刘存业;李建;陈志谦;王跃;;CVD金刚石膜X-射线衍射分析[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剑坤;金刚石膜——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0年

2 北京科技大学 吕反修;金刚石膜:带起一个产业群[N];科技日报;2001年

3 记者 吴曼;雷地科技获航天专家赞誉[N];证券时报;2004年

4 蒋占华;金刚石膜制备及应用开发项目获重大进展[N];中国建材报;2001年

5 王华;科研成果及应用进入高校前列[N];科技日报;2006年

6 冀文海;中小企业赚钱的机会在哪里[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7 陈捷;尽显新材料研究实力[N];科技日报;2000年

8 ;开拓创新的河北省科学院[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青;MPCVD高品质金刚石膜的制备与K-Ka波段微波介电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2 马一博;微纳米结构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浸润性和电化学传感器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张明龙;CVD金刚石膜的光电性能及其在辐射探测器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4 唐达培;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金刚石膜残余应力及开裂破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周建;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高质量金刚石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李明吉;大尺寸高质量金刚石厚膜制备及氮掺杂对金刚石膜生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梁兴勃;硅基纳米金刚石膜生长及其发光器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李春燕;掺硼金刚石膜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裴晓强;CVD金刚石膜的高温氧化及其浸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姜志刚;高气压直流辉光放电及其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厚膜的生长特性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彤;自支撑硼掺杂金刚石膜生长及其硼分布、应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左杨平;V_2O_5/金刚石膜系抗激光致盲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徐政;MPCVD法制备大面积纳米金刚石薄膜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4 刘聪;高功率MPCVD法制备高质量金刚石膜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5 田宇迪;MPCVD法制备高取向金刚石膜及设备改进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6 曹为;高沉积气压下高质量多晶金刚石膜的制备[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7 张玮;CVD金刚石涂层用于海洋密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8 王小安;二次形核率对金刚石膜生长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9 林志伟;金刚石膜制备及其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10 董伯先;CVD金刚石膜化学机械抛光液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0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90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