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同步操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真空断路器同步操作研究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永磁机构 真空断路器 剩磁 过分相 有载变压器 同步操作
【摘要】:为了解决真空断路器在关合和开断时涌流和过电压对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冲击和破坏,出现了真空断路器同步关合的概念,并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长期以来,真空断路器所配的操动机构都是弹簧机构,由于同一弹簧机构每次动作时间的分散性很大,使得真空断路器的同步关合和开断的研究都局限于高压或超高压系统。由于中低压系统所配的真空断路器动作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无法实现同步操作。永磁机构的出现,解决了弹簧机构动作时间分散性大、结构复杂、易出故障部件多等缺陷,使得同步操作技术的研究迅猛发展,也使得配永磁机构的真空断路器在中低压系统中开始大量使用。本文分析了预击穿产生的原理和预击穿对配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实现同步关合的影响。通过对真空断路器的直流实验,得出了直流电压的大小与发生预击穿时的触发间隙的大小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的合闸速度曲线来分析合闸速度对预击穿的影响。对真空断路器施加交流电源,实验在小角度发生预击穿的情况,并通过施加直流小电压在真空断路器两端,检测传感器在刚合位置时的电压,从而得到小角度发生预击穿时准确的击穿间隙大小。在不同的电压相位关合真空断路器,测出在不同的交流击穿电压下击穿间隙的变化情况,并找出击穿电压和击穿间隙之间的关系式。根据前面的交直流实验,计算出在电压幅值变化率最大处(电压零点)实现同步关合所要求的刚合速度。分析在同样幅值的击穿电压时,击穿间隙的变化情况。通过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永磁机构合闸时间的离散对实现同步关合影响,并研究了实现同步关合时对合闸时间离散范围的要求。同步控制的目的是在关合或开断真空断路器时,减小系统暂态过程中的涌流和过电压。文中分析了在投切容性负载、并联电抗器和变压器时过电压产生的机理,计算出在不同的负载特性下实现同步控制的最佳相位。研究了在投入并联电容器组、空载变压器、有载变压器和有源有载变压器时涌流产生原理,计算出实现合闸涌流最小时的最佳合闸相位。根据电力机车过分相区时运行工况的多样性,仿真和分析了负载阻抗大小对投入有载变压器并实现同步控制的影响。以SS4型电力机车过分相区时的运行状态为研究对象,分析和仿真了在变压器二次侧的电源相位与一次侧电源相位不同时,选择合适的同步合闸相位,可以减小合闸涌流。研究了变压器磁场特性,并对铁芯磁化模型进行简化,以分段线性化折线来代替实际的磁滞曲线,可以简化分析和仿真过程。比较无剩磁空载变压器和有剩磁空载变压器在投入时的情况,总结出根据剩磁的大小和方向来选择最佳合闸相位。还验证了在有剩磁情况下投入有载变压器时负载阻抗对合闸涌流的影响不大,以便符合电力机车过分相区时的不同的运行工况。研究了变压器出现再饱和现象的一些必要条件。对有剩磁时投入有源有载变压器合闸情况进行分析,并把一二次侧电源的不同相位与涌流的关系进行仿真。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环线试验站进行动车组过分相试验。通过试验,验证在有剩磁情况下投入有载变压器这个模型的分析和仿真结果,并进一步总结剩磁对涌流的影响。也验证了选相合闸对不选相合闸的优势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56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亚斌,林婷;造成真空断路器弹跳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农村电气化;2000年07期
2 ;新型真空断路器[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0年04期
3 ;ZN65A-12/T1250-31.5型户内真空断路器[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0年Z5期
4 林立生;;对真空断路器若干问题的商榷[J];华通技术;2000年03期
5 杨晓丽;;解决真空断路器投运后的缺陷[J];上海电力;2000年03期
6 裴俊;;真空断路器现场运行分析[J];上海电力;2000年06期
7 郭永耕;张万鹤;兰锦声;;真空断路器的应用改进[J];电工技术;2000年09期
8 孔庆晨;延长真空断路器使用寿命的探讨[J];铁合金;2001年04期
9 张子民;对我国真空断路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2年01期
10 张文渊;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的危害及其对策[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朋生;倪红军;李明;吴洁;;基于单片机的真空断路器控制[A];第十三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金凤;;浅谈真空断路器[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秉俊;;真空断路器检修维护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江;邹积岩;;面向维护的真空断路器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研究[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文荣生;;真空断路器合闸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6 刘志远;耿英三;王季梅;;高电压真空断路器的技术进展[A];第一届电器装备及其智能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赵建军;史景忠;蒋延磊;;真空断路器动作不到位的解体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8 高翔;;6kV真空断路器的故障处理[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金波;;真空断路器截流过电压的产生与抑制方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10 王长峰;;浅谈中压真空断路器防跳与合闸监视回路配合问题[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民;对我国真空断路器的再认识[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2 刘然;智能化真空断路器面临的三大技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张子民;真空断路器的可靠性[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李建基;真空断路器领域的国际巨头大战[N];中国电力报;2006年
5 吴怀权;真空断路器行业发展简评[N];国家电网报;2008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许争 特邀嘉宾 伊顿电气北亚区中压产品线经理 李轶 广州东芝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彬华 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中亚开关装置事业部副部长 植松博文;真空断路器企业共谋发展[N];国家电网报;2008年
7 张伟;七二二所推出真空断路器[N];中国船舶报;2010年
8 楠文;吉林永大自主研发 万能真空断路器获省科技进步奖[N];吉林日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于海江;真空断路器实现中压领域全覆盖[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李运东;世界开关行业呈现大组合之势[N];中国工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礼全;真空断路器同步操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于力;大电流真空断路器的研制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3 吕锦柏;基于永磁机构动态特性的真空断路器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陈刚;真空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模糊稳健优化设计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向东;24kV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斌;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运动特性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鹏;真空断路器的可靠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承宇;10kV真空断路器智能控制器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朱伯钊;采用PIC单片机的真空断路器控制器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军;真空断路器状态评估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通;126kV双断口真空断路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田宇;快速分相式真空断路器产品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春丽;真空断路器磁电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张巍;真空断路器工频电弧伏安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艳猛;永磁真空断路器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振超;视觉检测技术在中压真空断路器检测线上的研究与实现[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08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0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