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土壤铜镍长期老化行为及有效态生态阈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7:02

  本文关键词:土壤铜镍长期老化行为及有效态生态阈值研究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化学提取性 植物毒性


【摘要】: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是评价其生态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是建立生态风险阈值和环境污染基准的科学依据。本论文旨在通过化学提取性和生物毒性两个方面,研究老化和土壤性质对土壤中铜、镍的影响,构建铜的EDTA提取态与外源添加总量的量化关系和基于EDTA提取态铜的生物毒性模型,结合以EDTA提取态为基础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曲线,为确定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阈值和环境污染基准提供更合理的方法和指标。首先,以老化过程中铜、镍的生物毒性和化学提取性的变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依据,得到更合理地表征重金属老化的指标。根据1到6年的田间老化试验结果,铜、镍的植物毒性仅在中性土壤中显著降低,并不能很好地表征重金属的老化效应,一方面归因于田间试验中气候和耕作条件的变异掩盖了老化导致的植物毒性的变异,另一方面归因于重金属在1年内完成的快速老化要大于1到6年的缓慢老化效应,导致后者容易被忽略。相对于植物毒性来说,化学提取性更能够表现出土壤铜、镍的老化效应,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铜的化学提取性要高于镍,但是在酸性土壤中没有显著差异。其次,构建土壤中铜的EDTA提取态与外源添加总量的线性回归关系,量化土壤性质对化学提取性的影响程度。根据不同次数的提取结果,发现在淋洗和非淋洗土壤中,1次EDTA提取率为60%~75%,3次提取率能够达到80%以上,尤其是在中性淋洗土壤中,3次提取率高达97%。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基于1次和3次的EDTA提取量分别构建了土壤中铜的EDTA提取量与外源添加总量的线性回归关系,发现土壤性质参数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而以外源添加总量作为单一影响因子能够解释高于95%的EDTA提取量的变异。结合土壤性质,基于EDTA提取态铜浓度,采用不同生态毒性终点建立生物毒性模型,发现对不同提取次数下的铜毒性产生影响的土壤性质并不完全一致,在对大麦的毒性预测中,基于三次EDTA提取的铜毒性主要是与CEC、pH和OC有关;在对西红柿的毒性预测中,基于一次和三次提取的毒性,影响因子主要包括OC、pH和柠檬酸盐提取态的Fe;在对小白菜的毒性预测中,影响因子只有OC和CaCO3,其中OC作为单一影响因子能够解释毒性阈值变异的41.9%~60.7%。最后,利用铜的化学提取态预测模型和三种不同生态学毒性终点的毒性预测模型对毒理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修正了土壤性质和淋洗作用的影响,明显降低了种内变异,并利用Weibull和BurrⅢ分布函数拟合出了基于我国四类土壤性质的SSD曲线,推导出对应的铜的生态阈值,为我国土壤重金属基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丽;薛楠;李文汇;高欣;王柳;陈玉贺;;土壤铜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2 盖荣银;孙友宝;马晓玲;王娟娟;邓晓丽;黄涛宏;;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提取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元素[J];环境化学;2016年05期

3 李季;黄益宗;胡莹;金姝兰;保琼莉;王斐;向猛;李晓敏;;基于植物重金属毒性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5年06期

4 韩彦山;卢新卫;武星;;无机酸对金尾矿中多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5 周国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物探与化探;2014年06期

6 宋文恩;陈世宝;;基于水稻根伸长的不同土壤中镉(Cd)毒性阈值(EC_x)及预测模型[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17期

7 陆韬;王小庆;马义兵;;农用污泥中铜的生态安全阈值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4年04期

8 孙聪;陈世宝;宋文恩;李宁;;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SSD)[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9 王小庆;李菊梅;韦东普;陈世宝;马义兵;黄占斌;;土壤中铜生态阈值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10 王小庆;韦东普;黄占斌;马义兵;;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在土壤中铜生态阈值建立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建军;污染土壤重金属分子形态及其根际转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波;外源重金属铜、镍的植物毒害及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孙权;粮—菜轮作系统铜污染的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及诊断指标[D];浙江大学;2008年

4 周世伟;外源铜在土壤矿物中的老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海龙;基于蚯蚓生物毒性的土壤Cd生态阈值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2 魏威;土壤外源锌的植物毒害主控因子和预测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娜;土壤pH对铜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土壤污染修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赵达伟;铜污染土壤的超富集、富集植物筛选[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霞;铜对小青菜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纳明亮;土壤重金属污染剂量与蔬菜毒性效应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凌青;西安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形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宝奇;土壤铜锌老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1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11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