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材料与微结构耦合仿生设计及其3D打印
本文关键词:异质材料与微结构耦合仿生设计及其3D打印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结构仿生设计 多材料3D打印 可编程复合材料 仿生自驱动材料 有限元分析
【摘要】:与传统的工程材料相比,生物组织的优势是仅利用刚柔两种异质材料,通过精妙的微结构设计和最优化的耦合方式就能够提高整体的力学性能和自适应能力。以植物组织为例,刚性的纤维素与柔性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基体以特殊的微结构(多孔结构、螺旋结构和非对称纤维结构)耦合,不仅兼顾了轻质、坚韧和高稳定性等力学性能(木细胞),还能驱动播种器官随环境湿度变化做可逆的变形运动(天竺葵种子)。这种异质材料与微结构的耦合不仅存在于微纳尺度,还体现在介观尺度(树干年轮)和不同器官的连接界面(闭壳肌与壳)中。虽然这些特征分别属于不同种生物,但其背后的核心机理是相通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将生物组织内部的典型微结构提取出来,经过适当的放大与简化,建立相应的仿生结构模型,进一步地,应用3D打印技术将刚柔异质材料与生物结构设计单元相耦合,建立一系列提高构件综合力学性能和自驱动能力的仿生设计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针对传统多孔结构杆件断裂韧性不足的问题,模仿软木的年轮结构,应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将均质多孔结构改进成由刚柔两相异质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在试样长径比相同的前提下,改进后的复合多孔结构轴向和径向的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107.6%和143%。此外,还揭示了两种异质材料模量比与杆件整体断裂模式间的关系,使多孔结构的设计更具灵活性。2.为弥补传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承压能力不足的缺陷,以软木微观的细胞壁结构为基础进行仿生设计与3D打印,将刚性纤维、柔性基体与螺旋结构相耦合,证明了在保持其它结构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螺旋结构的纤维角就可以调节仿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地,应用这一规律设计了一种双层螺旋结构来对复合材料进行编程,有效的提升了它们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3.为了使仿生复合材料实现更加智能的自驱动功能,利用显微CT技术获取了天竺葵种子芒部的三维结构,进而提炼出相应的仿生结构模型和复合材料力学模型。之后,运用有限元分析法解析了芒部的螺旋变形机理:组织内层细胞壁的偏轴螺旋结构使刚性纤维丝能够引导弹性基体在收缩过程中同时产生一对弯矩和扭矩,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组织细胞会做螺旋变形运动。这一原理为设计新型自驱动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4.运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和灌注成型工艺的混合加工方法,以聚氨酯类吸湿膨胀弹性体为基体材料,研发了一种新的仿生4D打印技术。进而,以天竺葵种子芒部的微结构为仿生设计原型,应用该技术制备了三种具有自驱动功能的仿生复合材料。与现有的仿生4D打印材料相比,它们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非均匀弯曲、扭曲和螺旋变形,且具有更佳的力学性能。5.为了解决异质材料连接时面临的应力集中问题,模仿虾夷扇贝闭壳肌与壳体间的界面结构,运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一种嵌入增强纤维矩阵的仿生异质材料连接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优化增强纤维的分布密度,可以有效的缓解了应力集中效应,提高界面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构件对优越性能的实际需求,对软木介观的多孔结构及微观的螺旋结构、天竺葵种子芒部的偏螺旋结构,以及虾夷扇贝闭壳肌与壳体间的界面结构进行提取,并应用3D打印技术,以刚柔异质材料为原料对结构进行仿生设计与制备。这种3D打印与仿生设计相结合的新方法,在开发高新复合材料、微型致动器和异质先进材料连接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1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春;何霞;;产品仿生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06年02期
2 陆冀宁;;动态仿生设计手法初探[J];包装工程;2006年03期
3 高力群;;从语义层面透析产品仿生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10期
4 李光辉;杨子胜;吴金洪;;建筑仿生设计浅谈[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5 于帆;殷润元;;仿生设计系统分析[J];包装工程;2008年06期
6 孟思源;;仿生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7 杨丽英;孙宁娜;张文莉;董佳丽;;从生物到产品的仿生设计程序[J];包装工程;2010年12期
8 张敏;薛圣言;;浅谈仿生设计在建筑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1年10期
9 张云龙;马兵;;天才般的仿生设计[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10 路易霖;顾露茜;;从仿生设计到产品创新方法的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炬宇;赵强;赵坚;;酒瓶的中外仿生设计方法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汪久根;章维明;;鞋底的仿生设计[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3 高秋明;;多孔和低维材料的仿生设计制备及在能源领域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慧娟;;浓“形”蜜“意”——喜糖包装中的形态仿生设计[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5 王人成;罗志增;刘启栋;胡伟;;电动假手仿生设计方法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旺玉;欧元贤;曾志新;魏勤学;;基于相似性理论的复合材料仿生设计数学描述与应用[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郝玮;;汽车仿生设计的研究[A];2012年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山西分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省力拧瓶盖工具[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张凤岐;ThinkPad T61“鹰翼”体现仿生设计威力[N];电脑商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康;吉利仿生设计掀起“熊猫热”[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4 王文;抢蛋糕还要靠实力[N];市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彻;异质材料与微结构耦合仿生设计及其3D打印[D];吉林大学;2017年
2 朱凤武;金龟子形态分析及深松耕作部件仿生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于;形态与色彩的仿生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王蕾;仿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高力群;从语义层面透析产品仿生设计[D];苏州大学;2006年
4 吴鹏;基于竹子宏微观特性的立柱结构仿生设计[D];燕山大学;2015年
5 徐红磊;拓扑性质约束下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6 赵丹;返“脯”归真[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涛;调味品瓷质包装容器的仿生设计与包装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谌锴;基于仿生原理的坐具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杨淑燕;仿生学在灯具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10 宋洛颖;基于形态仿生的素食餐厅室内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13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1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