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表面修饰及复合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表面修饰及复合性能研究 出处:《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纤维 表面性质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上浆剂 分散性 界面结合
【摘要】:碳纤维(carbon fiber,CF)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高性能纤维,具有优越的抗疲劳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一般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使用。然而由于碳纤维单丝直径小,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低,导致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较差。因此对碳纤维进行表面修饰,增加纤维表面活性,改善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分散性,提高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尤为重要。本文首先采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O3P)、三乙醇胺(TEOA)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铵盐(O3PNH4)三种有机电解液对PAN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改性,通过化学滴定法、单纤维强度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考察了改性前后碳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含量、力学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得到电化学改性的最佳条件:浓度5 wt%的O3PNH4乳液为电解液,电流密度为2 A/g,恒温50℃电化学氧化2min。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单纤维接触角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电化学改性前后碳纤维的表面基团、表面自由能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发现改性后碳纤维表面氧(氮)元素含量增加了15.97%,接触角下降了 30.3°,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提高了60.6%,结果表明:以O3PNH4为电解液对碳纤维电化学改性,可以在几乎不影响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增加碳纤维的表面活性,提高碳纤维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其次,为了探究碳纤维界面性质与其分散行为的关系,分别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盐(AEOPK),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QAN)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作为处理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当AEOPK、QAN和AEO的浓度分别为0.5 wt%、0.5 wt%和0.6 wt%,施覆量分别为3.5 mg/g、2.5 mg/g和4.0 mg/g时,处理后的碳纤维在环氧树脂中分别达到最佳分散效果。并且通过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PS、纤维摩擦系数仪和法拉第筒对处理前后碳纤维一系列的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剂分子可在碳纤维表面均匀分布,减小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纤维表面活性基团含量,降低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增加纤维表面的电荷量,从而改善纤维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分散性。此外,研究发现若处理剂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纤维分散系数与表面电荷量成正比;若处理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纤维分散系数与摩擦系数成反比。根据以上关系建立了一种利用碳纤维表面电荷量和摩擦系数,快速评价纤维在基体中分散性的方法。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和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制备了己二酸改性环氧树脂钾盐(AAEK)、二乙醇胺改性环氧树脂季铵盐(DAEQAC)、聚乙二醇改性环氧树脂(PEGE)三种类型的水性环氧树脂,通过合成工艺优化分别确定了 AAEK、DAEQAC和PEGE合成的最佳条件。之后对三种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机械稳定性、表面张力、接触角、粒径分布和粘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AAEK、DAEQAC和PEGE的浓度分别为1.0wt%、0.8 wt%和 1.0 wt%,环氧值分别为 0.06 mol/100g、0.07 mol/100g 和 0.03 mol/100g 时,它们的表面张力和与碳纤维的接触角最小,粒径较小,分布区间较窄,具有高亲水性,与进口上浆剂的乳液性质接近,可作为碳纤维上浆剂使用。最后,选用AAEK、DAEQAC、PEGE和进口上浆剂乳液对碳纤维表面施覆改性,采用建立的分散性评价方法分析了上浆剂对碳纤维在环氧树脂中的影响,发现AAEK、DAEQAC、PEGE和进口上浆剂在碳纤维表面的最佳施覆量分别为3.0 mg/g、2.0 mg/g、2.0 mg/g和3.0 mg/g;四种上浆剂中,AAEK对于改善碳纤维在环氧树脂中分散性的效果最好。通过FE-SEM、AFM、XPS和单纤维强度仪分析了上浆剂施覆改性对碳纤维表面形貌、粗糙度、活性基团含量和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浆剂可以修饰碳纤维表面的缺陷,减小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增加纤维的表面活性,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表明AAEK在碳纤维表面的吸附是介于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之间的吸热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之后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了上浆剂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ILSS的影响,结果表明AAEK改性后的碳纤维短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碳纤维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ILSS相比于改性前分别提高了 168%和139%,综合考虑可以确定AAEK施覆量适宜区间为3.0~5.0 mg/g。对比AAEK和进口上浆剂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知,AAEK在提高碳纤维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方面,效果优于进口上浆剂,但是对于提高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结合性能,AAEK的改性效果比进口上浆剂略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342.742;TB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西源;国内外几种碳纤维性能比较及初步分析[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年02期
2 钱水林;;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探讨[J];合成纤维;2008年11期
3 鲁学林;王钧;徐任信;张联盟;;碳纤维导电纸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8年04期
4 ;一种在碳纤维表面制备碳化硅涂层的方法[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年05期
5 马刚峰;徐泽夕;常青;王新欣;刘书铖;;碳纤维上浆剂的开发和研究进展[J];现代纺织技术;2012年05期
6 周军锋;姜术丹;司彦斌;邹鑫;张颖;刘文;;造纸用碳纤维专利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国际造纸;2012年05期
7 李一;聂俊辉;李楠;柳学全;贾成厂;;镍覆膜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3期
8 李艳;徐卫平;张兴龙;;碳纤维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3年03期
9 何秉柽;国内碳纤维研究概况[J];玻璃钢;1984年02期
10 聂嘉阳;碳纤维研究生产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宇航材料工艺;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江薇;于伟东;;碳纤维断面结构观察[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于伟东;姚江薇;;碳纤维的表面处理及其时间效应[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3 陈发桥;王继辉;冀运东;张彦文;;碳纤维表面处理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4 张淑斌;刘福杰;王浩静;孟令瑶;;等离子体技术在碳纤维表面处理中的应用[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灵聪;王丽丽;于运花;杨小平;;碳纤维表面性质及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6 冀克俭;张以河;汪信;张复涛;张银生;;碳纤维的臭氧表面处理及其XPS表征[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齐志军;孙浩;李健卓;;碳纤维气相表面处理的方法[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美云;钟林新;刘正伟;;碳纤维表面氧化改性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马金瑞;赵龙;李敏;张佐光;;几种碳纤维表面能差异性研究[A];第17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纳米复合材料与界面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慧;林群芳;周晓东;;可针对不同性质基体自适应构建强相互作用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柴英新;碳纤维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有较长安全寿命[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陈金昌 钟雪华 金灿华;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在旧房改建中的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大鹏;临界条件下碳纤维表面清洗及氧化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素敏;结构—储能型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3 刘志高;氯化锌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孔形成历程与吸附特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王宇威;重氮反应修饰碳纤维表面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武光顺;碳纤维表面纳米结构修饰及其MPSR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马丽春;碳纤维表面化学修饰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吴波;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表面修饰及复合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8 郭慧;碳纤维表面能、表面粗糙度及化学组成的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建辉;竹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喻冬秀;包覆型短碳纤维的制备和电磁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兴来;高温高压氨水改性碳纤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范大鹏;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碳纤维的表面处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林枫;缺陷损伤对碳纤维的强度以及模量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杨波;碳纤维布增强C_f/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庄严;碳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尚国秀;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纤维分散性及导电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张夏明;酚醛树脂表面改性碳纤维界面行为与炭化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梓桥;碳纤维表面BAPPO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界面耐原子氧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陈丽;碳纤维微观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10 赵亮;硼系催化剂对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35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3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