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聚3-己基噻吩:纳米碳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14:21

  本文关键词:聚3-己基噻吩:纳米碳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 出处:《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纳米材料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纳米碳复合薄膜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负载依赖性衰减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


【摘要】:近年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11%,逐渐接近商用化门槛,但是其稳定性能还远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本论文以倒置P3HT:PC_(61)BM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为模型器件,通过对电池衰减过程的深入研究,得出影响器件效率和诱导电池衰减的一些关键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方法;进而基于对衰减机制的理解,提出将环保、稳定和低成本来源的碳量子点(CQDs)用作聚合物太阳能的受体材料和电子缓冲材料(ETLs),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本论文工作对于建立高效、高稳定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具体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选取倒置结构的P3HT:PC_(61)BM太阳能电池作为模型,详细研究了器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衰减过程。结果表明,器件的衰减表现出明显的负载依赖性。器件的性能衰减与其活性层中PC_(61)BM的光诱导二聚过程有关,电池工作时外接负载越大,其活性层内激子浓度越高,导致PC_(61)BM二聚体形成加速,因而电池表现出外接负载依赖性衰减过程。基于这一原理判断,在有机光活性层掺杂3%的哌嗪,利用其电子转移作用来抑制PC_(61)BM二聚体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太阳能电池的光致衰减行为,进而提高了电池器件的稳定性。(2)对倒置结构P3HT:PC_(61)BM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衰减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在低温时(50-70°C)表现出起始快速的指数衰减和后续缓慢的线性衰减过程;然而在高温时(80-90°C)却表现出了性能先快速衰减后恢复的现象。高温退火诱导PC_(61)BM分子聚集是导致器件性能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传统溶液法制备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薄膜中的给受体材料结构处于亚稳态,对电池进行长时间高温退火可以使其从原先的亚稳态转变成稳定态,最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3)开发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CQDs的方法,制备的CQDs表面含有较少的亲水基团,使其在常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级为-3.84 eV,与常见的PC_(61)BM接近。制备的基于CQDs为受体材料的P3HT:CQDs太阳能电池相比于纯P3HT器件,性能提升了2.6倍;基于CQDs为掺杂材料的P3HT:CQDs:PC_(61)BM电池相比于P3HT:PC_(61)BM器件,性能提升了11%。研究证明CQDs很有潜力用作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4)鉴于CQDs良好的有机溶剂分散性和电荷传输性能,研究了CQDs用作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ETLs的可行性。选取P3HT:PC_(61)BM、PTB7:PC_(61)BM和PTB7-Th:PC71BM分别作为光活性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有机光活性层/ETLs/Al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各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3.11%、6.85%和8.23%,和基于LiF为ETLs的太阳能电池性能相当。结果表明,CQDs作为ETLs具有宽的厚度宽容性,而且CQDs基ETLs可以有效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QDs是一类应用性能非常良好的阴极界面修饰材料。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olymer solar cells has exceeded 11 % , which is close to the commercial threshold , but its stability can not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 ( 3 )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CQDs was develop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The prepared CQDs contain less hydrophilic groups , which have good dispersibility in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亚萍;张建军;李文杰;耿新华;赵颖;;退火对活性层P3HT:PCBM性能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1年02期

2 刘晓东;张福俊;徐征;赵谡玲;宋晶路;厉军明;宋丹丹;王永生;;活性层厚度对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7期

3 於黄忠;温源鑫;;不同厚度的活性层及阴极的改变对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储成林;林萍华;董寅生;郭大勇;周俊;;医用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层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闰翎鹏;聚3-己基噻吩:纳米碳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2 樊星;活性层的处理对聚合物电池性能改善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杜海亮;活性层掺杂及阴极修饰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小舟;PPV衍生物/ZnO复合体系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贾骏;导电高分子PPy构建种植体表面电生物活性层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薛丽丽;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构、形貌及光伏性能[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朝;基于硅纳米柱阵列的杂化太阳能电池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朱冰洁;染料掺杂活性层对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3 万志芳;基于离散元法的炭素回转窑颗粒流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丁旭琳;有机添加剂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影响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娜;不同活性层配比对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年

6 郝志红;透明导电膜与活性层界面特性对PSCs性能影响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史江波;活性层掺杂技术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机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韩凌洁;活性层修饰对P3HT:PCBM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年

9 赵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及极性可变的钙钛矿光伏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刘懿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层调控与活性层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9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69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