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固载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7:48

  本文选题:非均相相转移催化 切入点:不对称烷基化 出处:《西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相转移催化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宜大规模生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已成为有机化合物合成中重要而广泛应用的合成方法。其中,金鸡纳碱和联萘衍生的手性季铵盐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两类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在不对称烷基化、Mannich反应、Aldol反应、环化反应和共轭加成等不对称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是,相转移催化剂的两亲性导致其与产物分离困难,难于回收。从绿色化学观点讲,利用载体实现均相相转移催化剂的固载,可以有效地解决其回收问题,提高昂贵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效能。本文将金鸡纳碱衍生的季铵盐和联萘衍生的Maruoka催化剂,通过共价键的方式键连到无机载体二氧化硅、高分子聚合物载体和有机硅空心纳米微球上,实现昂贵相转移催化剂在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的高性能重复使用,从而提升其催化效能。本文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以辛可尼丁为原料,合成N-(2’-氰基苄基)-O(9)-烯丙基-辛可尼丁季铵盐均相相转移催化剂(CDPTC),利用CDPTC中桥环双键与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基间的Click反应,引入三甲氧基硅烷锚点基团,酸性条件水解,制备无机载体二氧化硅固载金鸡纳碱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Si O2@CDPTC)。通过IR、元素分析、TGA、SEM、TEM以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非均相相转移催化剂Si O2@CDPTC进行表征,系统研究其化学组成、负载量、表面形貌和孔结构特征。红外谱图中C-S-C键、C-Si键和Si-O-Si键的特征峰,确证均相CDPTC通过共价键的方式键连到无机骨架上;元素分析测定CDPTC的负载量为0.87 mmol/g;TGA表明其热行为包括三个失重过程,总失重为77.1%;SEM图谱表明非均相催化剂Si O2@CDPTC具有微米尺度的蜂窝状形貌,TEM进一步显示为0.3-0.5 um的球状颗粒,HRTEM表明0.5-1.5 nm的不规则罗纹排布。非均相相转移催化剂Si O2@CDPTC在N-二苯亚甲基甘氨酸叔丁酯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不管是吸电子取代基(-CF3和-F)、还是供电子取代基(-CH3)的苄溴,都能高收率(80-96%)、对映选择性(76.0-96.9%ee)合成烷基化产物。但对于烯丙基类底物,其产率和对映选择性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10-50%,52.0-67.1%)。反应结束后,非均相催化剂可以通过简单的过滤进行回收,重复使用五次,催化性能无明显下降。(2)设计两种合成路线在Maruoka催化剂骨架的不同位置引入苯乙烯锚点,通过悬浮聚合以共价键的方式将昂贵Maruoka催化剂固载于高分子聚合物微球。路线1:(R)-9溴代得到溴化季铵盐(R)-10,(R)-10与对乙烯基苯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制得6,6’-位苯乙烯功能化的Maruoka催化剂(R)-11。路线2:(R)-8和二(4-(4-乙烯基苯基)丁基)胺的季铵化反应,得到螺环N+-苯乙烯功能化的Maruoka催化剂(R)-12。以(R)-11或(R)-12、苯乙烯和丙烯酰胺为共聚单体,EGDMA为交联剂,PVA为分散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微球固载Maruoka催化剂,分别记为poly[St-coAA-co-(R)-11]和poly[St-co-AA-co-(R)-12]。通过IR、元素分析、S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聚合物微球固载手性Maruoka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运用模板烷基化反应,研究固载手性Maruoka催化剂在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聚合物微球固载手性Maruoka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对其在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poly[St-coAA-co-(R)-11]的比表面积(33.5 m2/g)较大,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同时,poly[St-co-AA-co-(R)-11]的苯乙烯锚点远离手性季铵盐活性中心,在烷基化反应中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81-96%,96-97%ee)高于催化剂poly[St-co-AA-co-(R)-12](78-88%,88-95%ee)。poly[St-co-AA-co-(R)-11]在N-二苯亚甲基甘氨酸叔丁酯与卤代烃的不对称反应中,可高收率(76-96%)和对映选择性(88-97%ee)地合成甘氨酸叔丁酯的烷基化产物。回收的poly[St-co-AA-co-(R)-11]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在第五次重复使用时,反应时间缩短至48 h,收率96%,对映选择性91%。(3)设计两种巯基功能化的有机硅空心载体,通过共价键的方式,分别对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R)-11进行固载,得到手性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功能化的空心纳米微球。载体1:以聚苯乙烯微球PS/PVP为模板,通过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E)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的共缩聚,得到核壳结构微球PS/PVP@BM,用DMF洗涤内核,制备有机硅空心微球BM。载体2:以PS/PVP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双模板,BTEE和MPTMS共缩聚,化学刻蚀模板,制备空心介孔有机硅B#M。以空心有机硅材料BM和B#M为载体,通过click反应锚定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R)-11,制备空心有机硅微球固载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BM@(R)-11和空心介孔有机硅固载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B#M@(R)-11。SEM表明,固载催化剂BM@(R)-11具有纳米微球状形貌,具有疏松的壳层,有利于催化反应的传质效应。在不对称烷基化模板反应中,高收率(85-96%)合成对映选择性(85.3-90.8%ee)的甘氨酸叔丁酯烷基化产物。固载催化剂B#M@(R)-11大部分是球状颗粒,颗粒间夹杂一些无定形结构。在N-二苯亚甲基甘氨酸叔丁酯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合成高收率(75-96%)的烷基化产物,对映选择性80.5-91.2%ee。综上,本文制备了可回收的二氧化硅固载金鸡纳碱相转移催化剂、聚合物负载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空心有机硅微球负载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和空心介孔有机硅微球负载Maruoka相转移催化剂,有效解决昂贵手性金鸡纳碱和联萘衍生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回收问题,为提升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效能提供了重要的策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觉新;相转移催化剂[J];化学世界;1982年01期

2 马维勇;;相转移催化剂的选择[J];医药工业;1987年09期

3 蒋木庚;杨红;冯仁杏;单桂冠;;相转移催化剂在农药合成中的应用[J];江苏化工;1990年02期

4 韩恩山,栾蕊,高长虹;有机合成中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潘良金,朱旭容;相转移催化剂在对硝基三溴苄合成中的应用[J];江苏化工;2003年03期

6 孔健;相转移催化剂的类型与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李琴;王心良;蒋宗林;白威;;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杨建洲;刘亚妮;孙丽芳;乔文远;;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的合成与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年02期

9 李银涛;;新型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09年08期

10 姚荣国;;相转移催化剂在照相坚膜剂合成中的应用[J];感光材料;198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地顺;任红威;李乐;李翔宇;李雪刚;;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在噻吩氧化脱硫中的结构效应[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王念贵;朱瑞芝;;相转移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第九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慧;戴维林;;相转移催化剂用于环戊烯选择氧化制戊二酸的绿色催化合成[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于在璋;李伯耿;李宝芳;董耿蛟;;相转移催化剂合成环氧树脂醚化动力学[A];第四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5 张春艳;冯亚青;蔡星伟;;杯芳烃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氟化反应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艳;章亚东;蒋登高;;相转移催化合成蔗糖棕榈酸多酯[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于在璋;李宝芳;刘红;马敬华;朱菊芬;;相转移催化剂合成环氨树脂的研究[A];第四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8 刘若尘;蔡林歆;李宏宇;刘正平;;噻吩在水介质中的聚合[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斌;双功能化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2 冯丹丹;手性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的固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3 朱英红;吡啶摀盐系列等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固载化及催化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华明清;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设计合成及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应用[D];天津大学;2011年

5 崔汉峰;手性相转移催化剂设计及应用和三氟甲基酮不对称Aldol反应[D];天津大学;2010年

6 段海峰;胍盐及其离子液体的合成、性质和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亚;脱羧型水暂溶性涂料的研究—脱羧型单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2 徐贝;氧化钼—季铵盐催化氧化环己烯合成1,,2-环己二醇[D];湖南大学;2015年

3 卿海;C-6'修饰奎宁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α-羟基化反应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毛浙徽;4-甲基-5-乙烯基噻唑合成新工艺[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沛;固载相转移催化剂磁性纳米微反应器的构建及其脱硫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焦晓云;利用天然手性化合物合成手性相转移催化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施梅;两个药物中间体及一种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D];苏州大学;2001年

8 华玉夏;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薛爱英;高分子支载的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玲;基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季擕盐型三相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7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597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