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二硼化锆涂层的熔盐电沉积机制及耐熔融金属腐蚀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1 06:00

  本文选题:熔盐电化学 切入点:电沉积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过渡金属硼化物(Transition metal borides,TMBs)是一类具有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材料。硼原子的多价态结合方式和过渡金属原子的高价电子密度决定了过渡金属硼化物中电荷转移的多样性及化学键成键的特殊性,进而导致这类物质具有丰富的结构和潜在的多功能性。其中,ZrB_2因具有低密度、高熔点、高热导率、高抗热震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等特点而在机械、化工、电子、航天、航空等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 B(Ⅲ)和Zr(Ⅳ)在NaCl-KCl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还原机制及ZrB_2的阴极还原过程,为熔盐电沉积制备ZrB_2涂层奠定理论基础。利用 NaCl-KCl-K_2ZrF_6-KBF_4熔盐体系在不同基体表面熔盐电沉积ZrB_2涂层,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电流密度、沉积温度、沉积时间等工艺参数对ZrB_2涂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特征及相组成的影响,探究较优的涂层制备工艺。同时,研究了 ZrB_2涂层对不锈钢在熔融铝液和锌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与机制。论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位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 B(Ⅲ)在NaCl-KCl-KBF_4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还原机制。B(Ⅲ)的还原电位出现在-0.9 V(相对于Pt参比电极),还原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单步三电子准可逆过程,且其可逆性在低扫描速率下较好。B(Ⅲ)在750℃的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5 cm~2·s-1,扩散激活能为65.2 kJ·mol-l。采用循环伏安、线性伏安和计时电位法分别研究了Zr(Ⅳ)在NaCl-KC1-K_2ZrF_6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还原机制。Zr(Ⅳ)的还原电位分别出现在-0.8V、-1.2 V和-1.6 V。在三个还原电位附近进行恒电位沉积,发现在-0.8 V及-1.2 V没有获得任何固态产物,而在-1.6 V得到了灰黑色产物,经SEM和XRD分析证实为金属锆。Zr(Ⅳ)的还原过程分三步进行,为受扩散控制的复杂多步反应,最后一步锆离子会被还原成单质锆,中间过程产物则以中间价态的锆离子形式存在于熔盐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ZrB_2在 NaCl-KCl-K_2ZrF_6-KBF_4熔盐体系中的阴极还原过程。电活性物质K_2ZrF_6和KBF_4的摩尔比会对其还原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当体系中锆和硼的摩尔比较高时,从循环伏安曲线中可以看出Zr(Ⅳ)和B(Ⅲ)对应的还原峰及生成ZrB_2的化合反应;当体系中锆和硼的摩尔比较低时,Zr(Ⅳ)和B(Ⅲ)的还原及ZrB_2的生成合并成一个峰。采用恒流电沉积的方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出ZrB_2涂层,并研究了电流密度、沉积温度、沉积时间等因素对涂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大或过小的电流密度均不利于ZrB_2涂层的沉积,适宜的电流密度值为100 mA·cm~(-2)。过高或过低的反应温度也不利于ZrB_2涂层的制备,较优的温度为750℃。在石墨基体和C/C复合材料基体上也可制备出ZrB_2涂层,但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上沉积的涂层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裂纹。采用静态腐蚀测试的方法研究了201不锈钢和ZrB_2涂层在800℃熔融铝液中的腐蚀行为。201不锈钢耐熔融铝液腐蚀性能较差,4 h后已部分溶解于铝液中,且在基体中形成了双腐蚀层,内腐蚀层由(Fe,Cr)_2A_l5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外腐蚀层由(Fe,Cr)Al_3金属间化合物组成。而ZrB_2涂层显示出较好的耐腐蚀性,可以保护不锈钢基体免受熔融铝液的侵蚀。96 h后,由于裂纹、剥落等缺陷的出现,涂层出现局部腐蚀,特别是在边缘处。采用静态腐蚀测试的方法研究了201不锈钢和ZrB_2涂层在550℃熔融锌液中的腐蚀行为。熔融锌液对不锈钢基体腐蚀严重,在基体中形成了双腐蚀层,内腐蚀层由δ相((Fe,Cr)Zn_7)构成,外腐蚀层由ζ相((Fe,Cr)Zn_(13))构成。而ZrB_2可以有效阻挡熔融锌液向基体的侵入,大大提高基体材料的耐蚀性。虽然经过长期锌液腐蚀后,涂层会出现开裂或与基体发生剥离,但残留的ZrB_2涂层依然可以发挥其阻挡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G17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永祥,严川伟,丁杰,高延敏,曹楚南;紫外光对涂层的老化作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4年03期

2 杨文彬;张立同;成来飞;华云峰;张钧;;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铱涂层的形貌与结构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3期

3 勾昱君;刘中良;;优化抑霜涂层的实验研究[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6年01期

4 朱佳;冀晓鹃;揭晓武;史明;;封严涂层材料及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8年04期

5 斯蒂芬·H·加里法里尼;罗恩·巴纳斯;J·克里唐;龙克昌;;航天飞机用的高粘性涂层的研制[J];稀有金属合金加工;1981年04期

6 缪兴邦;水溶性织物涂层胶的合成[J];化学世界;1985年03期

7 陈斌,易茂中;封严涂层的抗冲蚀性与冲蚀速度的关系[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郑有新;浅谈涂层表面颗粒不良现象[J];材料保护;2001年04期

9 闫颖,石子源,刘国伟;锌铬膜涂层的制备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琼,蔡传荣;钛阳极涂层溶蚀失效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琼;蔡传荣;;钛阳极涂层溶蚀失效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颖;顾卡丽;李健;;智能变色涂层及其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单凯军;余文莉;徐四清;;家电环保涂层表面性能检测的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金桂;;无机富锌涂层的诞生和应用[A];第二届全国重防腐蚀与高新涂料及涂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允夫;陈小英;王红玲;;高温合金抗热震涂层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搪瓷分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建华;李兰娟;李松梅;;铝合金早期腐蚀预警光基敏感涂层的研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林达仁;;梅雨期涂层表面泛白现象及其防治[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第三届化工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C];1991年

8 庞佑霞;刘厚才;郭源君;;有机复合弹性涂层材料的抗磨蚀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9 付前刚;李贺军;黄剑锋;史小红;史波;李克智;;炭/炭复合材料磷酸盐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研究[A];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兴原;苗晓;胡志强;光红兵;顾祥宇;;改善无取向硅钢环保涂层表面特性的方法研究[A];高性能电工钢推广应用交流暨第五次全委工作(扩大)会专题报告及论文[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赵志玲;带卷粉末涂层新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2 赵艳涛 曹垒 陈刚 孙亚娜;沙钢无取向硅钢涂层调试改进工艺[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3 华凌;美开发出智能过滤涂层[N];科技日报;2012年

4 莫文铸;防止衣服变脏科学家研制超疏液材料[N];中国纺织报;2013年

5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N];中国建材报;2008年

6 王烁 王奇 陈运法;玻璃幕墙专用纳米自清洁涂层的研究[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增荣;铝制内燃机缸体内壁铁基涂层的制备及摩擦学特性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2 黄海;多孔钛合金表面HA涂层改性及大动物体内骨修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3 张晶;纯钛表面载LAMA3涂层在种植体—牙龈生物学封闭形成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6年

4 朱利安;耐高温铱/铼涂层制备技术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向鑫;铝化物阻氘涂层中的基底效应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6 彭雪星;V-5Cr-5Ti表面V-Al/Al_2O_3阻氚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7 张雪;生物医用多孔镁及纯镁表面玻璃陶瓷水泥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肖洋轶;固体润滑涂层的损伤裂纹演变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9 元辛;涂层/金属体系腐蚀失效行为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管东波;几种表面防冻粘涂料的制备及涂层性能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喜娟;两种耐磨涂层的组织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段晋辉;WS_2-TiB_2固体润滑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昊;连续高频感应真空熔覆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亚穷;聚碳酸酯透明件/纳米TiO_2涂层的耐紫外老化及环境应力开裂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有维;铝电解槽TiB_2阴极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辛欣;Ti(Cr)SiC(O)N涂层表面改性硬质合金及热处理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刘玉洁;铜介导的多酚涂层用于心血管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姚竟迪;土壤模拟液中三种涂层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牛永辉;结晶器CuCrZr铜板表面超音速等离子喷涂Cr_2O_3-TiO_2涂层的组织与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薛绘;聚酰亚胺涂层胶的制备与性能[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96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596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