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师范大学》 2015年
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
吴青
【摘要】:污泥是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半固体胶状废弃物质。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是废水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污泥的土地利用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重金属如Cd、Cr、Pb、Hg、Ni、As、Zn、Cu等是冶炼、电池、电镀、皮革、化工和部分生活污水处理企业污泥中常见的污染物,亦是世界各国农用泥质标准中限制排放的主要污染指标。因此,开展含重金属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是当今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重点与热点课题。该研究对于有效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加速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紧密结合当前含重金属工业污泥的污染现状与处理实际,选用河南省某电池、某金属冶炼企业废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生物可降解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tetrasodium iminodisuccinic,简称IDS)和谷氨酸N,N-二乙酸四钠(tetrasodium N,N-bis(carboxymethyl) glutamic acid,简称GLDA)对污泥样品中重金属的萃取去除过程。提出了GLDA、IDS螯合剂萃取污泥中重金属的工艺条件;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共存金属离子对萃取的影响,探讨了GLDA、IDS与重金属螯合物稳定常数及条件稳定常数与萃取效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生物可降解螯合剂在含重金属污泥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IDS对电池厂污泥中重金属萃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时间为24h、IDS与重金属(M)的摩尔比IDS:M(下同)为7:1、不调节体系pH值(11.5左右)条件下,IDS对污泥中Cd的萃取率为68%。H3P04对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萃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IDS:M=1:1、H3PO4投加量为1.2%条件下,IDS对污泥中Cu和Ni的萃取效果大幅度提升,萃取率分别达90.7%和91.3%。萃取时间、体系pH值、IDS用量对污泥中重金属的萃取有显著影响,重金属与IDS螯合物的稳定常数、重金属在污泥中的存在形态亦是影响其萃取的重要因素。2. GLDA对电池厂污泥中重金属萃取的研究。结果表明:螯合剂GLDA对电池厂污泥中Cd和Ni的萃取效果显著,Zn的萃取率较低可能与其以残渣态形式存在,难以被萃取有关。在室温、体系pH=4和GLDA:M=3:1条件下,GLDA对污泥中的Cu、Ni和Cd的萃取率分别为84%、82%和89%。萃取时间、体系pH值、GLDA用量和污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等是影响其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萃取前后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与萃取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重金属与GLDA螯合物的稳定常数受体系pH值等因素的影响。3. IDS、GLDA和EDTA对电池厂污泥中重金属萃取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EDTA对电池厂污泥中的重金属具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在EDTA:M=5:1条件下,EDTA对Cd、Cu、Zn和Ni的萃取率分别为80%、60%、40%和20%。在GLDA:M=5:1、pH=1~10条件下,GLDA对污泥中重金属的萃取效果为CdZnCuNi,相应的萃取率分别为71%、27%、21%和8%。在IDS:M=1:1、pH5条件下,IDS对Cu的萃取率保持在60%以上;在IDS:M=5:1、碱性条件下,IDS对Cd具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对Ni和Zn的萃取效果不如GLDA和EDTA。比较IDS、GLDA和EDTA对电池厂污泥中重金属的萃取效果发现:GLDA对Cd的萃取效果与EDTA相当,其萃取率均较高,优于IDS; GLDA和IDS对Ni的萃取效果劣于EDTA; IDS对Cu的萃取效果优于GLDA和EDTA, GLDA和IDS对Zn的萃取效果劣于EDTA。4. IDS、GLDA和EDTA对金属冶炼厂污泥中重金属萃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GLDA:M=7:1、pH=4和萃取时间为12h的条件下,GLDA对金属冶炼厂污泥中重金属的萃取效果为CuCdNiZnPbAs,相应的萃取率分别为65%、64%、62%、46%、43%和33%;GLDA对Cd、Ni、Cu和Zn的萃取效果与它们和GLDA所形成螯合物的稳定性大小不完全一致,其原因是受污泥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和共存金属离子影响所致。在不同IDS用量和pH值条件下,IDS对金属冶炼厂污泥中各重金属的萃取率均达不到40%,其萃取效果劣于GLDA。GLDA和IDS对电池厂污泥中重金属的萃取效果优于金属冶炼厂,认为与两者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不同相关联。在EDTA:M=5:1条件下,EDTA对金属冶炼厂污泥中的Pb、Cd、Zn、Cu和Ni均有较好的萃取效果,EDTA对Pb、Cd、Cu、Zn和Ni的萃取率分别达到60%、50%、50%、58%和50%。比较IDS、GLDA和EDTA对金属冶炼厂污泥中重金属的萃取效果发现:GLDA对污泥中各重金属的萃取效果与EDTA相当,优于IDS。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学军;唐利;郭东军;;地下污水处理厂优势分析与前景展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2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source in arid agricultural soil in central Gansu Province,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年05期
3 刘东方;张友萍;王爱娟;李克勋;;华北地区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填埋处置可行性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5期
4 王海燕;姚金玲;武雪芳;于云江;王凯军;王琪;王宗爽;;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标准对比研究与建议[J];给水排水;2010年10期
5 卫泽斌;吴启堂;龙新宪;陈诚;陈晓红;;可生物降解螯合剂GLDA和磷素活化剂促进东南景天提取土壤重金属的潜力[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7期
6 唐浩;王敏;刘钊钊;黄沈发;邱江平;;APCAs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燕萍;赵阳;胡恭任;苏光明;;多元统计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J];地球与环境;2011年04期
2 刘晖;刘晶晶;谭竹;;五种挺水植物对矿山废水中锰的去除效能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8期
3 尹中华;;试析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现状不足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2期
4 胡维杰;;地埋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技术研究及其建设运行经验[J];供水技术;2014年04期
5 冯连顺;;浅谈工业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J];广州化工;2014年18期
6 刘绪为;尤颖;王利剑;林蔓;殷冠华;;MBR工艺应用于全地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02期
7 刘艺芸;崔爽;张倩茹;赵艳锋;马岩;白明松;;可降解氨基羧酸型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05期
8 强承魁;周保亚;魏峰;陆正丽;王松松;秦越华;;徐州地区双孢蘑菇覆土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其污染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9 周灵君;屈阳;李磊;边博;;固化/稳定化污泥填埋气产生规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4期
10 边博;周灵君;屈阳;李磊;;固化/稳定化处理污泥填埋气液转化模式[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裕;张强;王润元;肖国举;;食品中镉的生物有效性与影响因素[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斌;姜伟;;天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状况及再生利用途径研究[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涂剑成;污水厂污泥中重金属脱除技术及污泥特性变化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赵转军;共存元素影响下干旱区绿洲土壤—蔬菜系统中Cd污染化学行为的盆栽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袁绍春;蚯蚓处理污水污泥工艺及蚯蚓粪土地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苏瑞景;剩余污泥酶法水解制备蛋白质、氨基酸及其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宋宇加;城乡交错带沟谷地污染元素迁移通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恒;吉林省土壤—水稻系统环境质量分析评估及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7 李冰;成都平原农田土壤镉污染成因与阻控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孙永军;紫外光引发聚合P(AM-DAC-BA)及其污泥脱水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夏;有机无机改良剂对铅污染红壤中铅形态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2 高静湉;污泥基吸附剂制备及重金属铬浸出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赵帼平;基于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城市污泥减量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4 卢淑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利用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郑晓楷;模板聚合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其污泥脱水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黄晓艳;高含固率高氮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温翔;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8 刘腾;CASS污水处理控制系统设计及算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建宏;化学改性椰纤维生物炭对水溶液中铅(Pb~(2+))修复及机理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鸿志;胡友彪;;不同pH条件对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2 包太,朱可善,刘新荣;国内外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概况浅析[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3 李相然,,宋世满;地下空间利用的经济问题探讨[J];地下空间;1995年02期
4 王萍;陶正平;黄春华;吴迪;许景钢;;土壤磷素活化剂对番茄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年02期
5 姚刚;德国的污泥利用和处置(Ⅰ)[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1期
6 刘新荣,包太,朱可善;重庆市建造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刘晓娜;赵中秋;陈志霞;降光宇;潘子关;徐志果;;螯合剂、菌根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2期
8 尉元明,朱丽霞,康凤琴;甘肃不同生态区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环境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4年01期
9 郭静,梁娟,匡颖,尚巍,丁堂堂,李金河,朱雁伯,王启山,池勇志;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状况分析与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2期
10 赵乐军,戴树桂,辜显华;污泥填埋技术应用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月琴;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技术筛选[D];重庆大学;2006年
2 杨圣云;有效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处理苯酚与焦化废水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席梅竹;可降解螯合剂诱导的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琦;上海市将建7座污泥处理厂[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2 刘超;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探讨[J];山西建筑;2003年15期
3 ;清华大学研制成功移动式污泥处理装置[J];环境卫生工程;2003年04期
4 王永昌;探索治理制革污泥的新对策[J];西部皮革;2004年12期
5 孙玉焕,骆永明;污泥中病原物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及其削减途径[J];土壤;2005年05期
6 俞崇武;;资金,污泥治理不可承受之重[J];华东科技;2008年02期
7 杨琦;;亚洲最大污泥处理设施全面开建[J];给水排水;2009年04期
8 王发珍;李天增;;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J];建设科技;2009年07期
9 ;中日研讨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建设科技;2011年05期
10 袁业飞;;“排污不治污”乱象何时终结?——聚焦中国污泥处理困境[J];中华建设;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江;;污泥低温碳化技术分析和应用实例[A];2012(第四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静;梁轲;;炭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洪;徐庆元;王华峰;宋宝增;;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A];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与固废污染控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健;;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分析[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俞锐;左明;王菲菲;;污泥直接制砖的可行性再分析[A];2009(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中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论文集[C];2009年
6 黄伟;俞林火;叶静;马军伟;郑纪慈;;污泥复肥的农业应用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董庆海;罗继亨;;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王峰;乔庭明;南文哲;任洪华;高坤;;济钢球团配加利用炼钢污泥[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陈玲;董庆海;;污泥制建材产品的新技术[A];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Ⅰ)——污泥再生利用[C];2005年
10 贺建峰;;炼钢炼铁污泥的处理和应用[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佛山日报记者 孔德钦;[N];佛山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梅;[N];民营经济报;2012年
3 记者 唐爱平;[N];湖南日报;2012年
4 见习记者 程凤 通讯员 鄢祖海;[N];湖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通讯员 徐晶锦 记者 晏利扬;[N];中国环境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姚伊乐;[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吴殿峰;[N];中国环境报;2014年
8 张岳南;[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记者 杨永芹;[N];重庆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凯 巩劲标;[N];中国水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欣强;A+OSA污泥减量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施万胜;污泥水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吴青;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贤淼;造纸脱墨污泥制造纤维板及除臭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5 刘福东;填埋场固化污泥屏障材料的阻滞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肖汉敏;污泥热干燥与焚烧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炎辉;赤红壤坡地上污泥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流失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王伟云;污泥间接薄层干燥与热压力耦合脱水干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辉;污泥复合燃料热利用特征与灰渣成型性能[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李晓阁;印染污泥的生态治理[D];东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拜得珍;红壤中污泥N、P、K释放及淋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王存坡;不锈钢冷轧副产污泥的优化利用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齐亮;两性污泥脱水剂的制备及其对污泥絮体特性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伍琳瑛;脉冲超声耦合水力空化浸取分离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松辉;污泥粘壁与三段法干燥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宣梦茹;污泥中具有生物有效性重金属的化学法去除及效果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胡艳平;铜冶炼废水污泥电动修复装置与技术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8 王雨;预干燥污泥与煤矸石混燃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9 魏长河;化工废水处理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累积与分布特征[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10 李欢;大尺度污泥堆肥发酵槽吹吸式排风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生物可降解螯合剂IDS与GLDA去除工业污泥中重金属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8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