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挤压油膜阻尼器-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0 16:48
【摘要】:挤压油膜阻尼器是航空发动机中常用的一种减振装置,位于轴承与轴承座之间,在间隙中充满滑油以吸收振动能量。与其它阻尼结构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但同时油膜力与轴颈速度和位移呈非线性关系,对参数设计要求较高,在相关研究中多次报告系统出现“双稳态”突跳、非协调响应以及与故障并发的概周期甚至混沌运动等。目前其参数设计,基本上采用试算方法或实验方法,缺乏从机理分析上得到合理参数的手段,并且对于挤压油膜阻尼器与其它非线性因素耦合问题的研究及各类复杂现象与参数间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从理论上研究参数与非线性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深入讨论挤压油膜阻尼器在多种情况下的减振性能,抑制有害非线性行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模型,从机理上分析系统的分岔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包含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双频激励转子系统、参数激励与外激励联合作用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建立挤压油膜阻尼器-刚性转子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短轴承理论的雷诺边界条件的油膜力模型,针对其使用平均法近似解析分析,得到分岔方程,并进行奇异性分析,得到解曲线局部拓扑形态各不相同的三种分岔模式,分别对应于系统响应中的正常运动、“双稳态”运动以及无法通过临界转速的情况,转迁集成为参数平面上对应于不同运动行为的边界,对于设计合理参数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在流体惯性作用下的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发现其分岔模式与前述相同,流体惯性作用对滞后集曲线有明显的影响,但随着轴承参数的降低,这种影响越来越小,低于一定程度时,流体惯性力的定性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而定量的影响只存在于共振峰尖点处。在内共振分析中发现了软硬刚度共存的耦合现象。研究了双频外激励作用下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的非线性行为,采用伪弧长延拓与二维谐波平衡法相结合的方式,与时域积分方法综合运用,发现系统中存在从周期解到概周期解突跳现象。根据分岔分析将其归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非线性系统中较为常见的鞍结分岔,另一种为周期解先通过二次Hopf分岔失稳演变为小振幅概周期运动,然后进入对应的频率区间内另一大振幅的概周期解,引发跳跃现象。频率比变化对系统非线性特性影响敏感,使得高阶模态共振表现为软特性、软硬共存交叉特性和硬特性的不同形式,甚至在某些频率比下系统会改变周期解的稳定性。通过调整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如增大流体粘度或减小油膜间隙可以改善系统的振动行为,抑制突跳现象的发生,但在某些频率比情况下作用不明显,因此频率比也是控制系统振动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考虑偏心外激励与轴承通频参激共同作用下,轴承与挤压油膜阻尼器两种非线性因素耦合对系统的影响。系统中由于多激励的共同作用,在激励频率变化范围内,除了各阶主共振区间之外,还存在着通过频率共振区间,通过频率的1/2亚谐共振区间,二阶主共振的1/2亚谐共振区间以及若干概周期区间,这些频率区间均可能出现跳跃行为。随着轴承滚珠数目增多,通过频率共振区间及其1/2亚谐共振区间的幅值降低,跳跃现象消失,并且体现出滚珠数奇数情况比偶数情况使系统更加稳定的特点。挤压油膜阻尼器对通过频率共振区间影响不明显,但对于主共振区间减振作用明显,大部分概周期响应退化为周期运动。通过联合调节滚珠数目变化和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可以实现抑制系统多个共振区间的失稳,防止有害非线性现象的发生。建立中介轴承连接的双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模型,研究中介轴承游隙变化及挤压油膜阻尼器分布对系统的影响。中介轴承的非线性因素,使得系统中出现了组合频率共振,随着游隙的增大,组合共振越发明显。在共振峰处,水平与竖直方向等效刚度相等,并与幅频曲线变化一致,而对于非共振情况,竖直方向等效刚度变化趋势与幅频曲线相反,并大于水平方向的等效刚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安装位置对不同振型的减振效果不同,安装于低压轴前支点可对二阶共振起主要减振作用,安装于低压轴后支点可对一阶共振起主要减振作用,安装于高压轴前支点起到辅助减振作用,不同位置、数量的配合可以起到联合减振效果。为保证减振效果,挤压油膜阻尼器安装位置以选择某阶振型的最大位移支点以及轴承半径较大的支点为宜。本文为评估挤压油膜阻尼器合理工作参数,及其在各类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避免系统中出现跳跃等有害非线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V231.9;O3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增林,白文杰,杨益华;两种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年03期

2 杨秋晓;褚亚旭;;挤压油膜阻尼器同步响应设计的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梁智权;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动力特性[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周明,李其汉,晏砺堂;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实验研究与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1998年04期

5 祝长生;动静压挤压油膜阻尼器对非协调响应的抑制能力[J];航空动力学报;1997年02期

6 夏南,孟光,范彦斌;双盘悬臂柔性转子——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关于稳态圆响应的参数优选[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2期

7 刘雍,朱均,薛中擎;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参数对气穴现象影响的实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5年04期

8 祝长生;挤压油膜阻尼器对多盘转子高阶模态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J];机械强度;1996年02期

9 祝长生,汪希萱;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振动进行分段控制有效性的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1996年03期

10 杨海燕,任平珍,徐凌志,赵明;定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减振效应[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立刚;陈涛;朱磊;曹登庆;;叶片—双盘悬臂转子—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分岔与混沌[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孙涛;秦卫阳;焦旭东;;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悬臂转子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瞬态计算[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3 陈会征;陈予恕;;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弹支刚性转子分岔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沈心敏;李其汉;杜立杰;;挤压油膜阻尼器性能的油气两相流分析与试验[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张蕊华;陈海初;熊志文;Чаадаев K.Н.;;挤压油膜阻尼器刚性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研究[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6 张韬;崔尚勇;孟光;冷小磊;;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碰磨转子系统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7 徐华;孙铁绳;陈刚;;挤压油膜阻尼器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影响[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会征;挤压油膜阻尼器-滚动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周海仑;含浮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动力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曹磊;组合弹性支承—阻尼系统动力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徐敏;机动飞行条件下带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江齐;挤压油膜阻尼器空化流场及动力特性数值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2 陈钊;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苏春峰;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年

4 徐方程;燃气轮机转子—鼠笼—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震林;涡轴发动机挤压油膜阻尼器阻尼特性数值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陈以彪;浮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张康;含浮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与动力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徐宁;舰船燃气轮机转子支撑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2年

9 张欢;考虑基础运动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83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283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