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超导磁体电源变流系统模块化的关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1 14:12
【摘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由32个国家共同研制,旨在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ITER极向场(Poloidal Field,PF)电源变流器系统作为ITER装置的重要子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高,运行模式最复杂的特种电源系统。常规的一体化电源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ITER PF电源变流器系统的技术及工程需求。本文以ITER PF电源变流器系统为对象,提出了超导磁体电源变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重点对ITER PF变流器串联系统的控制保护逻辑、启动退出策略、无功最小化控制及信号去噪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ITER PF串联顺序测试平台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具体如下:(1)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了采用模块的共用性和组合优化效应实现高电压、大电流超导磁体电源变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有效降低了系统的设计难度。(2)研究了 ITER PF变流器串联系统的控制和保护逻辑,实现了系统的复杂模式运行。同时,针对串联复杂系统的同步启停问题,提出了借助旁通的安全启动策略和大电感储能负载条件下的可靠退出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可靠性。(3)针对ITER PF变流器串联系统无功功率最小化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了极值控制的电压分配方式。在不增加任何额外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串联系统无功功率最小化控制,减小无功冲击对电网造成的危害,降低了无功补偿系统的装机容量及设备投资。(4)对强电磁复杂环境下的ITER PF电源变流器系统的电流反馈控制信号进行了小波实时滤波。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新型左右延拓方法,提高了小波滤波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所设计的小波滤波器成功应用于电源控制系统,优化了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升了电源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具有实用价值。
【图文】:

极向场电源系统,电源,垂直场,位形


场电源(Poloidal邋Radial邋Magnetic邋Field邋Amplifiers,PRFA)以及欧姆加热场电逡逑源(Ohmic邋Heating邋Circuit,OH邋Circuit)。JET极向场电源系统的拓扑结构逡逑如图1.1所示>18],垂直场电源和位形控制电源、径向场电源、欧姆加热场电源逡逑的拓扑结构分别如图1.1中(a)、(b)、(c)所示。逡逑___邋___邋¥邋¥邋¥逡逑n邋2rs ̄邋ti邋a邋n逦三=_逡逑==—-==—邋^邋逦邋.逡逑sit邋tit逦——N-i逡逑'邋'逦(^邋^__i邋^逦|-C=3-rC=>-逡逑-eft邋t逡逑⑷邋㈨逡逑醒逡逑N=40逦p^T-(W)邋1逦卞邋I逦z邋卜逡逑?逦————逦^邋—H"逡逑I邋i-邋r-^-U ̄ ̄x邋i:邋R?逡逑pfgc邋逦I邋ryyr\邋I邋.逦A.邋T邋I邋I逦#逡逑—<wv ̄f邋s2?逡逑Rib逡逑(c)逡逑图1.1邋JET极向场电源系统逡逑JET极向场电源系统中共有两套垂直场电源为线圈P4供电,两套位形控逡逑制电源电源分别为线圈P2和P3供电。垂直场电源与位形控制电源的拓扑结构逡逑相同,每套电源均由4个变压器分别为4个整流桥模块供电,4个整流桥模块逡逑两两并联后串联

纵场,电源系统


逦0逦+58/-45逦+70/-56逡逑块,,避免其因承受反向电压而损坏。垂直场电源和位形控制电源的具体输出参逡逑数如表1.1所示。径向场电源的拓扑结构如图1.1中(b)所示,由4个三相全控逡逑桥并联一个二极管组成,可实现12/24脉波运行,径向电源的输出参数如表1.2逡逑所示。极向场飞轮储能发电机(Poloidal邋Flywheel邋Generator邋Converters,PFGC)逡逑输出的交流电经过由二极管构成的整流桥直接转换为直流,每个二极管桥臂由逡逑40个二极管并联组成。欧姆加热场电源通过调节飞轮储能发电机转速,控制输逡逑出能量大小。逡逑表1.2邋JET径向场电源输出参数逡逑直流输出参数逦空载逦带载逦带载逡逑最大电压(kV)逦±3.0逦±2.3逦±2.0逡逑电流(kA)/持续时间(s)逦0逦±2.0/25逦±3.0/12.5逡逑峰值功率(MW)逦0逦士4.6逦±6.0逡逑1.1.2.3邋JET纵场电源逡逑JET装置共包含32个纵场线圈,纵场线圈上的最大电流为75邋kA,可在真逡逑空室中心产生的最大场强为4邋T[19]。JET纵场电源系统由纵场飞轮储能发电机逡逑(Toroidal邋Flywheel邋Generator邋Converters,TFGC)和两个由晶闹管整流器构成的逡逑纵场变流器单元(Toroidal邋Field邋Static邋Unit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63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拒绝被忽悠 正确选择电源的5大原则[J];网络与信息;2008年09期

2 张谷勋;;串并联谐振变换器是电除尘器电源的最佳选择[J];通信电源技术;2009年01期

3 外观;;辨别电源的好坏并不一定要拆解[J];网络与信息;2009年09期

4 张纪平;INFI-90 DCS PCU电源改造[J];燃气轮机技术;2002年03期

5 钟元翔;电源功率不足故障一例[J];电脑技术;2002年09期

6 李宏;张建军;;电源与系统技术专栏——特邀专家评述[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24期

7 张辉;冯楠;;电源使用[J];国外坦克;2013年03期

8 邓国栋;闫英敏;李鹏程;;基于U3988的车载逆变电源的研制[J];电气开关;2008年06期

9 Vik Sangha;;效率和体积的权衡——便携式设备中电源管理的新挑战[J];电子设计应用;2008年04期

10 王玉峰;王仲初;徐畅;薛喜亮;;车载方波电源的设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继强;徐凯;陈雄;孔庆生;;一种新型LED路灯电源驱动电路[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刚;钱志云;;计算机外壳带电的处理与电源探讨[A];第三届安徽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蒋云峰;张之平;蒋庆龙;宋荣群;周承鸣;汪飞;杨希;;ESP用三相中频直流高压电源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谷勋;;全面推动我国电除尘器(ESP)电源的高频化进程[A];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迟恩田;任中根;阎光明;;高速电弧加工电源[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迟恩田;任中根;闫光明;;离速电弧加工电源[A];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肃 GSBMA;不可不防劣质电源的“杀伤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维生素C;电源的选购与使用安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四川 山风;电源不是这么选的[N];电脑报;2003年

4 山东 张学堂;小电源大学问[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5 广东 五个木;动力之源[N];电脑报;2001年

6 小蓝;两个老电源,携手变出大功率[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7 张旭东;计算机电源行业急需规范[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内蒙古 夏金光;电脑电源选购与检修[N];电子报;2007年

9 ;动力源源不断[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广东 蔡维屏;压倒一切的是稳定![N];电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晓娇;超导磁体电源变流系统模块化的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鞠洪新;分布式微网电力系统中多逆变电源的并网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孔雪娟;数字控制PWM逆变电源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孟志强;大功率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电源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5年

5 曲晓冬;混合动力车用复合电源匹配与控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顾亦磊;集成模块电源拓扑标准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佟强;数字DC-DC变换器动态性能和系统稳定性提高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葛磊;谐振变换及数字化控制技术在加速器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杰;大功率超声波电源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范满义;抗直通短路的高可靠性电源拓扑及控制方式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徐瀚;高可靠性大功率电镀电源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韩雨辰;便携式多功能电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鹏飞;基于DSP的数字逆变电源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6 盛诗敏;基于片上变压器的电源隔离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袁晟君;车载逆变电源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韩春雨;高压静电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熊俊超;特高压电流互感器校验用组合式单相逆变电源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黄俊;基于DSP28335的静止式船舶岸电电源设计[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1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71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