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合成气高效合成制取燃料乙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1:25

  本文关键词:合成气高效合成制取燃料乙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燃料乙醇可以添加到汽油中进行燃烧,能使汽油燃烧得更充分,并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合成气来源广泛,由合成气合成清洁燃料乙醇,对缓解石油危机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合成气制取燃料乙醇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制备了锰改性的Rh/CNTs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直接合成乙醇研究,发现添加锰可以显著提高CO的转化率和醇类的收率,实验所获得的最佳锰负载量为1.1wt%,并且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通过表征发现,Mn-Rh/CNTs催化剂的高活性以及高的乙醇收率主要归属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均匀分布在碳纳米管的内外孔道上,而且锰的添加促进了CO的解离。合成气直接合成乙醇目前主要面临着CO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低等问题,接着创新性地开发了以二甲醚羰基化制取乙酸甲酯(MA),再进一步加氢间接合成乙醇路线。制备了一系列金属离子(Cu、Ni、Co、Zn和Ag)改性的HMOR用于二甲醚羰基化反应,其中Cu/HMOR具有合适的B酸位提供二甲醚的转化,又有适合的L酸位提供CO的键合,呈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反应条件下,DME转化率和MA选择性均接近100%。然后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备了Cu/SBA-15催化剂用于MA加氢。发现采用均匀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呈现出最好的加氢活性,这主要归属于其具有最小的颗粒粒径,最合适的Cu+/(Cu++Cu0)比例。在甲醇溶液中实现了MA和乙酸的共同加氢;而非甲醇溶液中的加氢性能较优越,MA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均为99.5%。接着进行了两段式合成乙醇的实验研究,发现氢气的存在会大大降低DME转化率,因此氢气从反应器2单独通入。增加氢气流量,可以促进MA和乙酸乙酯的加氢。当氢气流量为60ml/min时,乙醇的选择性达到47.6%,接近最大值50%。最后构建了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热化学方法直接和间接合成乙醇工艺路线,对两种工艺进行生命周期评估。发现直接法和间接法合成乙醇工艺路线的能量效率分别为0.38和0.41。以l00t生物质为原料,经直接法可以得到甲醇5.44t,乙醇14.89t,高碳醇2.77t;而经间接法可以得到甲醇13.89t,乙醇16.34t。直接法和间接法工艺均为净吸收CO2的过程,全球变暖潜值分别为-0.043和-0.046kgCO2-Equiv./MJ。
【关键词】:燃料乙醇 合成气 间接合成 催化剂 生命周期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223.122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6
  • 符号表16-17
  • 缩写表17-18
  • 1 绪论18-33
  • 1.1 引言18-20
  • 1.1.1 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18
  • 1.1.2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18-20
  • 1.2 燃料乙醇20-33
  • 1.2.1 乙醇性质20-21
  • 1.2.2 乙醇汽油21-25
  • 1.2.3 微生物发酵法25-29
  • 1.2.4 热化学合成法29-33
  • 2 合成气合成乙醇33-49
  • 2.1 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热力学33-34
  • 2.2 合成气直接合成低碳醇34-43
  • 2.2.1 合成气直接合成低碳醇催化剂34-40
  • 2.2.2 合成气直接合成低碳醇工艺40-42
  • 2.2.3 合成气直接合成低碳醇机理42-43
  • 2.3 合成气间接合成乙醇43-45
  • 2.3.1 乙酸甲酯制取43-44
  • 2.3.2 乙酸甲酯加氢制取乙醇44-45
  • 2.4 合成乙醇生命周期评估45-47
  • 2.4.1 生命周期评估45-46
  • 2.4.2 合成乙醇生命周期评估46-47
  • 2.5 本文的研究内容47-49
  • 3 实验与分析方法49-56
  • 3.1 实验原料49
  • 3.2 实验台架及工艺流程49-51
  • 3.3 产物分析51-52
  • 3.4 催化剂表征52-55
  • 3.4.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BET)53
  • 3.4.2 X射线衍射表征(XRD)53
  • 3.4.3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53
  • 3.4.4 程序升温氧化(O_2-TPO)53
  • 3.4.5 扫描电镜分析(SEM)53-54
  • 3.4.6 透射电镜分析(TEM)54
  • 3.4.7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54
  • 3.4.8 CO程序升温脱附(CO-TPD)54
  • 3.4.9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54-55
  • 3.4.10 固体核磁(NMR)55
  • 3.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55
  • 3.5 本章小结55-56
  • 4 合成气直接合成燃料乙醇56-69
  • 4.1 引言56
  • 4.2 实验部分56-58
  • 4.2.1 催化剂制备56-57
  • 4.2.2 催化剂活性测试57-58
  • 4.3 不同锰负载量的影响58-59
  • 4.4 催化剂表征59-64
  • 4.4.1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59
  • 4.4.2 XRD59-60
  • 4.4.3 TEM60-62
  • 4.4.4 TPD62-63
  • 4.4.5 XPS63-64
  • 4.5 催化剂活性测试64-68
  • 4.5.1 Mn助剂的影响64-66
  • 4.5.2 压力的影响66-67
  • 4.5.3 n(H_2)/n(CO)的影响67-68
  • 4.6 本章小结68-69
  • 5 二甲醚羰基化制取乙酸甲酯69-87
  • 5.1 引言69-70
  • 5.2 实验部分70-71
  • 5.2.1 催化剂制备70
  • 5.2.2 催化剂评价70-71
  • 5.3 催化剂表征71-80
  • 5.3.1 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71-72
  • 5.3.2 XRD72-73
  • 5.3.3 TEM73-75
  • 5.3.4 XPS75-77
  • 5.3.5 NMR77-78
  • 5.3.6 NH_3-TPD78-80
  • 5.4 催化剂活性80-83
  • 5.5 机理分析83-85
  • 5.6 本章小结85-87
  • 6 乙酸甲酯加氢制取乙醇研究87-104
  • 6.1 引言87
  • 6.2 实验87-89
  • 6.2.1 催化剂制备87-88
  • 6.2.2 催化剂活性测试88-89
  • 6.3 催化剂表征89-96
  • 6.3.1 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89-90
  • 6.3.2 XRD90-92
  • 6.3.3 TEM92-94
  • 6.3.4 TPR94
  • 6.3.5 XPS94-96
  • 6.4 实验结果96-102
  • 6.4.1 不同溶剂中的Cu/SBA-15催化剂上的乙酸甲酯加氢实验96-99
  • 6.4.2 n(H_2)/n(MA)的影响99-100
  • 6.4.3 LHSV的影响100-102
  • 6.4.4 催化剂稳定性试验102
  • 6.5 本章小结102-104
  • 7 两段式合成乙醇实验研究104-108
  • 7.1 引言104
  • 7.2 实验104-105
  • 7.3 活性测试105-107
  • 7.3.1 H_2对二甲醚羰基化反应的影响105-106
  • 7.3.2 两段式合成乙醇实验研究106-107
  • 7.4 本章小结107-108
  • 8 合成乙醇工艺的生命周期评估108-122
  • 8.1 引言108
  • 8.2 生命周期模型108-114
  • 8.2.1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08-111
  • 8.2.2 影响评估111
  • 8.2.3 详细清单分析111-114
  • 8.3 结果与讨论114-121
  • 8.3.1 能耗分析114-117
  • 8.3.2 环境影响评估117-121
  • 8.4 本章小结121-122
  • 9 全文总结与研究工作展望122-126
  • 9.1 全文总结122-124
  • 9.2 本文创新点124
  • 9.3 本文研究展望124-126
  • 参考文献126-143
  • 作者简历143-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锦春;合成气化学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化工;2000年02期

2 赵华;;用天然气制合成气[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6期

3 邢春发,冯俊,徐显明,郭继宁;天然气转化制备合成气工艺进展[J];江西化工;2002年01期

4 曾新习;合成气生产技术的改进[J];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08期

5 魏树权,周汉,李丽波,徐国林;天然气二氧化碳空气和水蒸汽制合成气的热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3年02期

6 魏树权,张光林,商永臣,徐国林;天然气、二氧化碳、空气和水蒸汽转化制备合成气的研究——原料气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03年04期

7 欧阳朝斌,宋学平,郭占成,段东平,于宪溥;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新工艺[J];化工进展;2004年07期

8 宋学平,郭占成;移动床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的工艺技术[J];化工学报;2005年02期

9 段明哲;张军民;;低成本合成气与合成气转化新技术[J];燃料与化工;2011年01期

10 徐恒泳;葛庆杰;李文钊;;合成气中枢[J];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恒泳;葛庆杰;李文钊;;能源转化中的催化作用——合成气中枢及有关催化技术[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文德;袁渭康;;合成气化学的产品及反应路线优化[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晓奇;;合成气净化催化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道安;季生福;郎宝;;模拟生物沼气制合成气催化反应工艺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振花;夏满银;王保伟;许根慧;;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反应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铁军;常杰;崔小勤;张琦;付严;;生物质催化气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谭静;王乃继;肖翠微;周建明;李婷;;合成气甲烷化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8 朱德春;刘卫;陈初升;;甲烷制合成气透氧膜反应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朱德春;刘卫;陈初升;;甲烷制合成气透氧膜反应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10 何方;黄振;李海滨;;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合成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碳氢基合成气制燃油将实现产业化[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栗清振;共同研发煤制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班健;壳牌参与研发合成气转化新方法[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记者 李东周;合成气深度净化让硫“微乎其微”[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陈敬农 通讯员 杨晓萍;天然气制备合成气有了新工艺[N];科技日报;2003年

6 记者 秦京午;壳牌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签合作协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特约记者 杨春雨;让二氧化碳回收有利可图[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谢文艳 刘秋雁;国内首套裂解焦油气化生产合成气装置试车成功[N];大庆日报;2012年

9 廖建国;制合成气装置用抗金属粉末化合金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10 记者 许可新;IGCC:驯化最脏的能源[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扬;合成气/空气贫燃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和熄灭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王翰林;压力对合成气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郭文文;合成气高效合成制取燃料乙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姬涛;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5 成功;生物质催化气化定向制备合成气过程与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瑙莫汗;合成气制低碳醇碳化钼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郭建忠;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临氧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祝星;化学链蒸汽重整制氢与合成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培卿;双旋流合成气非预混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张晓宇;合成气燃料点火及火焰稳定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敏超;稀释剂对高温高压下合成气层流预混火焰燃烧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程月;等离子体诱导沼气重整制合成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薛文峰;旋转弧等离子体转化甘油、油脂制合成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顾一丹;合成气制烯烃(SGTO)产物组成的分析表征[D];复旦大学;2014年

5 朱婷婷;基于物质/能量平衡优化生产尿素的布朗工艺[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朱轩豫(Chu Hsuan Yu);生物质合成气高低温变换制氢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7 彭芬;CH_4-合成气在连续式步阶反应器上直接合成C_(2+)含氧化物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奎爽;基于钨基载氧体制取合成气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陈清军;煤高效制合成气装置的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迎;甲烷联合重整三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合成气高效合成制取燃料乙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60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e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