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L-阿拉伯糖结晶动力学过程与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3:04

  本文关键词:L-阿拉伯糖结晶动力学过程与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L-阿拉伯糖(L-arabinose)是一种新型低热量功能性甜味剂,正日益成为食品、药品、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特异性抑制肠道蔗糖酶活性,从而具有抑制蔗糖吸收的功效;此外L-阿拉伯糖还可以抑制自身脂肪堆积,可用来防治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然而,截止目前,有关L-阿拉伯糖结晶理论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致使L-阿拉伯糖规模化生产缺少基础理论支持,产品生产效率低。因而开展L-阿拉伯糖结晶机理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L-阿拉伯糖晶体形态和结构分析:采用缓慢蒸发结晶方法培养了L-阿拉伯糖单晶,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晶胞参数为:晶轴a=4.8331(10)×10-10 m、b=6.5149(13)×10-10 m、c=19.440(4)×10-10 m,晶角α=β=γ=90.00°,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证明了溶析结晶与冷却结晶得到的晶体结构均为β-L-阿拉伯糖。在对L-阿拉伯糖DSC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偏光熔点仪测定了L-阿拉伯糖熔点,得到商品化L-阿拉伯糖熔点为156.6~158.5℃,冷却结晶为158.2~159.8℃,溶析结晶为158.2~159.9℃。采用Material Studio 6.0软件的BFDH,Growth Morphology和Equilibrium Morphology模型分别计算真空条件下β-L-阿拉伯糖晶体形态,并分析了添加剂对各晶面的影响。得到的晶体形态分别为:准长方体,长方体及准球体,其中采用Growth Morphology所得到的晶体形态与真实晶体形态较一致。2、L-阿拉伯糖热力学性质研究:采用平衡法测定20~68℃范围内L-阿拉伯糖在水中的溶解度,离子色谱法测定溶液的平衡浓度,通过对数据分析建立了溶解度经验模型,同时分析了杂质对溶解度的影响。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ATLD)测定了51~73%溶度范围内L-阿拉伯糖的成核温度,得到了L-阿拉伯糖介稳区宽度(27.11±2.34℃)。同时发现溶液浓度、搅拌速率显著影响溶液成核温度,而冷却速率对成核温度无显著性影响,并同时分析了杂质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3、L-阿拉伯糖冷却结晶动力学研究: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及显微镜等实时观测等手段对L-阿拉伯糖结晶过程中的成核、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观察。采用FBRM法研究了L-阿拉伯糖冷却结晶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晶体总量、平均粒径、溶液过饱和度、成核速率等的影响,得到了L-阿拉伯糖冷却结晶粒度无关经验模型。4、L-阿拉伯糖溶析结晶动力学研究:采用平衡法测定在20~65℃下L-阿拉伯糖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建立了溶解度经验方程组;采用FBRM及显微镜等仪器对溶析结晶过程中成核、聚集、破碎、生长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了L-阿拉伯糖溶析结晶动力学参数,得到了L-阿拉伯糖溶析结晶粒度无关经验模型。5、L-阿拉伯糖-钙配合物制备与表征:制备了一种金属-L-阿拉伯糖配合物—Ca(C5H9O5)2?CH3OH?2H2O,并对其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分析。该配合物呈现出一种新的金属-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式:钙离子为八配位结构,由O(1)、O(2)与两分子L-阿拉伯糖残基,O(3)、O(4)与另外两个L-阿拉伯糖残基相配位,同时4-羟基发生去质子化。溶液中的卤素阴离子、溶剂分子均不参与配位反应。
【关键词】:L-阿拉伯糖 晶系 结晶动力学 金属-L-阿拉伯糖配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0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符号说明13-15
  • 第一章 绪论15-31
  • 1.1 L-阿拉伯糖简介15-18
  • 1.1.1 L-阿拉伯糖理化特性15-16
  • 1.1.2 L-阿拉伯糖生理活性16-18
  • 1.2 L-阿拉伯糖生产与应用18-21
  • 1.2.1 L-阿拉伯糖生产18-19
  • 1.2.2 L-阿拉伯糖应用19-21
  • 1.3 晶习模拟21-22
  • 1.4 溶解度及介稳区测定22-26
  • 1.4.1 溶解度22-24
  • 1.4.2 介稳区24-26
  • 1.5 FBRM工作原理及相关参数转换模型26-28
  • 1.5.1 FBRM工作原理26-27
  • 1.5.2 晶粒分布与弦长密度转换模型27-28
  • 1.6 钙-单糖配合物研究现状28-29
  • 1.7 立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29-31
  • 第二章 L-阿拉伯糖晶体结构与晶习分析31-49
  • 2.1 前言31
  • 2.2 实验研究31-34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31-32
  • 2.2.2 L-阿拉伯糖晶体制备32
  • 2.2.3 L-阿拉伯糖晶体分析表征32-33
  • 2.2.4 L-阿拉伯糖晶习模拟33-34
  • 2.3 结果与讨论34-48
  • 2.3.1 L-阿拉伯糖热分析34-36
  • 2.3.2 L-阿拉伯糖晶体表观形态36-38
  • 2.3.3 X-射线粉末衍射38
  • 2.3.4 L-阿拉伯糖晶体结构38-42
  • 2.3.5 L-阿拉伯糖晶习模拟42-48
  • 2.4 本章小结48-49
  • 第三章 L-阿拉伯糖冷却结晶热力学及介稳区研究49-71
  • 3.1 前言49
  • 3.2 实验研究49-53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49-50
  • 3.2.2 L-阿拉伯糖溶解度测定50-51
  • 3.2.3 L-阿拉伯糖介稳区测定51-53
  • 3.3 结果与讨论53-70
  • 3.3.1 L-阿拉伯糖溶解度53-60
  • 3.3.2 L-阿拉伯糖介稳区60-70
  • 3.5 本章小结70-71
  • 第四章 FBRM法测定L-阿拉伯糖冷却结晶动力学研究71-94
  • 4.1 前言71
  • 4.2 实验研究71-77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71-72
  • 4.2.2 实验装置72-73
  • 4.2.3 数据处理73-77
  • 4.3 结果与讨论77-92
  • 4.3.1 弦长颗粒总数变化趋势77-78
  • 4.3.2 弦长分布与晶粒密度转化模型78-80
  • 4.3.3 L-阿拉伯糖总结晶质量80-84
  • 4.3.4 溶液浓度及过饱和度84-86
  • 4.3.5 L-阿拉伯糖生长动力学86-90
  • 4.3.6 L-阿拉伯糖成核速率90-92
  • 4.5 本章小结92-94
  • 第五章 L-阿拉伯糖在乙醇-水体系中溶解度及溶析结晶动力学研究94-118
  • 5.1 前言94-95
  • 5.2 实验研究95-98
  •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95
  • 5.2.2 L-阿拉伯糖在乙醇-水体系中溶解度测定95-96
  • 5.2.3 L-阿拉伯糖溶析结晶96-98
  • 5.3 结果与讨论98-117
  • 5.3.1 L-阿拉伯糖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98-101
  • 5.3.2 弦长颗粒总数变化趋势101-102
  • 5.3.3 L-阿拉伯糖结晶总质量及过饱和度变化102-105
  • 5.3.4 L-阿拉伯糖平均粒径变化105-110
  • 5.3.5 L-阿拉伯糖生长动力学110-115
  • 5.3.6 L-阿拉伯糖成核速率115-117
  • 5.4 本章小结117-118
  • 第六章 L-阿拉伯糖-钙配合物制备及表征118-137
  • 6.1 前言118
  • 6.2 实验研究118-121
  • 6.2.1 实验材料与仪器118-119
  • 6.2.2 配合物晶体制备119
  • 6.2.3 配合物晶体分析表征119-121
  • 6.3 结果与讨论121-135
  • 6.3.1 配合物制备及晶体特征121
  • 6.3.2 热分析121-125
  • 6.3.3 红外特征125-129
  • 6.3.4 粉末衍射129-130
  • 6.3.5 单晶衍射130-135
  • 6.5 本章小结135-137
  • 结论与展望137-141
  • 结论137-139
  • 论文创新点139-140
  • 展望140-141
  • 参考文献141-15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1-153
  • 致谢153-154
  • 附件1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军伟;冯亚青;王静;刘大尉;;从阿拉伯胶水解液中结晶分离L-阿拉伯糖[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7年05期

2 朱道辰;吕正凤;刘杏荣;王成福;;L-阿拉伯糖的最新应用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2期

3 陈军;王元春;;蔗髓制备木糖、L-阿拉伯糖的工艺优化[J];食品科技;2011年11期

4 何丽;满青青;仇芝林;付萍;王筱桂;;L-阿拉伯糖对正常及高糖高脂喂养大鼠生长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鲍颖;盐酸大观霉素溶析结晶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张海涛;头孢噻肟钠结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L-阿拉伯糖结晶动力学过程与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60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