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液相状态对A3钢大气腐蚀行为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6:42
   大气腐蚀是最广泛存在的腐蚀形式,它是一种气/液/固多相共存的复杂腐蚀体系。由于气相和固相相对稳定,只有液相会在大气环境作用下发生显著的变化,因而金属表面的液相状态是影响大气腐蚀的重要因素。金属表面液相状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液膜厚度的增减、液膜电解质浓度的改变以及液相分散程度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对大气腐蚀速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大气腐蚀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干湿交替作用的影响,形成的腐蚀产物由于无法及时迁移会快速沉积在金属表面,进而对大气腐蚀过程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研究液相状态对腐蚀速度的影响以及带锈碳钢薄液膜下的腐蚀过程,对研究大气腐蚀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工作首先采用阵列电极技术并结合电化学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液膜厚度和电解质浓度对A3钢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阵列电极技术可以直接测定不同条件下金属表面的电流值,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大气腐蚀研究方法,可实现大气腐蚀的原位电化学信息监测。结果表明,液膜厚是影响A3钢腐蚀速度的主要原因。对不同浓度的侵蚀性电解质,扩散层的厚度均约为500μm,液膜厚度大于500μm时,腐蚀速度与全浸状态下基本相同。当液膜厚度小于500μm时,腐蚀速度随液膜厚度的减小快速上升。当液膜厚度很薄时,阳极反应速度将成为腐蚀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电流快速减小,腐蚀速度随液膜厚度的减小而快速下降,并在腐蚀控制步骤转变处出现腐蚀速度的极大值。对于不同的腐蚀体系,当电解质侵蚀性降低,腐蚀电流的极大值也将逐渐减小,电流极大值对应的液膜厚度则逐渐增大。在薄液膜实验基础上,同样采用阵列电极技术,结合体视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液相分散程度对A3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尺寸的液滴,其腐蚀过程和机理相同,液滴下的电流分布均呈现为边缘阴极和中心阳极,阴极反应生成的OH-向液滴中心迁移,中心阳极反应生成的Fe2+向液滴边缘迁移,两者结合生成Fe(OH)2,生成的Fe(OH)2被快速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但液相分散程度对液滴下的大气腐蚀速度具有显著影响,当金属表面的电解质总量一定时,液滴个数越多,即液相分散程度越高,则阴极快速反应区面积越大,造成的腐蚀也越严重。阵列电极技术可以实现多液滴下腐蚀过程的同步测量,因此,在分散液滴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液相分散程度对A3钢大气腐蚀影响的机理模型,当液滴数量与液滴半径满足基本的分形定律基础时,液滴的总周长与液滴个数存在定量关系,A3钢腐蚀速度与液相分散程度成正比。干湿循环是常见的大气腐蚀现象,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对A3钢的大气腐蚀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工作进一步通过电化学研究方法和物理表征手段,研究了带锈碳在大气腐蚀过程中的转化和作用机理。当覆盖锈层的金属表面被浸润时,腐蚀产物中活性较高的γ-FeOOH将参与腐蚀过程,一是在润湿初期γ-FeOOH作为氧化剂直接消耗金属阳极反应产生的电子,二是γ-FeOOH的还原产物γ-Fe-OH-0 H具有导电性,能够作为溶解氧还原反应的活性区从而增大阴极反应区的面积,使碳钢的腐蚀速度显著增加。当电极表面干燥后,γ-Fe·OH·OH被重新氧化形成γ-FeOOH,并在下一个干湿循环过程的润湿阶段重新参与腐蚀反应,活性腐蚀产物的转化导致带锈碳钢的大气腐蚀速度大大增加。本工作据此建立了带锈碳钢在薄液膜下的大气腐蚀过程模型。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G172.3;TG142
【部分图文】:

示意图,大气腐蚀,加速方法,实验室模拟


金属表面往往伴随有气/液相交替转化,多种环境参与反应过程,腐蚀产物的沉积和相变也使大气腐蚀界面上的电杂,干湿交替变化是一种典型的大气腐蚀特征^63’82’833。实验室内蚀实验方法如图1-3所示t843。??

示意图,阵列电极,示意图,电解池


F"ig.?3-1?Schematic?diagram?of?1:he?wire?beam?electrode??3.2.2薄液膜实验装置??薄液膜实验装置如图3-2所示,该装置主要由水平支撑台、控制液膜厚度的??i?电解池W及标定液膜厚度的电流测量回路组成。进行实验时,首先将电解池放置??.1??在水平台上,然后将工作电极水平固定在电解池中也,通过水平仪调整水平,使??j?其工作面水平向上。之后向电解池中添加电解质溶液,在工作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稳定的薄液膜。??电流测量回路主要包括:千分尺,不诱钢钢针,电阻(lOOkQ,降低回路中??I?极化电流),1.5?V干电池和安培表。电流测量回路中,工作电极连接千电池的阴??极,W减小厚度标定过程中极化作用对电极表面状态的影响。液膜厚度标定时,??旋转千分尺使不镑钢钢针向液面靠近,当钢针接触到液面时,安培表出现电流示??数

示意图,薄液膜,实验装置,示意图


3.3.1浸泡巧间对A3钢巧蚀速度的巧晌??在分析液膜厚度对腐蚀速度的影响前,首先测定了腐蚀速度随腐蚀时间的变??化。图3-3为阵列电极在海水中全浸不同时间后的表面电流分布图,从图中可W??看出,在浸泡初期,电极表面的阴阳极电流分布有较大的随机性,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电极表面电流逐渐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表现为阳极电流主要集中在电??极的中屯、,并占据电极表面的大部分区域,阴极电流则主要分布在电极的边缘区??域,占据的电极面积也相对较少。??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平,张学元,杜元龙;大气腐蚀研究动态与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0年02期

2 祁凤玉;海南万宁大气腐蚀环境特点的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0年03期

3 孙成,吴维?,黄春晓;辽宁城市污染大气腐蚀调查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00年03期

4 安百刚,张学元,韩恩厚,李洪锡,宋诗哲;铝和铝合金的大气腐蚀研究现状[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S2期

5 汪学华,张伦武;涂层大气腐蚀的模糊综合评定[J];环境技术;2001年06期

6 ;攀钢首家试制出新型耐大气腐蚀钢[J];武钢技术;2001年03期

7 朱灵;济钢开发耐大气腐蚀钢[J];钢铁;2002年03期

8 屈庆,严川伟,曹楚南;金属大气腐蚀实验技术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3年04期

9 郑弃非,王光雍,曹莉亚,张红远,张晓云;北京地区大气腐蚀及其与城市污染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4年04期

10 刘明辉,张晓云,赖俊滨,萧红烨,胡兵;江津、武汉、宜昌大气腐蚀预测方程的建立[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立英;紫外辐射对Q235碳钢/09CuPCrNi耐候钢大气腐蚀过程影响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刘在健;液相状态对A3钢大气腐蚀行为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施彦彦;典型金属材料大气腐蚀的模拟电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贾瑞灵;氯化钠污染条件下镁—铝合金的β相对其大气腐蚀行为的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张正;飞行器用铝合金大气腐蚀的电化学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黄华良;薄层液膜下PCB-Cu的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凤平;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金属大气腐蚀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2000年

8 郑润芬;纯镁及镁合金大气腐蚀和化学氧化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林雪燕;连接器触点表面的大气腐蚀[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陶蕾;典型金属材料和涂层体系自然环境腐蚀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启萌;外加电场下金属的大气腐蚀过程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5年

2 续冉;液滴特性对碳钢大气腐蚀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刘明;大气腐蚀模拟加速试验及相关性研究[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3年

4 田育;钢的大气腐蚀预测专家系统[D];长安大学;2000年

5 陶蕾;铝合金大气腐蚀形貌的图像识别[D];天津大学;2006年

6 叶堤;重庆市大气污染对材料腐蚀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何建新;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碳钢大气腐蚀行为规律特征[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8 陈素晶;航空铝合金大气腐蚀的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9 王丽莉;09CuPTiRE耐腐蚀钢的开发[D];东北大学 ;2009年

10 曹献龙;ACM技术研究大气环境腐蚀严酷性[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2873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73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