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晶片驱动的新型柔性微动平台热-压电-力耦合分析与控制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H703
【部分图文】: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条件下,压电陶瓷材料将失去其压电效应或逆压电效应.?①受到与极化方向相反??的强电场;②受到较大机械压力或载荷,导致偶极子队列发生畸变;③压电材料??温度高于居里温度。因此,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压电陶瓷材料的工作温度应保??持在其居里温度的1/2以下,从而避免高温对压电陶瓷材料性能产生永久性损伤。??2.极化??压电陶瓷内部结构一般为近似立方体的四角形晶系结构。在压电陶瓷超过居??里温度时,材料将会呈现对称立方晶体结构,如图1-1?(a)。因为立方体正电荷??和负电荷的重心重合,所以微观电偶极子为零,故宏观电偶极子也为零;当压电??陶瓷低于居里温度时,材料晶体的四角形晶体结构发生变形,如图M?(b),从??而导致微观电偶极子发生微观极化,但宏观电偶极子仍然为零。????*A2+二价重金属离子???〇2-氧离子??4?,…四价重金属离子??、去々'十,?\\?://??(a)居里温度以上立方晶格(b)居里温度以下立方晶格??图]-1压电陶瓷单元晶格??人工极化处理:在压电陶瓷两极上加载足够大的直流电场(例如20?30?kV/cm??直流电场),且保持恰当的时间和温度,迫使其内部电畴发生转向,或迫使其自??发极化并作定向排列,如图1-2?(a)和图1-2?(b)。当去除外部电场后,压电陶??瓷内部各电畴的自发极化方向将基本保持原外部电场方向,且内部仍将存在较强??的剩余极化强度,并使得压电陶瓷两极产生束缚电荷,进而在其两电极表面吸附??自由电荷,如图1-2?(c)。??+:^?丨HH??IIII??1^1?Inin?1??(a)极化前?(b)极化中?(c)极li:后??
?第I章绪论???同作用,并且剩余极化强度和迟滞特性都依赖于压电陶瓷材料历史状态和外部电??场的变化趋势。??3.正/逆压电效应??(1)正压电效应??当在压电材料两端施加一定外部压力时,材料内部的电偶极矩因受压而变短,??进而为抵抗该形变,将会在其相对表面产生等量的正负电荷,来保持原状。这种??由于压电材料形变而产生电极化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如图1-3?(a)。??(2)逆压电效应??当在压电材料极化方向上施加外电场时,压电材料产生机械变形,而当外电??场去除后,该变形又随之消失的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如图1-3?(b)。??p?Q)?p?(3??i、一'?+?I?*?U?+??F^—?????(a)正压电效应?(b)逆压电效应??图1-3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原理??当压电陶瓷材料外电场方向与极化方向相同时,将发生横向收缩和纵向伸长;??当压电陶瓷材料外电场方向与极化方向相反时,将发生横向伸长和纵向收缩。??1.4压电微驱动器及微动平台??1.4.1压电微驱动器的分类??压电微驱动器是一类利用压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逆压电效应产生力或位??移输出的微驱动器。值得注意的是:压电微驱动器不仅可提供较大的输出力或输??出位移,而且具有响应速度快、位移分辨率高、线性度好、抗干扰能力强和易于??控制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对输出力或位移输出较高的压电器件、微位移定位系统??等领域。根据其结构型式可分为:叠堆型压电驱动器、薄片型压电弯曲驱动器、??管型压电驱动器、Rainbow驱动器、弯张驱动器和功能梯度驱动器[|5]。??5??
?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叠堆型压电驱动器??叠堆型压电驱动器是一类采用压电材料片物理串联、电学串联或并联连接且??在电场作用下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力或位移输出的微驱动器。虽然具有输出位移??小的缺点,但因其驱动力大、响应速度快、易于控制等优点,已在众多压电器件??及微动平台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曝"U??(a)叠堆型压电陶瓷结构及原理?(b)叠堆型压电陶瓷样品??图1-4叠堆型压电陶瓷??2.薄片型压电弯曲驱动器??薄片型压电弯曲驱动器主要是一类利用柔性压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横向??弯曲来实现机械位移或力输出的微驱动器,具有输出位移大、均一性好、压电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按其结构形式主要可分为:单层压电晶片驱动器、双??层压电晶片驱动器、Thunder型驱动器、LIPCA型驱动器等。??(1)单层压电晶片驱动器??单层压电晶片驱动器是由一层压电材料(如压电陶瓷晶片)和另一层非压电??材料(如金属,硅等)通过粘结剂(如导电银胶)黏贴而成。在外加电压下,压??电层将发生纵向收缩或伸长,但由于非压电层的束缚,能量无法释放,从而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横向弯曲。此外,不同单晶压电驱动器的压电层和基体层长度或面??积不一定相等。??压电层牛户?/??夕.,??(a)单层压电晶片驱动器?(b)单层压电晶片驱动器样品??图丨-5单层压电(陶瓷)晶片驱动器??(2)双层压电晶片驱动器??双层压电晶片驱动器是由两层压电材料(如压电陶瓷晶片)或辅加一层非压??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俊;吴杰歆;;基于磁控溅射法的超声换能器压电晶片镀膜方法应用[J];电子质量;2011年12期
2 林震;张俊;杨宜;罗俊;;化学还原压电晶片测试浅析[J];山东化工;2019年04期
3 魏勤;颜信全;周武波;袁嫒;;压电晶片传感器监测金属薄板的腐蚀[J];应用声学;2011年06期
4 彭海阔;孟光;李富才;;一种基于压电晶片阵列的板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9年09期
5 韩铭麟;陈君;汪旭东;张涛;;应用于冷气微推力器的压电晶片驱动稳定性分析[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年09期
6 阮斌;陶振强;贾南南;;简易压电晶片式液压发电装置的设计及试验[J];光学仪器;2014年04期
7 周进节;郑阳;张吉堂;;基于压电晶片阵列的管中导波时反检测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8 马伟方,侯毅,施文康,邓明晰;液体-压电晶片界面上电边界条件对兰姆波激发的影响[J];声学技术;2001年01期
9 耿学仓,杨玉瑞,党长久,李明轩;一种非均匀厚度压电复合材料片宽带换能器的实验研究[J];应用声学;1995年02期
10 袁魁;沈希忠;;基于几种超声压电晶片阵列的金属板缺陷成像[J];无损检测;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宁;压电晶片驱动的新型柔性微动平台热-压电-力耦合分析与控制[D];山东大学;2020年
2 黄合成;压电晶片主动控制截止阀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文景;基于压电微驱动器的微光扫描器件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应之歌;三维结构IPMC人工肌肉的制备及性能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石通潞;d_(36)压电晶片激发管中导波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刘殿龙;压电晶片式流体阻尼器俘能与振动特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4 郭永跃;基于压电晶片阵列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检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仉家政;汽车后视镜压电自动除雨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辛雪花;压电振子发电的基本特性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梁建波;基于微小阀圆形压电晶片驱动器的作用机理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和世海;窄脉冲超声波探伤技术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76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87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