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微波合成纳米MCM-41及其强化溶液吸收CO 2 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22:46
  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大气中CO2浓度逐年增加,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频频,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惨遭破坏,健康安全面临着潜在的危险。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目标,要将CO2排放量下降18%。迄今为止,化石燃料依旧是世界能源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仍以煤炭为主,CO2总排放量的近70%来自于工业气体。因此,对温室气体CO2的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简称CCS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工业上大规模分离CO2主要采用溶剂吸收法,在此过程中,气液传质效果是影响CO2吸收率的关键因素。从强化气液传质的角度出发,本文制备了吸附性较强的MCM-41纳米颗粒,将其分散至溶液中强化吸收CO2。通过高速相机捕捉CO2在有纳米颗粒存在的液相体系中气泡生成过程,从可视化的角度分析纳米颗粒的添加增强气液传质效果的原因。引入超重力技术,通过外场强化CO2...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微波合成纳米MCM-41及其强化溶液吸收CO 2 的研究


975年~2018年大气CO2浓度

浓度,学位论文,北大,全球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2图1-11975年~2018年大气CO2浓度Fig.1-1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1975to2018图1-22015年~2019年大气CO2浓度Fig.1-2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2015to2019图1-3近几年全球CO2排放总量Fig.1-3GlobalCO2emissionsinrecentyears

全球,总量,学位论文,北大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2图1-11975年~2018年大气CO2浓度Fig.1-1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1975to2018图1-22015年~2019年大气CO2浓度Fig.1-2Atmospheric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from2015to2019图1-3近几年全球CO2排放总量Fig.1-3GlobalCO2emissionsinrecentyear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氧化碳排放和碳足迹[J]. 郭久亦,于冰.  世界环境. 2019(04)
[2]Applications of high-gravity technologies in gas purifications: A review[J]. Jing Guo,Weizhou Jiao,Guisheng Qi,Zhiguo Yuan,Youzhi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9(06)
[3]天然气脱碳工艺改进[J]. 蒋洪,杨仁杰,陈小榆.  现代化工. 2019(05)
[4]超重力反应强化技术最新进展[J]. 邹海魁,初广文,向阳,罗勇,孙宝昌,陈建峰.  化工学报. 2015(08)
[5]部分脱除模板剂对MCM-41修饰负载有机胺吸附CO2的影响[J]. 姚莹,丁彤,马智,齐晓周,章慧,刘玉兰.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5(01)
[6]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APTS的过程和机制[J]. 乔冰,高晗,王亭杰,金涌.  化工学报. 2014(07)
[7]不同有机胺修饰MCM-41的CO2吸附性能和热稳定性[J]. 刘之琳,滕阳,张锴,曹晏,潘伟平.  燃料化学学报. 2013(04)
[8]超重力技术及其工业化应用[J]. 陈建峰,邹海魁,初广文,赵宏,邵磊.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2(01)
[9]微波化学中微波的热与非热效应研究进展[J]. 马双忱,姚娟娟,金鑫,崔基伟,马京香.  化学通报. 2011(01)
[10]CO2清除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张长金,尹燕华,周旭,周军成,龚峻松.  舰船防化. 2010(02)

博士论文
[1]纳米颗粒强化气液传质的实验和模型研究[D]. 姜家宗.清华大学 2014
[2]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吸附CO2研究[D]. 魏建文.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气泡溢出自由界面稳定射流条件的实验研究[D]. 尚炜.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2]单孔鼓泡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D]. 李应治.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3]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气泡运动特性研究[D]. 李晨.中国矿业大学 2017
[4]纳米颗粒增强气液传质的实验和模型研究[D]. 张宇.清华大学 2016
[5]胺基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O2吸附性能的研究[D]. 张学诗.青岛科技大学 2015
[6]膜基CO2捕集剂及其性能研究[D]. 嵇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7]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及催化性能研究[D]. 陶涛.江苏大学 2006
[8]硅基介孔材料的微波合成与表征[D]. 曾国坪.福州大学 2006
[9]甲烷/二氧化碳的吸附法分离[D]. 王震.天津大学 2005
[10]膜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脱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D]. 杨明芬.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8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108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