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和原位化学连接法交联生物高分子水凝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酶法和原位化学连接法交联生物高分子水凝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等优点,但通常力学强度较差。化学交联可以提高力学性能,不足之处是交联剂的残留常常会引起毒性反应,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为克服这些缺陷,本课题以透明质酸(HA)、明胶、聚谷氨酸(PGA)和聚赖氨酸(EPL)等天然高分子为原料,采用酶法、原位化学连接法(NCL)研究制备了一系列生物水凝胶,并进一步通过互穿网络技术提高水凝胶的力学强度。论文还系统研究了生物水凝胶的形态结构、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具体如下:第一章中,通过自然化学连接反应(NCL)制备杂化聚氨基酸生物水凝胶。首先,合成了高半胱氨酸硫内酯接枝聚谷氨酸前体大分子PGA-HC和半胱氨酸接枝聚赖氨酸前体大分子EPL-C。两种前体大分子室温下通过NCL反应交联成聚氨基酸水凝胶,凝胶化时间为40-100分钟;通过改变前体大分子的组成,水凝胶的压缩强度可以在40-60 KPa之间进行调节。此外,研究了水凝胶的形态结构、平衡含水量、体外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结果显示,杂化聚氨基酸生物水凝胶具有通孔的内部结构,可调节的平衡含水量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第二章采用NCL方法设计制备了聚谷氨酸(PGA)水凝胶。采用半胱氨酸(C)接枝修饰的PGA前体大分子PGA-C与PGA-HC前体大分子混合,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自然化学连接反应得到纯PGA水凝胶,凝胶化时间可以在3.5-8小时内进行调节,压缩强度为241.9-347.5 KPa。此外,详细分析了水凝胶样品的形态结构、平衡含水量、酶降解行为、溶胀性、生物相容性等。结果显示,NCL法制备的纯PGA水凝胶具有可调节的含水量,不同前体组分的PGA水凝胶均显示出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第三章利用酶法交联制备原位可注射聚谷氨酸(PGA)水凝胶。首先,合成了酪胺(Ty)接枝聚谷氨酸前体大分子PGA-Ty。之后,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低浓度双氧水(10mmol/L)共同存在下,PGA-Ty溶液发生酶交联反应,得到PGA水凝胶,其凝胶化时间为10±2s,压缩强度在3796.7-11568.6 Pa之间,平衡含水量可在13.2-18.1之间进行调节。冷冻干燥PGA水凝胶得到多孔支架,其内部孔径在10到100微米之间。采用MTT方法评价,结果表明PGA水凝胶无任何毒性。第四章采用双酶交联方法,研究制备明胶/透明质酸互穿网络(IPN)生物水凝胶。将透明质酸酪胺大分子前体(HA-Ty)溶液和明胶溶液混合,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谷胺转氨酶(mTG)共同存在下,37℃水浴中制备得到IPN水凝胶。流变学实验证明:HRP交联HA-Ty形成一个网络;mTG交联明胶形成另一个网络,两个网络交叉互穿,并彼此独立。得到的双酶交联IPN水凝胶的压缩强度远高于单酶交联水凝胶,高于半互穿网络凝胶,降解行为可控。生物学实验证明,IPN水凝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且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迁移、增殖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论文选用温和的交联方法,成功制备出一系列生物大分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降解性、含水量等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控,有望用于组织工程支架、创伤修复材料、药物或细胞载体等。
【关键词】:天然高分子 生物水凝胶 酶交联 原位化学连接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8.1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65
- 1.1 生物医用高分子水凝胶概述15-16
- 1.2 生物医用高分子水凝胶基底材料16-30
- 1.2.1 合成高分子16-21
- 1.2.1.1 Poly(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基水凝胶16-17
- 1.2.1.2 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基水凝胶17-19
- 1.2.1.3 Polyphosphazenes聚膦腈基水凝胶19-20
- 1.2.1.4 其他常用合成高分子基水凝胶20-21
- 1.2.2 天然高分子21-28
- 1.2.2.1 (Hyaluronic acid)透明质酸基天然高分子水凝胶21-23
- 1.2.2.2 (Chitosan)壳聚糖基天然高分子水凝胶23-24
- 1.2.2.3 (Gelatin)明胶基天然高分子水凝胶24-25
- 1.2.2.4 Poly(glutamic acid)聚谷氨酸基天然高分子水凝胶25-27
- 1.2.2.5 其他天然高分子基水凝胶27-28
- 1.2.3 多肽基水凝胶28-30
- 1.3 生物医用高分子水凝胶交联方法30-42
- 1.3.1 化学交联30-37
- 1.3.1.1 自由基交联法30-31
- 1.3.1.2 点击化学交联法31-37
- 1.3.1.2.1 Diels-Alder反应31-33
- 1.3.1.2.2 Thiol-ene反应33-34
- 1.3.1.2.3 迈克尔加成(Michael-addition)反应34-35
- 1.3.1.2.4 自然化学连接(Native Chemical Ligation)反应35-37
- 1.3.2 物理交联37-39
- 1.3.2.1 离子交联法37-38
- 1.3.2.2 氢键交联法38
- 1.3.2.3 热致交联法38-39
- 1.3.3 酶交联39-42
- 1.3.3.1 谷氨酰胺转移酶(mTG)39-40
- 1.3.3.2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40-41
- 1.3.3.3 磷酸酶41-42
- 1.4 生物医用高分子水凝胶应用领域42-47
- 1.4.1 皮肤及创伤修复42-43
- 1.4.2 神经再生43-44
- 1.4.3 肝脏再生44-45
- 1.4.4 生殖医学45
- 1.4.5 肌肉骨骼45-46
- 1.4.6 角膜接触镜46-47
- 1.5 领域展望47
-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47-50
- 参考文献50-65
- 第二章 NCL方法制备PGA/EPL基生物医用水凝胶65-87
- 2.1 引言65-66
- 2.2 实验部分66-73
- 2.2.1 试剂与仪器66-67
- 2.2.2 接枝半胱氨酸(C)的前体大分子EPL-C的合成67-69
- 2.2.3 接枝硫内酯(HC)的前体大分子PGA-HC的合成69-70
- 2.2.4 NCL水凝胶制备70-71
- 2.2.5 平衡含水量测试71
- 2.2.6 形态结构71-72
- 2.2.7 力学性能72
- 2.2.8 体外降解及溶胀实验72-73
- 2.2.9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73
- 2.3 结果与讨论73-81
- 2.3.1 两种前体的合成73-74
- 2.3.2 水凝胶的制备74-76
- 2.3.3 平衡含水量76-77
- 2.3.4 形态结构77-78
- 2.3.5 力学性能78-79
- 2.3.6 体外降解及溶胀79-80
- 2.3.7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80-81
- 2.4 本章小结81-83
- 参考文献83-87
- 第三章 NCL方法制备PGA基生物医用水凝胶87-103
- 3.1 引言87
- 3.2 实验部分87-94
- 3.2.1 试剂与仪器87-88
- 3.2.2 接枝半胱氨酸(C)的前体大分子PGA-C的合成88-90
- 3.2.3 接枝硫内酯(HC)的前体大分子PGA-HC的合成90-91
- 3.2.4 水凝胶的制备91-92
- 3.2.5 平衡含水量测试92
- 3.2.6 形态结构92-93
- 3.2.7 力学性能93
- 3.2.8 体外酶降解及溶胀实验93
- 3.2.9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93-94
- 3.3 结果与讨论94-101
- 3.3.1 两种前体的合成94-95
- 3.3.2 水凝胶的制备95-96
- 3.3.3 平衡含水量96-97
- 3.3.4 形态结构97-98
- 3.3.5 力学性能98-99
- 3.3.6 体外酶降解及溶胀99-100
- 3.3.7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100-101
- 3.4 本章小结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3
- 第四章 可注射酶交联PGA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103-123
- 4.1 引言103-104
- 4.2 实验部分104-109
- 4.2.1 试剂与仪器104-105
- 4.2.2 酪胺接枝聚谷氨酸前体PGA-Ty的合成105-106
- 4.2.3 PGA-Ty水凝胶的制备106-107
- 4.2.4 水凝胶平衡含水量测试107
- 4.2.5 形态结构107
- 4.2.6 力学性能107-108
- 4.2.7 体外酶降解实验108
- 4.2.8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108-109
- 4.3 结果与讨论109-117
- 4.3.1 酪胺接枝聚谷氨酸前体PGA-Ty的合成109-111
- 4.3.2 原位形成PGA-Ty水凝胶111-112
- 4.3.3 平衡含水量112-113
- 4.3.4 形态结构113-114
- 4.3.5 力学性能114-115
- 4.3.6 体外酶降解115-116
- 4.3.7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116-117
- 4.4 本章小结117-118
- 参考文献118-123
- 第五章 双酶法明胶/透明质酸基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123-143
- 5.1 引言123-124
- 5.2 实验部分124-130
- 5.2.1 试剂与仪器124-125
- 5.2.2 酪胺接枝透明质酸大分子的合成125-126
- 5.2.3 流变测试126-127
- 5.2.4 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127-128
- 5.2.5 平衡含水量测试128
- 5.2.6 力学性能128-129
- 5.2.7 体外酶降解实验129
- 5.2.8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129
- 5.2.9 细胞接种及影像129-130
- 5.2.10 统计分析130
- 5.3 结果与讨论130-139
- 5.3.1 流变学研究131-133
- 5.3.2 力学性能133-135
- 5.3.3 体外酶降解135-136
- 5.3.4 平衡含水量测试136-137
- 5.3.5 体外细胞毒性评价137-138
- 5.3.6 细胞接种及影像138-139
- 5.4 本章小结139-140
- 参考文献140-143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143-147
- 6.1 全文总结143-145
- 6.2 展望145-147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147-149
- 致谢1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琳;徐兴祥;李波;王禄增;戚忠政;曹小明;田冲;张劲松;;泡沫碳化硅的生物相容性[J];材料研究学报;2008年01期
2 李新昌;陈俊英;徐莉;黄楠;;氧化钛薄膜表面羟基活化能力及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8年08期
3 李军;陈杜娟;李佐臣;;新型医用Ti12.5Zr2.5Nb2.5Ta钛合金的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J];机械工程材料;2010年10期
4 孙彤;崔欣;侯雨;张琳;杨梅;;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3年05期
5 ;《制备导管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橡胶译丛;1989年04期
6 姚秀;;生物相容性树脂[J];聚氨酯工业;1990年03期
7 刘起秀,张桂环;关于碳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碳素;1993年01期
8 郭秀春;生物相容性聚合物[J];化学世界;1993年08期
9 郭秀春;;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缓释体系进行首次试验[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3年05期
10 曹跃进;;美国展出耐磨的生物相容性合金[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潂鹏;向慧玲;李亚静;吕晓龙;;聚偏氟乙烯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建琴;刘振;;聚烯烃中空纤维膜生物相容性改性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张鹏;苏佳灿;许硕贵;;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表面改性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A];2008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彭灿;胡杰;袁磊;柯鹏;许佳;赵品;;比较不同鼠龄来源的脱细胞真皮的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7月第31卷第4期[C];2013年
5 匡晔;赵智平;徐赛龙;;静电纺丝法制备水滑石复合纤维薄膜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吴汉江;张文斌;姚本栈;胡广伟;周艺群;张文斌;;脱细胞牛心包引导骨再生膜材料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降解性研究[A];2004年中国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弋峰;陆建巍;郭朝霞;于建;;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共混改性及其复合膜生物相容性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箭;陈莹;;不同表面形状的可吸收材料在兔肌肉中的早期生物相容性研究[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苹 ;周红芳 ;冷永祥 ;王进 ;陈俊英 ;万国江 ;孙鸿 ;黄楠;;非晶碳膜的表面润湿性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10 杨小红;;Ⅱ型胶原基质海绵和基质膜的材料特性与生物相容性比较[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铮奎 编译;研发植入新材料应关注生物相容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徐铮奎;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沈颖 苏京平;北京友谊医院推出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实习生 范圆圆;人类未来会不会变成“芯片人”?[N];科技日报;2013年
5 沈颖;准确掌握血液透析[N];北京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钰;新型低弹性模量钛合金TiNbZrTaSi生物相容性及骨整合能力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杜红;可降解抗菌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范治平;酶法和原位化学连接法交联生物高分子水凝胶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袁勃;两性离子嵌段共聚物结构设计、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翁晓军;多孔钛铌合金表征及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李泳;多孔钛铌合金的表征、生物相容性及在缺损性植骨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赵之明;新型人工肝材料—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刘金成;新型聚氨酯材料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制及生物相容性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韩平;兔膀胱细胞外基质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周康;可携式人工泵肺的生物相容性评价[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权昌;新型可膨胀PMMA骨水泥的研发及其理化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郑宗钊;一种新型输尿管支架管纳米铁牵引线的释放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静怡;罗非鱼胶原蛋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丁琼琼;掺锌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评价[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曾金;生物相容性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6 刘星辰;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杜亚伟;骨科植入聚醚醚酮材料的表面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8 莫志超;聚乳酸血管支架的载药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叶敏;双酶交联明胶/壳聚糖互穿网络生物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曲彪;镁合金表面抗菌性生物活性氧化膜的制备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酶法和原位化学连接法交联生物高分子水凝胶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5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