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基于X射线衍射技术的金属材料受限形变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20:35

  本文关键词:基于X射线衍射技术的金属材料受限形变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受限形变 微观应力 X射线衍射 金属多层膜 激光冲击强化


【摘要】:金属材料形变时由于受到尺度、二维界面、母材局域的约束而呈现出奇特力学行为,此种形变称为受限形变。这种材料受限形变现象在微/纳电机械系统和一些先进结构部件的表面机械处理工艺中广泛存在。金属多层膜是微/纳电机械系统中电子元器件以及互连结构的重要组元,在服役中多层膜受到尺度以及界面约束而发生弹塑性形变,金属多层膜结构组元的形变机制和力学性能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激光冲击强化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中,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冲击区域形变受到母材限制,引入高的残余压应力和位错密度来防止表面拉应力的产生,以提高部件的疲劳性能,冲击后宏/微观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将影响部件的服役寿命和安全性。本论文以Cu/Ag、Cu/Cr多层膜和双光斑激光冲击强化TC11钛合金两类受限形变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揭示此二类材料受限形变的微观组织演化、微观力学行为及形变机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原位研究了Cu/Ag多层膜拉伸形变过程中界面受限的力学行为。根据原位实验获取的点阵应变演化,利用广义胡克定律计算出各膜层应力,通过双相应力混合模型定量研究了膜层之间的交互作用力,首次发现塑性形变过程中金属多层膜膜层间存在应力重新配分现象。研究证实,Cu/Ag多层膜塑性形变过程中,作为硬质相的Cu层承受更大的应力,软质相的Ag层将更多的应力传递给Cu层。研究发现,随应力重新配分的发生,界面应力随外载应力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演变,第一阶段为弹性形变区,膜层间几乎无相互作用力;第二阶段时硬质相Cu继续保持弹性形变,而软质相Ag发生屈服,从而导致界面应力迅速增大;第三阶段为塑性区,膜层均发生塑性形变,界面应力趋于稳定。同时发现,界面应力降低了金属多层膜的延性。利用常规XRD技术原位研究了Cu/Cr金属多层膜形变过程中Cu层的形变机制。根据原位实验获得的Cu层衍射峰半高宽的演化,首次发现金属多层膜应变加载-卸载时其膜层的衍射峰半高宽存在可逆宽化现象,进而利用衍射峰半高宽与位错密度的关系,证实了Cu层的位错密度随应变增大而增加,随应变卸载而减小,并且卸载后无位错网残留。根据不同尺度Cu层衍射峰半高宽与宏观应变的关系,进一步证明单层尺度不影响位错增殖速率,只影响层内位错容限,Cu层内位错容限随单层厚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Cu/Cr层间界面为多层膜的主要位错源和湮灭源。通过常规XRD技术原位测量了Cu层加载过程中的晶格应变,研究了Cu层力学行为的尺度与界面效应。研究发现,Cu/Cr多层膜中Cu层的延性和屈服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度和界面依赖性,随Cu单层厚度减小,Cu层的延性降低,强度增大。界面的约束作用使得Cu/Cr多层膜中Cu层先于单层同厚度Cu膜断裂,前者的强度要高于后者。Hall-Petch关系模型和位错层内约束滑移模型理论计算的强度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通过调节多层膜中膜层的单层厚度、界面结构,金属多层膜可获得高强度、高延性的力学性能。采用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衍射透射法,研究了搭接率50%的双光斑冲击强化TC11钛合金沿深度方向面内残余应变的分布状态。根据高能X射线衍射获取的晶格应变,发现激光冲击强化钛合金的光斑搭接区域与未搭接区域均随深度的变化存在强的晶间应力与相间应力。两区域残余应变随深度的变化具有强的晶体取向依赖性,两相达到应力零点的深度不同,皆表现出明显的应变各向异性。残余应变在两区域的表面及近表面均为压应变,随深度增加,转变为拉应变,最后恢复到初始试样状态(无应力状态),应力零点的深度表现出强烈的取向依赖性。搭接区的残余压应变深度大于未搭接区,其表面区域的“残余应力洞”具有取向依赖性。测量所得到的残余应变?是本征残余应变?(晶粒相互作用引起的残余应变)和母材局域加载残余应变?(冲击波卸载后,周围晶粒反作用引起的残余应变)相互竞争的结果。
【关键词】:受限形变 微观应力 X射线衍射 金属多层膜 激光冲击强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34
  • 1.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13-14
  • 1.1.1 尺度及界面受限形变研究13-14
  • 1.1.2 母材局域受限形变研究14
  • 1.2 薄膜材料受限形变行为研究背景及现状14-25
  • 1.2.1 金属薄膜材料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4-17
  • 1.2.2 薄膜材料制备方法17-18
  • 1.2.3 金属薄膜材料力学行为18-25
  • 1.3 激光冲击强化材料受限形变行为研究背景及现状25-32
  • 1.3.1 激光冲击强化研究背景25-27
  • 1.3.2 激光冲击强化基本原理27-28
  • 1.3.3 激光冲击强化残余应力研究现状28-32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32-34
  • 第2章 材料受限形变内应力分类及测量技术34-48
  • 2.1 前言34-36
  • 2.2 常规X射线衍射(XRD)应力测量技术36-39
  • 2.2.1 同倾法36-37
  • 2.2.2 侧倾法37-38
  • 2.2.3 掠射法38-39
  • 2.3 同步辐射源X射线衍射应力测量技术39-45
  • 2.3.1 同步辐射简介39-44
  • 2.3.2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应力测量方法44-45
  • 2.4 中子衍射应力测量技术45-47
  • 2.5 本章小结47-48
  • 第3章 受限形变Cu/Ag多层膜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力学行为研究48-67
  • 3.1 前言48
  • 3.2 材料选择与制备48-52
  • 3.2.1 基体选择48-49
  • 3.2.2 薄膜材料49-50
  • 3.2.3 薄膜制备50-52
  • 3.3 Cu/Ag多层膜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52-53
  • 3.4 Cu/Ag多层膜微观力学行为的原位表征方法53-57
  • 3.4.1 拉伸机拉伸速率参数的确定53-55
  • 3.4.2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原位拉伸实验55-57
  • 3.5 实验结果57-61
  • 3.5.1 退火工艺对残余应力的影响57
  • 3.5.2 Cu/Ag多层膜的微观结构57-59
  • 3.5.3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原位测量结果59-61
  • 3.6 讨论与分析61-66
  • 3.7 本章小结66-67
  • 第4章 受限形变Cu/Cr多层膜Cu层力学行为的尺度及界面效应67-92
  • 4.1 前言67-68
  • 4.2 材料选择与制备68-71
  • 4.2.1 薄膜材料68-69
  • 4.2.2 薄膜制备69-71
  • 4.3 Cu/Cr多层膜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71
  • 4.4 常规XRD原位拉伸实验71-72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72-90
  • 4.5.1 Cu单层膜延性与溅射功率的关系72-73
  • 4.5.2 Cu/Cr多层膜形变前的微观结构73-76
  • 4.5.3 Cu/Cr多层膜形变机制及其尺度及界面效应76-82
  • 4.5.4 Cu/Cr多层膜中Cu层延性的尺度及界面效应82-85
  • 4.5.5 Cu/Cr多层膜中Cu层强度的尺度及界面效应85-90
  • 4.6 本章小结90-92
  • 第5章 激光冲击强化TC11钛合金受限形变内应力研究92-108
  • 5.1 前言92-93
  • 5.2 材料和激光冲击强化实验93-96
  • 5.2.1 材料选择93-94
  • 5.2.2 材料热处理94
  • 5.2.3 激光冲击强化试样制备94-96
  • 5.3 TC11钛合金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96
  • 5.4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内应力测量实验96-97
  • 5.5 实验结果97-102
  • 5.5.1 TC11钛合金的微观结构97-98
  • 5.5.2 TC11钛合金双光斑冲击试样的无应变点d098-100
  • 5.5.3 TC11钛合金双光斑冲击试样的残余应变沿深度的分布100-102
  • 5.6 讨论与分析102-106
  • 5.7 本章小结106-108
  • 结论108-110
  • 参考文献110-122
  • 攻读学位期间代表性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122-124
  • 致谢124-125
  • 作者简介12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留成;李应红;何卫锋;陈东林;聂襄樊;;多次激光冲击强化对Ti-5Al-4Mo-4Cr-2Sn-2Zr钛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05期

2 聂祥樊;臧顺来;何卫锋;赵洁;;激光冲击“残余应力洞”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其抑制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4年07期

3 黄舒;周建忠;盛杰;朱伟;钟辉;梅於芬;;激光喷丸强化对Ti13Nb13Zr生物合金摩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年12期

4 姚红兵;于文龙;杨昭;李强;高原;李亚茹;倪文强;;飞秒激光冲击AZ31B镁合金过程的数值模拟[J];光子学报;2015年04期

5 章艳;张兴权;左立生;周煜;段士伟;黄志来;;激光喷丸强化对半圆孔件疲劳寿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5年02期

6 Q.Zhou;J.Y.Xie;F.Wang;P.Huang;K.W.Xu;T.J.Lu;;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nanoscale metallic multilayers:A survey[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5年03期

7 聂祥樊;何卫锋;臧顺来;王学德;李玉琴;;激光喷丸提高TC11钛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3年08期

8 张兴权;郑如;戚晓利;冯建有;陈六三;何广德;;齿轮激光冲击强化数值模拟中有限元网格划分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12期

9 崔振国;勾成俊;侯氢;龙兴贵;周晓松;;辐照损伤模拟中的Zr原子势函数[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3年04期

10 汪诚;赖志林;何卫锋;薛彦庆;周留成;;激光冲击次数对1Cr11Ni2W2MoV不锈钢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金忠;张永康;张磊;钟俊伟;;激光冲击对LY2飞机涡轮叶片机械性能和疲劳寿命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六)[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敏;Ti-3Al-2V表面激光熔覆Ti-BN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反应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徐振海;铜银和氮化钛薄膜沉积过程及纳米压入变形行为的MD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黄虎;压痕/划痕测试若干理论与基于自制仪器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杨春敏;空化射流喷丸对金属表面性能强化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李兴成;激光冲击强化AZ31镁合金的腐蚀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6 刘觐;X80管线钢的塑性增强机制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7 魏明真;金属多层膜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尺度效应[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大洞;基于取向平均方法多晶铁电薄膜残余应力的测量[D];湘潭大学;2012年

2 李丽莎;2,,6-二氨基吡啶作为加速剂的低温低应力化学镀铜溶液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喜荣;苹果酸作为加速剂的低温低应力化学镀铜溶液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星;超声波喷丸校形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史学刚;曲面零件超声波喷丸成形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于寒;高温喷丸钛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闫海乐;大形变下低层错能面心立方金属力学行为和织构演化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郑杰;滚压处理对工业纯钛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场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邵珂夫;钢桥焊接细节残余应力分析及疲劳性能评估[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史成利;压头与试件间垂直度误差对纳米压痕/刻划测试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6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826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