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技术批判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05:01

  本文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代技术批判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技术 工具-人类学 非-人类学 否定的-人类学


【摘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观”现代技术批判理论,反思现代技术问题,是本论文的主旨。现代技术批判理论对新时代的技术问题(困境)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诸多诊断的问题上确实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不同。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构成“马克思思想过时论”的充足理由,相反,他们几乎难以绕过马克思。马克思“承载了太多后继者的思想和行动”。现代技术批判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恰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效应。通过对这一“当代效应”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现代技术问题(困境)提供了广阔的视域,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再阐释维度。 现代技术时代,人的未来将会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现代思想家关注和反思的共同话题。以人类学类型为“主线”,不仅是近便的研究路线,还更能凸显人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永恒主题。全文的结构如下: 第1章,关于技术的“工具-人类学”的理解是最为“流行的观念”,雅斯贝尔斯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他通过对技术工具的深刻分析,最终将技术归结为属人性的东西,希冀通过人的行为意识规范来规避人的行动与技术工具的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种技术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脱离马克思所批判的18世纪“自然工艺学”的狭隘性。马克思通过将技术置于具体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中,明确地把(机器)技术的器物层面和资本层面区别开来,以一种批判的“历史的工艺学”审视技术、人、自然的关系,为辩证地理解技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域。 第2章,从人类学维度来理解技术是一种柏拉图式的“人类主义”,于是,“非-人类学”的批判维度受到诸多思想家的青睐。海德格尔是“非-人类学”批判维度的主要代表。他指出,现代技术本质的哲学秘密就在于近代以来的主体形而上学,而马克思由于深入到了“历史的一个本质性维度中”,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便是最为“优越的历史学”。所以,他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形而上学(柏拉图主义)终结的最终完成,并试图通过批判马克思的生产、人的学说等观念思想,来开启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他彻底地否定了主体人,否定了人的生产实践,也就无法真正理解人的历史性存在方式,最终陷入一种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等待”之中。 第3章,“否定的-人类学”是第三种批判维度,京特·安德斯是主要的代表。他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生产蕴含自身毁灭的危险”的思想,但是,又在反叛海德格尔彻底否定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过程中接近马克思。安德斯虽然肯定创造性是人的本性,但是他关注的却是人本性中的可塑性。安德斯通过对人的可塑性的强调,以及部分吸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指出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人的绝对命令,,呼吁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更要注意认识和阐释世界及其变化,因为,世界现在可能变得不再需要人类。安德斯呼吁回归实践,要求人们注意阐释世界的变化和变化的世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将技术问题的解决拉回到改变世界与认识世界的现实的紧张关系之中,但是,由于脱离了社会历史的视域,他所呼吁的实践丧失了现实的基础,结果必然是“迂回”地陷入人类毁灭的悲观主义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重新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这是一个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技术 工具-人类学 非-人类学 否定的-人类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0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6
  • 第1章 现代技术批判的工具-人类学维度之审视16-42
  • 1.1 现代技术的工具性分析16-24
  • 1.1.1 新普罗米修斯时代:社会的机器化与人的功能化16-20
  • 1.1.2 技术工具论及其人类学基础20-24
  • 1.2 “自我”的澄明与个体的历史哲学24-31
  • 1.2.1 “个体自我”:贯穿历史的隐蔽线索24-26
  • 1.2.2 生存哲学:个体自我的反思26-28
  • 1.2.3 “向历史性的沉入”与“能动的预见”28-31
  • 1.3 雅斯贝尔斯语境中的马克思:一种自然的工艺学31-33
  • 1.4 透视与界分双重“真实”的历史工艺学33-42
  • 第2章 现代技术批判的非-人类学维度之审视42-78
  • 2.1 现代技术的本质追问42-49
  • 2.1.1 技术的本质与技术的因素应予以区分42-46
  • 2.1.2 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46-49
  • 2.2 拯救何以可能?49-60
  • 2.2.1 现代技术本质座架的哲学秘密49-54
  • 2.2.2 “思”入“澄明之境”:人是存在的守护者54-58
  • 2.2.3 天命中的等待58-60
  • 2.3 海德格尔语境中的马克思:人的生产与自身的毁灭60-66
  • 2.4 技术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方式66-78
  • 2.4.1 马克思的人类学:“历史”的人类学67-71
  • 2.4.2 人的历史性存在何以可能?71-78
  • 第3章 现代技术批判的否定的-人类学维度之审视78-108
  • 3.1 人与机器(技术)之间的普遍对立79-86
  • 3.1.1 普罗米修斯的羞愧:技术与人关系的颠倒79-81
  • 3.1.2 世界朝人们走来:人与世界关系的颠倒81-83
  • 3.1.3 世界末日失明症:一种颠倒的视角83-86
  • 3.2 技术的本质澄清与人的出路86-93
  • 3.2.1 人的“革命”:如何存在与是否存在87-89
  • 3.2.2 技术实践的绝对命令及其批判89-93
  • 3.3 安德斯语境中的马克思:异化与阐释世界变化的实践93-98
  • 3.4 人与改变世界98-108
  • 3.4.1 需要与欲望的解读:马克思的视角99-103
  • 3.4.2 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中批判技术实践103-108
  •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之现代技术批判的方法论意义108-114
  • 参考文献114-120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宫敬才;;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韩志伟;;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J];北方论丛;2013年05期

3 孙利天;史清竹;;我们如何走出人的自身生产带来的自身毁灭的危险——回答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评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4 乔瑞金;;技术实践: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不竭源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5 牟焕森;“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研究述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1期

6 宫敬才;;对马克思工艺学思想的误解应予以纠正[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1101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101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