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新非编码RNA的发现以及产生和功能的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29 18:12

  本文关键词:一类新非编码RNA的发现以及产生和功能的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非编码RNA 环RNA Alu元件 AG-GT序列 circEIF3J circPAIP2 拷贝数 RNA二级结构


【摘要】:非编码RNA通过不同的路径来调控基因表达,它与许多生理活动和疾病有关。而环RNA作为非编码RNA的一种,30多年前就被发现了,但是人们当时只是把它当作一类转录本在发生错误剪接和拼接过程中形式的垃圾RNA分子。直到2013年人们才认识到环状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有一类环RNA序列当中充满了小RNA的结合位点,可起到“海绵”的作用,能够在每个环RNA分子上结合大量的小RNA。已有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在转录后调控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环RNA已成为目前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热点课题之一。本文正是在已有的关于环RNA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验上对环RNA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的成果:(1)在研究与调控pol Ⅱ转录的非编码RNA实验中,发现一类新的环RNA。选取其中15个进行实验验证。这类环RNA是不同于之前研究人员发现的。它是由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构成的,而连接部分必须是由两个外显子连接在一起的,中间是由内含子构成的。这类环RNA在不同细胞中表现出组织特异性。例如,CLTC mRNA在两种细胞中都有表达,但是circCLTC只在HeLa细胞中表达,而在HEK293细胞中是不表达。同时,我们检测了其中两个CircEIF3J和CircPAIP2在HeLa细胞中的拷贝数,分别大约为31个和22个。(2)对比这15个circular RNA的前后序列,发现其中有4个是有前后互补的Alu序列,还有4个虽然不是Alu序列,但是前后也有碱基互补的序列。通过构建circEIF3J和circPAIP2的四种不同目的片段的环RNA质粒,转染后来检测这两个环RNA在细胞和细胞核中的表达量,发现如果环RNA前后的互补序列越多,产生的circular RNA也越多,可能是这样很容易构成一个发卡结构,便于环RNA的剪切。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些人工构建的circular RNA不会对它们parent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3)Alu元件作为为哺乳类动物所特有的的短散在元件,可能在对环RNA的产生过程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构建了一类全新环RNA质粒,在人类细胞中是不可能自然产生的。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这四个质粒也能够产生环RNA的,但是跑胶的目的条带却是弥散的,推测是产生环RNA时剪切位点不同。(4)通过观察发现这类环RNA的衔接位点两端处都有AG-GT序列,这个序列是否对环RNA的产生或功能有影响了?构建了两批不同的质粒,一类是以GFP为报告基因的,一类是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通过实验发现,AG-GT序列对环RNA的产生没有影响,但是却对它的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影响。最后预测了CircEIF3J和CircPAIP2的二级结构,因为在许多非编码RNA分子当中,RNA的二级结构对其正常功能的发挥有非常重要,有时候甚至于比序列重要。
【关键词】:非编码RNA 环RNA Alu元件 AG-GT序列 circEIF3J circPAIP2 拷贝数 RNA二级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5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非编码RNA和长非编码RNA13-25
  • 1.1 引言13-14
  • 1.2 非编码RNA的分类14-17
  • 1.3 非编码RNA的功能和作用17-19
  • 1.4 长非编码RNA的简介19-25
  • 1.4.1 长非编码RNA概述20-21
  • 1.4.2 长非编码RNA的功能和作用机制21-24
  • 1.4.3 lncRNA在疾病中的作用相关研究24-25
  • 第二章 circular RNA25-35
  • 2.1 引言25
  • 2.2 circular RNA研究历史和现状25-28
  • 2.2.1 circular RNA的发现和鉴定25-26
  • 2.2.2 circular RNA的主要特征26-27
  • 2.2.3 circular RNA的长度27-28
  • 2.3 circular RNA的功能28-33
  • 2.3.1 circular RNA的发生机制28-29
  • 2.3.2 CDR1as/CIRS-7作为的miR-7海绵(sponge)29-31
  • 2.3.3 内含子来源的circular RNA的功能31
  • 2.3.4 circular RNA其他的可能功能和应用前景31-33
  • 2.4 circular RNA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功能33-35
  • 第三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35-63
  • 3.1 实验材料35-46
  • 3.1.1 质粒、菌株及细胞株35
  • 3.1.2 主要仪器35-36
  • 3.1.3 试剂和溶剂配制36-37
  • 3.1.4 Primer和siRNA的设计序列37-46
  • 3.2 实验方法46-63
  • 3.2.1 细胞复苏46
  • 3.2.2 细胞传代46-47
  • 3.2.3 细胞冻存47-48
  • 3.2.4 质粒构建48-54
  • 3.2.5 T载构建以及蓝白斑筛选54
  • 3.2.6 贴壁细胞转染54
  • 3.2.7 细胞核提取54-55
  • 3.2.8 RNA抽提55-56
  • 3.2.9 DNase消化56-57
  • 3.2.10 逆转录57-58
  • 3.2.11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 PCR58-59
  • 3.2.12 luciferase荧光蛋白检测59-60
  • 3.2.13 western blot检测 & protein blot60-63
  •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63-87
  • 4.1 有一类circular RNA是和pol Ⅱ联系在一起的63-72
  • 4.1.1 验证其中15个circular RNA64-68
  • 4.1.2 circular RNA的表达存在细胞特异性68-69
  • 4.1.3 circular RNA的序列中是有exon-intron-exon组成的69-70
  • 4.1.4 circular RNA在细胞中的拷贝数70-72
  • 4.2 circular RNA过表达情况研究72-77
  • 4.2.1 对15个circular RNA的前后序列进行比对72
  • 4.2.2 四种circular RNA过表达质粒的构建72-74
  • 4.2.3 四种质粒转染后,在细胞中过表达circular RNA的情况74-76
  • 4.2.4 四种质粒转染后,在HEK293细胞核中过表达circular RNA的情况76
  • 4.2.5 四种质粒转染后,过表达的circular RNA对parent gene的表达影响76-77
  • 4.3 ALU元件对circular RNA的影响77-80
  • 4.3.1 构建含有alu序列的质粒,检测是否成环77-79
  • 4.3.2 质粒转染后,表达的circular RNA对报告基因的表达影响79-80
  • 4.4 circular RNA的junction部分有AG-GT碱基对环功能的影响80-83
  • 4.4.1 构建有无AG-GT序列的质粒80
  • 4.4.2 第二批质粒转染后,在HEK293细胞核中过表达circular RNA的情况80-81
  • 4.4.3 第一批质粒当中,AG-GT对报告基因GFP的表达影响81-82
  • 4.4.4 第二批质粒当中,AG-GT对报告基因luciferase蛋白的表达影响82-83
  • 4.5 circular RNA的二级结构83-84
  • 4.6 讨论和结论84-87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87-91
  • 参考文献91-103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103-105
  • 致谢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益军,周雪平,陶小荣,李德葆;CHARACTERIZATION AND RNA2 NUCLEOTIDE SEQUENCE OF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ISOLATE P158[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0年04期

2 刘静;A Novel Vector for Abundant Expression of Antisense RNA, Triplex forming RNA and Ribozyme in vivo[J];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0年04期

3 鲁慧英;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RNA sequences in cholangiocarcinoma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patient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0年12期

4 梁小兵 ,万国江 ,黄荣贵;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Ribonucleic Acid (RNA) and Protein and Its Hydrolysis Products in Lake Sediments[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2年02期

5 Verheyden B ,徐其武;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核壳和RNA的稳定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年01期

6 CMBE译文组;探索小RNA的功能[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年03期

7 沈维干;RNA interference and its current application in mammal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4年07期

8 孙娣;汪洋;张丽娟;闫玉清;;一种简捷提取植物总RNA的方法[J];黑龙江医药;2005年06期

9 南海波;;小麦总RNA的提取[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冬来;;RNA干扰的成功与困惑[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由辛;;面向21世纪的RNA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第四届RNA全国研讨会大会报告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RNA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Function of Transfer RNA Modifications in Plant Development[A];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王峰;张秋平;陈金湘;;棉花总RNA的快速提取方法[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关力;陈本iY;iJ云虹;郭培芝;魏重琴;邱苏吾;苗健;;关于动物}D~T中RNAn,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物化学)[C];1964年

6 夏海滨;;小RNA在免疫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7 ;The stability of hepatitis C virus RNA in various handl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s[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德银;;RNA干扰在病毒研究和控制中的应用[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甘仪梅;杨业华;王学奎;曹燕;杨特武;;棉花总RNA快速提取[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interactive partner proteins for PCBP1 that is a RNA-binding protein[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卫东;研究人员发现可破坏肿瘤抑制基因的小RNA[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储笑抒 通讯员 盛伟;人体微小RNA有望提前发出癌症预警[N];南京日报;2011年

3 泸州医学院副教授、科普作家 周志远;“大头儿子”与环状RNA[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4 麦迪信;小分子RNA可能有大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董映璧;美发现基因调控可回应“RNA世界”[N];科技日报;2006年

6 张忠霞;特制RNA轻推一下,就能“唤醒”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聂翠蓉;RNA:纵是配角也精彩[N];科技日报;2009年

8 冯卫东;RNA干扰机制首次在人体中获得证实[N];科技日报;2010年

9 冯卫东 王小龙;英在地球早期环境模拟条件下合成类RNA[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常丽君;新技术让研究进入单细胞内RNA的世界[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赵玮;昆虫RNA病毒复制及昆虫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包纯;一类新非编码RNA的发现以及产生和功能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语丽;基于MeRIP-seq的水稻RNA m6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4 熊瑜琳;miR-122靶位基因STAT3调控长链非编码 RNA Lethe促进HCV复制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祝宇红;离子条件下RNA折叠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刘立江;核盘菌新型RNA病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雪梅;随机RNA文库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8 付汉江;非编码RNA克隆分析及其功能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侯伟;DNAzyme/LNAzyme切割RNA反应动力学实时分析体系的建立及在细胞内阻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长梅;细胞和动物水平稳定整合的RNA干扰技术的建立及在小鼠珠蛋白表达调控研究中的运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聪儿;条纹斑竹鲨再生肝脏中差异RNA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晓辉;小鼠几种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全弘扬;长链非编码RNA在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相关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胡亮;DDX19A识别PRRSV基因组RNA并激活NLRP3炎症小体[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张帅兵;应用RNA干扰技术对旋毛虫Nudix水解酶基因功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郑芳芳;肺癌RNA-Seq数据中RNA编辑事件的识别算法和系统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7 陈瑞东;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刘骏武;线虫和水稻中环状RNA的预测及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李猷;利用RNA干扰技术提高番茄抗TMV侵染能力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10 吴术盛;SVCV感染EPC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4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114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